袁艳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学校已基本普及电教化平台。但是,面对新的电教平台和计算机教学软件,一线的数学教师又都陷入了两难。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以现阶段最流行的微课为例来谈谈整合了信息技术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变化,并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提出了几点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TPACK框架 初中数学教学 微课 信息技术
一、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和发展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马修·科勒(Matthew Koehler)和庞雅·米莎(Punya Mishra)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师知识框架,称之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o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框架(Mishra & Koehler,2006)。它被科勒和米莎认为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Kochler & Mishra,2009)。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想在一个整合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这个教师必须拥有比较丰富的TPACK。[1]
二、我市初中数学微课资源制作和使用的现状及微课的意义
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种,现在已经逐渐走向中学数学课堂。我市微课网也积极收录各中小学教师的微课资源,并以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给市内的一线教师。纵观我市微课网,全市中小学各学科微课数总量约23800条,平均到每个学科也仅有1000余条,均分到各个学段的话,每个学段仅有不到300条。由此看来,全市中小学才刚迈出微课的步伐。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从2014年年初至今,该校共有192条微课上传至市微课网,涉及初中三个年级的各科个别知识点,没有全面系统的铺开。我市微课网至今包括的微课视频一共有23000多个,微课应用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技术还不够成熟,知识点把握不够准确。因此,本文基于此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以中山市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现阶段微课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2]
微课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型视音频课程的简称,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微课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例题习题、重要考点归纳、实验操作、教学总结等进行的简短的介绍(中小学10分钟以内,高校10-20分钟以内)。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使用微课教学有诸多的好处。首先微课的使用促进数学言语教学的传递;其次微课教学用于数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影响受教育者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第三微课的使用影响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时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科学态度。
但是,现阶段所制作的微课有相当一部分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这导致多数微课选题不精,内容简单,思路混乱,录制效果差,从而影响微课后续投入课堂使用的效果。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包括微课软件安装,学习,电脑硬件配置,课件制作的培训,微课主持人讲课思路,语速的锤炼等。虽然经过近两年的推广,微课的制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初中数学为例,每年都主持精品微课的制作,制作人都是精选市的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微课选题的精准和制作的质量。每年,我市初中数学精品微课都新增 90余个,假以时日,精品微课会涵盖初中三年全部的教学内容。届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现有的微课更加精益求精,并将现有的优质微课推广到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让微课制作发挥到最大。
三、以微课为例提出在初中数学中全面推行TPACK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我市以各类大学为依托,每年(或每个学期)邀请国内研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专家和教授作专题讲座。每次各个中小学选派参加此类讲座培训的教师数量少,学科选择不均衡,因此,该培训后期的辐射作用也非常有限。笔者建议不如将此讲座录像,依托市继教平台开设一门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继续教育课,并附上专家的讲座,以及如何制作微课的音视频,普及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理念。
第二,现阶段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支撑,将信息化教学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每节课针对上课内容有特色的使用合适的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Geogebra,Excel,Powerpoint等,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数学思维表示更直观。同时兼容吸收因特网资源(包括音视频,小应用程序)以及图形计算器有选择的使用在特定的课程中。[3]
第三,关于微课具体推广和实施方面,笔者建议以片区为单位,组织每个学校定好微课计划。历时一个教学循环,敲定每章书的重点难点,同步做好每个重难点的微课,同时完成章节复习的微课,并收集相应的教学设计,PPT,以及音视频,并刻录成视频的格式,并建议存档在学校主页的后台,方便全校教师学习和下载使用。对收集的所有微课积极评选优质资源,并分类整理,留作以后的教学资源。仿照市级微课网积极收纳所有的微课资源,并按学段、年级、学科、章节分类,方便一线数学教师上网查阅。
TPACK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的必备素质新航标。教师TPACK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与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如何借助信息时代提供的网络环境契机,促进教师TPACK发展,从而满足知识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更好展示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我们要借助在线网络提供的发展契机,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情景化的问题引导,自主化和协作化的活动设计来体现教师TPACK发展的情境性、持续性、社会性、技术性、设计性、系统性的特征需求,只有适合这些需求和特征的路径,才能真正促进我市初中数学教师TPACK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袁智强,李士锜,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以“正态分布”為例[J].教师教育,2013,(3):108-113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