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思维也倾向于具体的情境,以情节性的感性思维为主,理性的认识往往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让学生感性的情境,学生便不会长时间地将注意力停留于语文课堂学习中,也就不会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有深刻的体会与感悟。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新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情不自禁地走进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更加有效的语文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更具情境性、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遵循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进行氛围营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巧妙设计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策略来进行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营造氛围,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遵循学生思维特点的原则,也就是要偏重于感性认识,在感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理性的思考。(二)强化学生为主的原则,即创设氛围要能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指导、引领学生进入到此起彼伏的活跃氛围中,而且要能够让学生自主创设氛围。比如,让学生用集体的音乐声、让学生的表演、让个体学生的讲述小故事等等来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境地中来。自主进入学习情境,学生更加感性,更易进行知识的感悟。(三)突出学习的生活化原则。著名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而,我们可以说,生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一员,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知识可以说是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又由于让学生经历生活、亲历体验才能更加深刻地进行知识的理解,提升思想的认识。
二、百花齐放,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了解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采用多种手段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能够有效进入到具体的语文课堂学习中,让他们经历语文文本的感知、理解与体会,从而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求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因而,在语文教学的上课之初,就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兴趣,让孩子们能够带着期待、激动的心情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得到情感的深华。例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我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三月间燕子飞来时的情景,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的美景、观察燕子的可爱特点,一下子让学生走进燕子飞来时的情境中,让他们能够进入到细心观察、静心思考的学习氛围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欲望中来。再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课始我能给学生大概介绍《三国演义》一书的梗概,激发学生迫切想了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刘备等人物的传世之事。
在课始之初,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目的在于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境界,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
(二)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有效的语文教学,往往要让学生经历更多的活动体验,如分角色朗读、表演等。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能够达到理解文本、得到活动体验与情感升华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体会萨拉的情感变化以及妈妈对于小萨沙循循善诱的开导,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自己的语气、语调,从而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与情感。再比如,在习作《记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我带领班级学生去参观本地的妈祖园、运河风光带、杨树博物馆等,参观后我没有统一要求具体参观哪处景点,而是让他们自主进行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参观。在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参观体验,从而获得知识的发现、人文的认同,以及对于社会的理解。
(三)采用素材的多种优化手段,增强素材的感染力
当今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方法也越来越灵活,从而使教学素材能够得以更加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促使了教学素材附上了鲜明的色彩、图像、声响,动态化的效果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唤醒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愿望,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有力地提升了语文课堂学生的氛围。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能让学生先观看桂林山水的视频课件,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视听享受,让孩子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将学生带入到享受自然美的情境中去,从而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有力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氛围。
三、结语
课堂学习氛围,已成为评价一节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课堂教学美的标志之一。语文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美与人性美,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多研究课堂氛围提升的策略,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使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充分培養,综合素养得以更好提升。
【作者单位:泗洪县上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