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昌锦
摘 要: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包含了计算、应用、几何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尊重学生,培养主体意识;创新模式,激发数学兴趣;积极探索,感受数学魅力;联系生活,积累数学素材;加强实践,提升运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数学与生活;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54-02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包含了众多的元素和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同样也应当应用于生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尊重学生,培养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学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初期,思想意识还不成熟,缺乏主体意识,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以及权益都缺乏认识,以致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一直处在被教育、被管束、被决定的地位,完全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安排。而有的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尤为重要。
例如,加减乘除运算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一家有几口人,买东西找零多少钱,两个人身高相差多少等,都要用到加减运算。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始终掌握不好方法,导致做题经常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做成算式游戏。如“3( )( )=12”,在题目下面给出“+”“-”“×”“÷”四个基本运算符号,和“4”“5”“8”“9”四个数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都争着举手抢答。在运算过程中,学生如果两空都填对,计算机屏幕就会变蓝,并且发出“恭喜通关”的声音;学生如果出错,计算机屏幕就会变红,并发出警告的声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创新模式,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当他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将精力和时间集中于此,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很多学生的兴趣都受到了压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先不让学生直接学习加减运算,而先用人民币来进行演示,并进行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钱。”“那我们可以用钱来做什么?”“买铅笔”“买本子”“买零食”,学生们都抢着回答,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来认识人民币和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师提问:“买一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学生回答:“两块。”“老师现在手上有一元钱纸币,要几张才能够买到一支圆珠笔呢?”“要两张。”然后教师再问:“现在老师有5元钱,买一支圆珠笔要找零多少呢?”学生回答:“3元。”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运算。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人民币,还学会了基本的加减运算。
三、积极探索,感受数学魅力
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还不成熟,他们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已有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去体验生活,不断接触生活中的事物,积累生活经验,为数学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例如,几何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缺乏几何思维,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比较困难。但几何知识又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何图形,正确运用几何知识,往往能够使问题变得简单。学生一般会对正方形、长方形比较熟悉,计算它们的面积也比较简单,但对于三角形却比较陌生,而且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比正方形、长方形要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假如学校的花坛是长方形,教师可以画一条对角线,这样就将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先算出长方形面积,然后将长方形的面积一分为二,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其计算方法是长×宽÷2,这是直角三角形,具有特殊性。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应当如何计算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四、联系生活,积累数学素材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生活,根植于生活,让学生走出教室,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强有20元钱,去书店买书,书的价格是17元,请问小强的钱够吗?”这个题的解题重点并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应该运用哪一种运算法则。学生都常买东西,也知道20元买17元的东西是够的,但有部分学生不会用算式进行说明。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强有20元,书的价格是17元,所以小强要给老板17元,这时小强手中还有多少钱?学生回答有3元。这3元怎么得来的? 20元减去给出去的17元,所以還剩3元。有剩余了,说明钱是够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应用,也感悟到了数学的意义。
五、加强实践,提升运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到的各种公式、计算方法等内容都应当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掌握数学的精髓和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长度单位是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各种事物都有长度,但有的学生往往在标注长度单位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的身高标成了1.3厘米、1.2分米,将操场长度标为20厘米,这都是因为对长度单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拿着尺子进行测量,如让学生测量花坛的长度、操场的长度、自己的身高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转换。当然,在教学其他的数学内容时,教师同样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去面对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丰富多样,它来源于生活,也应当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结合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完整过程,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淑丽.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
[2]范勇.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感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3]黄超明.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4]李幽然,李燕.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之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09).
[5]吴信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東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