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课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性

2018-06-26 07:25邹晓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花生结论

邹晓东

科学课中的表达,指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其探究成果(包括实验成果和思维成果),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一定的方式,向他人(接收对象,包括老师和其他学伴)反映出来的行为。它是科学探究中体现“过程与方法”中的一项技能。

表达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有效的表达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理解以及学生与学生、师生彼此间对科学学习情况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科学学习质量的有效举措。

科学课中提高学生表达的有效性,要体现“三化”要求。

表达方式的个性化

表达方式的个性化体现了科学学习中对学生个性学习、自主选择的尊重。在表达方式上,课标的要求是“能选择”、“自己擅长”。具体来讲可以是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既可以作单一地选择运用,又可以作综合地选择运用。其选择标准是:一看与内容的适合度,即该内容相对来讲最适合于以何种方式进行表达;二看与学生自身个体的适合度,即该方式是否是自己所擅长。

个性而多样的表达,为学生认识、理解科学学习、探究及其成果提供了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使其认识和理解更全面、多元、丰富。

如学生在模拟演示了“昼夜形成”的实验后,讨论了昼夜的成因。在汇报时,有的学生直接采用语言的叙述来表达。有的则采用手势加语言叙述,即以左手代表太阳,以右手代表地球,以右手腕关节的转动代表自转、肘关节的转动代表公转,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一边公转一边自转的过程中,阐述地球自转引起昼夜变化的原因。还有的则采用画简图的方式,加以文字说明来进行表达。

直接用語言叙述方式的表达,要说清楚昼夜的成因,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若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个角度看,不凭借任何中间媒介,纯粹用语言表达,对其概念的建立、思维的磨砺,作用较大。

而采用结合简要讲解辅以模型动态演示或简图说明,则更简洁、生动、直观,既易于学生表达清楚,又易于让接受方接受并理解,从而可以为双方进行基于理解的真正的交流奠定基础。

表达内容的完整化

学生要表达什么?课标指出:要“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这就说明一个完整的表达,既要表述研究的过程,又要表述研究的结果。

研究过程包括研究什么问题、形成了什么假设、围绕假设怎么做的(观察、实验、制作)、搜集到了哪些信息(现象和数据)、怎么整理、处理这些信息的(对获取这些信息的分析和思考)等等。

研究结果是指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表达时,就应当指导他们大体按照上述内容,作较为完整地表述。至于这种完整性究竟要达到哪个度,则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由教师酌情予以确定。

这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比较忽略。

如笔者在听四年级科学课《我们吃什么》时,执教老师要求学生对花生里是否含有脂肪做检验。他是这样教学的:

师:花生里究竟有没有脂肪呢?请同学们检验一下。

生操作。

完后,教师指名一生回答:花生里有没有脂肪?

生:有。

师:好的。

……

在这段表述中,教师只是单纯从结果层面要求学生作答,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对结论作了一个肯定性的回答,而没有将如何获得这一结论的过程予以汇报。

作为一个完整的表达,笔者认为应当引导学生这样表述:我们把花生先碾碎,然后在白纸上碾压、涂抹,看见白纸上留下油油的痕迹。这说明,花生里确实含有脂肪。

这一表述中包含了观察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结论。这一表述,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观察基础上的,增加了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正是科学课注重实证特点在表达上的具体体现。

表达效果的清晰化

表达作为一种向他人反映出来的行为,它必须是清晰的,应当使他人能听得清、听得明、听得懂,从而实现与他人的顺畅沟通。

表达的清晰化,要做到表达有条有序、有理有据、准确得当。

表达有条有序,一是指语序,要逐一道来,前后连贯,不要跳来跳去,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提示语帮助他们梳理语序,如:我观察了……发现了……我的想法是……。二是指表达的逻辑上的“序”。科学是严谨的,小学科学虽然简单浅显,但也应体现逻辑性。比如说,学生在实验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他们通常会混而统之进行表达。如:我们将烧瓶(插有玻璃管),放在热水和冷水后,发现水会热胀和冷缩,所以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作为一种严谨的具有逻辑性和推理性的表达,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表达中,体现:将烧瓶放入热水或冷水后,玻璃管中的液柱发生什么变化?液柱的上升或下降是什么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这里面有细节的推敲,如液柱的上升究竟是因为增加了水量、增加了压力,还是体积膨胀引起的结果。这种鉴别反映到表达上,就体现了思维的缜密。这就是一种逻辑的序。

表达有理有据,是指表达是建立在观察、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的。科学注重证据。用搜集到的事实来说话,将结论建立在对搜集到的事实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提高表达的可信度与正确性。

表达准确得当,是指表达在用词上规范、准确,在方式上合理、有效。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概念、科学术语来表达,可以提高其用词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如学生通常把酒精灯加热,说成“烧”、“烤”等。再如,学生在描述花的结构时,通常把花蕊说成是花芯,并且不区分雄蕊和雌蕊,让人很难搞清他说得具体是哪一部分。特别是对一些易于混淆的概念上,尤其要学生表述准确。在方式上,合理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清楚表达。直观、动态的表达方式,可以将表达显性化、可视化。如学生在交流“洗衣粉和肥皂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设计时,仅用语言表达,殊为不易。如果指导学生以简图方式,再配以语言说明,则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可以让更多学生卷入到对这一实验设计的进一步修正与完善,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课花生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花生去哪儿了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