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优化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2018-06-25 03:16刘双森
系统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急性期通络病患

刘双森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401420

前言:缺血性脑中风为脑部血管梗阻或者狭窄等原因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1],为临床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临床治疗难度较大[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则对中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受到广大相关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3]。在中医中,对缺血性脑中风有着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利用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对其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4]。綦江区中医院脑病科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制定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为基础[5],进行治疗方案优化,加用虫类通络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即将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加用通络法优化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脑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分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下50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临床诊断标准[6]以及《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7],该实验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该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首次发病至就诊的时间<3 d;②均为首次发病;③具CT或MRI示脑梗塞指征,诊断结果符合上述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诊断标准以及中医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属中医中心神散乱、元气败脱的脱证;②检查结果显示是由脑血管畸形,脑外伤,脑肿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或者心脏病合并房颤等原因导致脑栓塞的病患;③哺育期或者状态女性以及对本实验使用药物过敏的病患;④合并有重要肝、肾,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或者神经系统等有严重疾病者;⑤不能按照规定用药,无法评估治疗效果或者资料不全等对治疗效果或安全性评估有影响的患者[8]。辨证分型:风火上扰证12例、风痰阻络证35例、痰热腑实证21例、阴虚风动证11例、气虚血瘀证21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63.12±5.1)岁,首次发作35例,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3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 46~75 岁,平均年龄为(65.02±5.7)岁,首次发作33例,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31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虫类中药全蝎6 g,水蛭10 g,地龙10 g治疗2周。

(1)西医治疗:予以抗血小板、抗凝或降纤治疗,并常规地调控血压、血脂及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早期功能康复的治疗。

(2)中医辨证治疗:①风火上扰证: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药材主要为:天麻、生石决明、钩藤、川牛膝、山栀、夏枯草、黄芩等。②风痰阻络证:使用化痰通络加减方。药材主要为:生白术、法半夏、天麻、香附、胆南星、丹参、酒大黄等。③痰热腑实证:使用星蒌承气汤加减方。药材主要为:胆南星、芒硝、生大黄、瓜蒌等。④阴虚风动证:使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材主要为:生牡蛎、生龙骨、代赭石、白芍、龟板、玄参、川牛膝、川芎、茵陈、天冬、川楝子、麦芽等。⑤气虚血瘀证: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材主要为:全当归、生黄芪、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地龙等。

1.2.2 对照组 除不使用虫类中药外,其他与治疗组药方相同。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根据患者情况填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状态,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基本痊愈:病患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9%~1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病患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病患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45%;无变化:病患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约17%;恶化:病患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大于18%,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实验数据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少(10.2±2.1)分,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1.8)分,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s),分]

组别治疗前后减少观察组(n=50)对照组(n=5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治疗前 治疗后12.5±1.8 12.4±2.0 3.0±0.8 6.1±0.5 t值 P值10.2±2.1 7.5±1.8 8.242 0.008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结果[n(%)]

3 讨论

中风是当前造成人类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致死致残率极高。中医认为中风病多由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引起,进而造成脏腑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理性质,急性期中风则主为标实,在中风的早期治疗中需强调治标[9]。当代医学亦认为缺血性中风临床治疗的关键是要尽快恢复患者脑缺血区血供,治疗半暗带,促进微循环,阻止脑梗死。该临床实验即是以气血逆乱为中风病的病因,后由于痰浊、瘀血、风火等病害引发而发病,最终表现为脑络闭阻的观点为依据开展,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瘀脉中致脑络闭阻不通,而采用了药材以虫类药为主的通络法对之进行治疗[10]。虫类药其药性是可行走攻窜,能深入脏腑、骨骼等气血痰瘀胶结之地,通闭散结,来疏逐搜剔,通经达络。现代研究也发现全蝎具抗凝及促纤溶作用,水蛭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溶解血栓的作用,地龙中具有如地龙蚓激酶、纤维蛋白溶解酶和蚓胶原酶等多种溶栓物质。因而早期使用虫类药能有效将梗死面积减少、对半暗带进行抢救,促进脑代谢,抑制了脑卒中后缺血性损伤的出现及进一步发展,进而明显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该临床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辨证治疗中中加入虫类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和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的70.0%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少(10.2±2.1)分,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1.8)分。在査镜雨[5]的相关研究中,对64例研究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伍汤(处方包括生黄茂,当归尾,桑寄生,丹参,川芍,赤芍,地龙,鸡血藤,桂枝等药材)的补气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仅接受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表明通络法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显著,和该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辨证论治加用虫类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改善中风症状和病症体征,且观察中未发现加用虫类中药有明显毒副反应产生,提示本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此中医优化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1]代永生.平肝化痰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56-257.

[2]王文婷.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证候演变及皮质醇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高磊.李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学术思想总结及清火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4]付中应,李向荣,吴清明,等.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5):59-61.

[5]査镜雨.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32-33,3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7]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2):56-57.

[8]唐璐.从HPA轴水平初步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补肾护脑法的生物学基础[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于泳.通腑泄热化痰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 (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

[10]张伟生.化痰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282-283.

猜你喜欢
急性期通络病患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