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深,许亚妹,范克伟,吴德峰,杨小燕*
(1.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2.福建省家畜疫病防治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龙岩364012;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引进国外瘦肉型种猪。相对于本土猪,国外生猪品种具有日增重快和瘦肉率高等优点。但种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却容易发生退化,并出现成活率低、出栏率低等问题。由于只注重引进,轻视培育与提高,在管理、育种和生物安全体系等投入较少,从不同国家引进的种猪同场饲养以及选育上只注重某些性状等原因[1],陷入重复引种的怪圈,增加了养殖业的生产成本。为了摆脱这一状况,应重视引进后的选育,以维持其优良性状。其中对引进种猪经过国内的饲养管理后,测定其后代的生产性能,是进行后续的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从加拿大加裕公司引进的种猪后代饲料转化率及采食行为与饲料转化率的关系,本试验利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Feed Intake Recording Equipment)对加系母猪的采食相关数据进行测定,为加系种猪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2013年引进的加系零代母猪后代,胎次为4~6胎,体重在30~100 kg,日龄在63~158 d,其中大白32头,长白10头,杜洛克5头。试验在福建某公司核心种猪场进行,每头猪测定时间61~85 d。
测定种猪采用了全封闭式猪舍,全漏粪地板,后备母猪活动栏饲养,纵向负压式通风,水帘降温,全数控控制温湿度,泡粪处理粪便。性能测定站料槽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免疫等。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3.6 MJ/kg,粗蛋白质15.0%~16.5%,赖氨酸0.88%,苏氨酸63%,色氨酸17%,(蛋+胱)氨酸55%,钙0.75%,有效磷0.35%(体重≤68 kg,粗蛋白质的含量为16.5%;体重>68 kg,粗蛋白质的含量为15.0%)。
采用奥饲本工业公司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试验猪佩戴RFID电子耳牌,系统自动采集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时间和体重等数据。FIRE系统会将每头测定猪每次的采食量自动累加成为每天的采食量记录,从当日测定的体重值中取一个中间值作为该头测定猪当天的体重。
对FIRE测定系统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1可见,大白母猪、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间的平均日增重在0.95~0.99 kg范围。长白母猪日采食量最大为2.34 kg,其次是杜洛克母猪,大白母猪最低为2.22 kg。在料重比上,长白母猪最高为2.42,杜洛克母猪次之,大白母猪最小,但是大白和杜洛克料重比差异较小,二者仅差0.01。三种品系母猪的每次采食时间和日采食次数差异较大。杜洛克每次采食时间最长,日采食次数最少;大白母猪日采食次数最多达16.39次;长白母猪每次采食时间最少仅3.99 min。虽然每次采食时间和日采食次数不同,但日采食量差异不大,在2.22~2.34 kg之间。
由表2知,不同品种的母猪每次采食时间和日采食次数分布较广。即使相同品种的母猪日采食次数和每次采食时间也不同。每次采食时间越少,其日采食次数就越多,每次采食时间与日采食次数呈负相关,但是其日采食量变化不大。大白母猪每次采食时间分布在3~7 min 之间,日采食次数在11.7~20.22次,分布相对范围较广,料重比在2.25~2.36之间;有40.6%的母猪每次采食时间在4~5 min,然而每次采食时间在5~6 min时,其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最低。长白母猪每次采食时间集中在3~5 min,当采食时间在4~5 min时,其日采食量明显比每次采食时间在3~4 min大,然而其平均日增重小,料重比更高。杜洛克母猪的每次采食时间普遍较长在6~8 min,每次采食时间不同,其料重比变化不大。每次采食时间7~8 min时,其日采食量最低,相应的平均日增重也低。
表1 不同品种母猪采食行为及饲料转化率分析Table 1 The feeding behaviors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of different breeds of sows
表2 采食行为与饲料转化率相关性分析Table 2 Analysis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feeding behaviors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本试验中,加系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平均日增重在0.95 kg、0.97 kg和0.99 kg,料重比分别是2.33、2.42和2.34,三品系的平均日增重都接近1 kg,饲料转化率均在2.5 以下,充分说明加系猪属于高饲料报酬的猪种。近年来我国从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引种,主要有美系、加系、法系和丹系等,国内许多机构对引进的种猪及后代生产性能的测定做了大量的工作。马小军等[2]测定了美系猪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公猪体重在63.5~97 kg时的饲料转化率,其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83 kg、0.904 kg和0.846 kg,料重比分别是2.45、2.39和2.30,潘晚平等[3]测定了美系大白、长白和杜洛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89、0.897和0.893,料重比分别是2.46、2.43和2.45。结合以上的研究资料,美系三大品种母猪的平均日增重0.846~0.904 kg之间,料重比2.30~2.46之间,与本试验中加系相比,二者料重比差异较小,但是加系母猪的平均日增重明显优于美系猪。2005年,彭新社等[4]研究了丹系30~100 kg 体重长白母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是0.97 kg和2.49,其平均日增重与本试验的加系长白母猪相同,料重比略高于本试验的加系种猪。由于猪的生产性能包括多个方面,除了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外,还有背膘厚、屠宰率等。因此,后续还需要其他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综合各项数据了解加系母猪生产性能的优势点,从而进行有效的利用,制定合适的育种方案。本试验为零代次母猪的生产性能,今后还需要继续测定其他代次的母猪生产性能,并对各代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更加全面的掌握其生产性能的变化情况。
不同品种的母猪其采食行为如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时间和日采食量等也不同,即使相同品系的母猪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跟品种和个体差异有关。但是本试验中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当每次采食时间越少,其日采食次数(采食频率)就越多,从试验结果上分析每次采食时间和日采食次数对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具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中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的最佳每次采食时间分别在5~6 min、3~4 min 和5~6 min,其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最好。由于本次试验研究样本数偏少,因此未对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胡伟等研究结果同样表明采食行为对饲料转化效率具有影响,每次采食量、日采食量与30~100 kg体重的大白母猪平均日增重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5]。大白母猪日采食次数为12.39,每次采食时间为5.24,日采食量为1.88 kg,其平均日增重为0.731 kg[5];在本研究中日采食次数为16.39,每次采食时间为4.59 min,日采食量为2.22 kg,其平均日增重为0.95 kg。可见日采食次数与每次采食时间呈反比,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呈正相关。采食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受品种、个体差异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季节、饲养管理条件、日粮组分和适口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可以提高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1] 郑德兴,彭勇,陈礼明,等. 如何维持与提高从国外引进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J]. 猪业科学,2006, 23(09): 70-71.
[2] 马小军,徐利,石国魁,等. 新美系猪饲料转化率及日采食量规律的研究[J]. 养猪,2014(4): 57-58.
[3] 潘晚平,申祥科,邱汉华,等. 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J]. 养猪,2003,20(5): 23-24.
[4] 彭新社,颜静. 新丹系长白猪生产性能的初步观察[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 22(9): 56.
[5] 胡伟,张韩,李中昌,等. 从典型相关角度探讨大白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关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1(3): 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