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2018-06-26 09:01张瑜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小学

张瑜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课堂体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遵循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97-02

学生品质的塑造,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领悟。而且,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好地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要具有创造性,不能照本宣科,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再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学生与生活离得更近,亲身体验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实现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这句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他们自身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局限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与真实、鲜活的生活相脱离,使得品德与社会课堂缺乏灵动性,显得苍白无力。为了印证课本知识的正确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家乡面貌的照片,并让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记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做进一步的了解与介绍。当然,这些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等学生准备好了,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尝试做“导游”。

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更强了,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有了生活情境做学习的背景,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是最宝贵的教学成果。

可见,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在情境中焕发活力,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社会生活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的品德与性格跟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是分不开的,他们在生活中的情感越细腻、体会越充分,心中的感悟就会越深刻。

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习基础,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融合在一起,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内涵。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融入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时候,在学完以后,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做个有心人,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在家中的劳动情况,并且记录下来,从而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学会体谅父母,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几天以后,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了,很多人的记录都是“每天,妈妈要为我做早饭”“爸爸每天都要来学校接我,然后回家做晚饭”等等。以前,学生从未留意过这些,通过这个小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都跟自己的父母说出了心里话,抢着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即使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请,但是也体现出了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孝敬,使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可见,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从教室引向了社会生活中,让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行动的层次,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味道,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

三、关注学生已有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成熟,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学生们也有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只不过这一切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心去体会。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始,在学习中要运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耐心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将之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灼灼生辉。

例如,在教学《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就运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成功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在学生的认知世界里,法律似乎非常遥远,所以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比较陌生,更不会在生活中去运用它。因此,教师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所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让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寻亲节目,一个可怜的小女孩,没有人要她了,也没有人爱她了,我们看看是谁帮她找回了曾经的爱?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她最后会怎么样?面对这个被丢弃的小女孩,学生非常同情。面对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很快明白了法律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就顺利多了。

可见,教师将所教知识内化,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很快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体察学生的生活感受,并且为课堂教学所用,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生活教学素材,提升认知能力

生活是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大课堂,它包含的教学素材既丰富又精彩,如果将它运用于品德与社会课堂之上,不仅可以成为沟通生活與课堂的桥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刻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让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更加贴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学生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真实,学习才会更加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变化》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会感到很陌生,甚至会怀疑:这是我的家乡吗?我怎么不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一日游,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观察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景。

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观察得也很仔细,哪怕是一块小小的站牌,学生也发现了与以前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加浓厚,学生边走边看,边看边讨论,用自己的眼睛、心灵,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可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开展有趣的生活活动,在课下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解放学生天性、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手段。如果将它运用于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散发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包树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韩巴特尔.基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4,(22).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体验式教学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