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丹丹
春晚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顾名思义,是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春晚从1983年开办至今,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艺性晚会,大年三十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项公共仪式。
历经30多年的发展,春晚主持人的阵容、主持形式等也在不断改变。春晚主持人在整场晚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不仅起着串联晚会流程的作用,也是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的“对话人”,多次主持春晚的主持人通常在观众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亲切度和信任感,因而春晚在选拔主持人时通常会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主持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晚的时代特征。
目前对于春晚主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春晚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语言样态、服装形象等方面。而对于主持人阵容本身的关注较少,且主要采用叙述方式,缺乏更为科学、直观的表现方式,如朱莹堃《试析春晚32年主持人阵容格局变化特点》,通过历史回顾分析春晚主持人格局变化特点,缺乏直观性。
本文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的方法对34年春晚主持人阵容进行分析,分析春晚主持人的布局战略、变化与特点。
社会网络分析(SNA)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通信科学等领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分支。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关系论的思维方式,是用“网络结构”范式刻画社会结构的研究。国内外一些学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学科热点、引文分析、科研人员合著网络链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网络分析是一种不同于因果性分析的研究理论,它提供了交互的视角,倡导的不是单向因果分析,而是一种双向交互作用。在春晚主持人合作网络中,节点表示主持人,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个主持人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即在同一年晚会中共同主持,同时关系的强弱可以通过关系的强度计算来体现。
本文以1983—2017年共34年的春晚主持人名单为样本,剔除所有重复项,即每个主持人在样本中只出现一次,最终共得到样本量80人。同时,对所有主持人主持次数进行统计,得到主要主持人(主持次数大于等于3次)样本量19人(如表1)。
表1 主要主持人
对所有春晚主持人创建合作矩阵,形成80*80主持人合作矩阵与主要主持人合作矩阵,将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进行相关分析,并形成合作网络图。
整体网密度可以测量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整体密度越大则网络中成员联系越紧密。春晚主持人阵容在组成和规模方面经历了摸索期到稳定期,在特殊年份如千禧年主持人数量达到20人,增加了网络中的节点,因而全部主持人网络的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主持人合作的紧密程度。
本文选取主要主持人网络(如图1)来测量整体网密度,在这个网络中,整体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主要主持人共同出现的情况,反映了春晚主持人的更迭状况,即密度大代表春晚主持人阵容采取“老主持人”与“新主持人”合作的策略。19*19的矩阵的整体网密度为0.3852,说明春晚举办以来主要主持人间存在着合作关系,春晚在主持人选择上以老带新,考虑到了主持人与观众的情感联络,避免在各届春晚中全部采用全新的面孔。
图1 主要主持人网络图
1.度数中心性(Degree)
度数是该点与其他点直接相连的个数,是测度中心性的重要指标,如果某个主持人在整个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度数,则可称为该主持人居于网络的中心,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性,中心度数值越大说明其具有的“权利”或者“影响力”越大。
从图2中可以看出董卿、姜昆、朱军、朱迅、周涛、倪萍、赵忠祥具有明显较高的度数中心性,而他们也是主持频次较多的主持人。在网络图(如图2)的右侧连线比较稀疏,对比右侧主持人的主持年限可以看出这些主持人如王刚、阚丽君等均为1983—1990年间的主持人,主持人较少且共同出现情况较少,此时主持人阵容随意性较强、专业化程度低。网络图中间较为密集的模块为2000年千禧年这一特殊年份的主持人,这一年主持人数达到20人,阵容组合包括各界如演艺界、小品相声界等知名人士。左侧以朱军、周涛、董卿、朱迅、尼格买提等为代表的连线紧密区域为2000年后的主持人阵容,主持人间联系紧密,朱军、周涛、董卿等央视专业主持人出现频次多,主持人阵营渐趋稳定化和专业化。
图2 依据节点度值的主持人网络
2.中间中心性(Betweenness)
中间中心性又称为中介中心性,它是测量一个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图中其他点对的中间,点的中间中心度是测量一个行动者对于资源的控制程度,具体地说就是,如果一个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捷径上,就说明该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通常这些点具有很高的黏连性。
图3 依据中间中心度的主持人网络
图4 依据接近中心度的主持人网络
从图3中可以看出,朱军、周涛、倪萍、赵忠祥、姜昆具有很高的中间中心性,对比图2可以看出他们也具有很高的度数中心性,这说明主持次数多的主持人主持的时间跨度也较长,如赵忠祥主持年限跨度为1986—2000年,倪萍主持跨度为1991—2004年,体现了春晚作为最大型的晚会在主持人选择上注重“老面孔”,一方面出于情感维系的考虑,观众对老面孔具有认同感,适合春晚这一受众群体广泛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春晚在创新性方面较为缺乏。
3.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点的接近中心度是一种针对不受他人控制的测度,如果一个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点“距离”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整体中心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接近中心度测量值较高则表明该点处于边缘地位。
从图4中可以看出春晚主持人网络整体密度不高,主持次数越多的主持人其接近中心度越低,而如张国立、欧仁雅图、斑斑(香港)等接近中心度高,处于边缘地位,说明春晚主持人在选择上也尽力考虑多样性,如少数民族主持人、港澳台主持人、非专业主持人等,以适应春晚全国大联欢的普适性特征。
通过对历年春晚主持人合作网络的密度和中心性分析,发现春晚主持人阵容基本呈现以下特点。
从度数中心性网络中可以看出,春晚主持人合作网络从稀疏向紧密转变,说明早期春晚主持人数量和阵容波动较大,后期主持人阵容渐趋固定化。1990年赵忠祥开始单独主持春节联欢晚会,随后倪萍开始加盟春晚,开创了大型综合晚会主持人专业化的先河。现今春晚主持人基本固定在6人左右的规模,主持人也从以前的非专业主持人变成央视自身培育的专业主持人。
从网络图中可以看出,个别主持人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值都很大,表明其主持了多年春晚,在春晚主持人改新换代过程中注重过渡性。按照中间中心性,大概可将主持人划分为几个代群:姜昆、赵忠祥、倪萍;周涛、朱军、李咏;董卿、朱军、朱迅;撒贝宁、尼格买提等。
在具有公共仪式性的春晚中,在选择主持人时考虑到观众对老面孔的情感依赖,因此采用老面孔带新面孔的模式,也反映了春晚主持人不仅是节目的串场和过渡,也具有情感联系的作用,春晚也是大团圆、爱国等情感色彩浓厚的晚会。
早期春晚主持人非常重视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参与,如1985年的主持人朱苑宜来自台湾,斑斑来自香港,这和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密切相关。春晚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视率最高和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自然被赋予了这样独特的历史使命。现在春晚主持人阵容也加入了少数民族主持人,也是为了迎合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要求。
相对于春晚34年自身的变革,春晚主持人的变进较为缓慢,一直缺乏亮点和新意,从网络图中可以看出,主持人阵容较为稳固,除了特殊年份外,跨界主持人出现频次较少,地方主持人也难以加入春晚主持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