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总结

2018-06-25 15:26冉代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结

冉代辉

摘 要:马铃薯是我市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上与玉米进行套种),上世纪末,我市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而且薯块多病斑,品质差,块小价值低,大部分只能作饲料用,农民受到的损失极大。马铃薯晚疫病成了我市山区农业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我们对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开展了各种试验示范,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为确保山区马铃薯连年丰收,我们实施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现已圆满完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示范;总结

我市山区位于川西平原西北边缘,东临绵竹市金花镇,西靠汶川县,西南与彭州市接壤,海拔高度在750—5000米之间,此区寡日照多阴雨,气候潮湿,是我市马铃薯主产区(坝区以水稻为主),也是我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的主要区域,因此,我们在此区域实施了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通过四年的努力,在什邡市农业局农技、经作、植保、科教等部门的努力下,采用农防与药防一起抓的办法进行研究。该项目已通过验收,圆满完成项目计划任务,具体实施如下:

一、实施时间

2013年至2016年

二、实施地点

蓥华、冰川、红白、洛水、湔氐五镇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从事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2.加强宣传,落实技术。

(1)年初统一编印以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为中心的栽培技术总体意见,四年共印发32400份。在马铃薯生长期,根据各测报点的预报和大田表现情况,编印药物防治资料42300份,在收获前还印发选留和引种资料若干,达到户户皆有。

(2)根據技术资料召开培训会、现场会和广播会等。项目组到村、组、户进行培训,四年培训37413人次。每年分别召开现场会三次,参加3255余人次;广播会三次,让山区农民个个皆知,使耕者能够牢固掌握防治技术。

每年一月,四月录制“高产栽培播种技术”节目,晚疫病发生前,项目组又同市电视台《农家友》节目组联系,录制药物防治节目,7月初录制“选留种技术”等节目,在全市播放,对农民进行生动形象的技术宣传。

四、抓住基础,重视农防

1.首先进行品种改良,现已引进6个优良品种,以川芋56,中薯3号、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早表现较好,其中两个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占全区的80%。同进建立5个协作繁种基地,大力推广采用单选和秋繁等办法,集中繁种,保存原种,提纯复壮良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大量良种,有效减少病源,控制大面积病害运行速度。多品种布局又增强了马铃薯的水平抗性。

2.适时提早播种期,缩短马铃薯旺长期与病害发生高峰期相遇的时期,同时推广保护地栽培,全区推广面积为500亩;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2500亩,两项均比未用亩增15%,并且还能促进玉米的生长,使马铃薯、玉米双丰收。

3.大力推广追施苗肥,增放P、K肥,大面积推广施用复合肥,亩用40—50公斤,促进马铃薯苗健壮生长,增强马铃薯抗病力,2015年推广面积达80%。

五、加强预测预报

全区共建立26个预测预报点,13.5亩。由农业技术人员对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的病害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同时每周向项目组汇报一次。项目组将各地情况进行分析,编成资料,即时地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

六、抓住重点,搞好药物防治工作

在省农科院薯作室的支持下,查阅大量有关晚疫病防治资料,首先用石硫合剂、代森锌、硫酸铜、甲霜铜、瑞毒霉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瑞毒霉、甲霜铜较其它亩增300公斤以上,比未防田增加700多公斤,增长300%以上。通过多年试验结果提出以下防治方案,瑞毒霉太贵不经济,以用甲霜铜防治为主,下环山区药物防治晚疫病2—3次,中环山区2次,上环山1次,较重的田块应增加次数和用量,但每次用量不超过200克。

四年来,共组织甲霜铜4.5吨及其它部分药物,防治面积37817亩,占种植面积的75.7%,其中统防面积35480亩,占总面积71%。

七、抓点带面,促进大面积生产

共抓9个示范村,分别是蓥华镇瓦窑村、花园村、响簧村,冰川镇新拱村、爆竹园村、楠木村,红白镇木瓜坪村、松林村、峡马口村,共有60多个组,3491户,农业人口10117人,常年种植马铃薯在5000亩左右,是山区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通过三年努力,使示范平均亩产由2012年的300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防后亩产1088公斤,与未防治相比平均亩产增加792公斤,增长37%,总产累计较未防增加11691.57吨,新增产值666.07万元,新增收入505.19万元,新增纯收入483.25万元,人均增收477.67元。

将防治技术纳入对镇村干部和各村组干部以及农技人员的年度考核,实行奖惩挂钩,政府和项目组随时检查,有效地促进技术措施的落实。四年共组织检查28余次,主要对苗势、施肥、药物防治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检查。

八、认真作好典型田块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整理

项目组及各村农技人员每年对十五个以上的典型田块作定点调查,并作好田间档案,同时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各点情况,课题组成员主要对示范村和高产示范点进行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最后把全区的生产情况进行汇总处理,将回收到的信息又反馈到大田,指导大面积生产。也为今后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九、项目实施成效

四年五镇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9972亩,晚疫病防治面积为37817亩,占总面积的75.7%,防后平均单产1019公斤,特别是2016年防治面积为12845亩,占总面积的96.5%。防后平均单产1003.5公斤,防治较未防治单产增加752公斤。全区累计三年总产增加28454.5吨,新增加产值1621.05万元,新增收1231.57,纯收入增加1173.5万元,人平增收346.7元,全区单产从2001年的329.5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1000公斤以上。

十、结语

总的说来,该项目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我区的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马铃薯单产徘徊不前的问题。同时带动我市沿山区及附近地区的马铃薯生产,使他们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山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山区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搞好“三高”农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由于投入少产出大,不管在我市或其它马铃薯产区使用都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总结
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
浅谈数学中的情感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中个人工作认识及思考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