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扶贫为民情怀探析

2018-06-23 11:19陶彦名
商业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全面小康治国理政

陶彦名

[摘 要] 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思考与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的主线。五年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有众多论述,如:强调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突出新常态下的民生优先;求实为民、贴心群众、广解民忧;坚持“两点论”,辩证看问题;坚持“五大發展”,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精心部署落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制定中央经济工作八项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小康,谋筑人民福祉。体现了他扶贫为民的领袖风范和为民排忧解难的高尚情怀,这对指导我国的经济改革、率领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和共享发展成果意义深远重大。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治国理政;扶贫减贫;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 F0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106-02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下简称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五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时代研究成果。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产生一系列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坚持并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

一、强调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得以进一步促进。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战略构想。社会活力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思想观念要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可见,习近平在开始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就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二、突出新常态下的民生优先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正是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进入新的常态,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更深一步推进改革,只有解决好这些“拦路虎”,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不断增进,将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经济工作才能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和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三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突出民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做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民本情怀的经济思想。

三、求实为民、贴心群众、广解民忧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么生动的一句话,实质上是在强调对“房子”“房地产业”的基本定位。围绕“房”背后的四个关键影响因素:钱、地、人、市,分别提出了指向性极强的要求,“钱”要用于支持自住、遏制投资投机,围绕“地”要合理调节土地供应量,围绕“人”要疏解部分城市功能,而对于“市”则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又比如,他强调过经济政策不能“翻烧饼”,意思是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操作性,让人有迹可寻。他多次深刻阐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发展要保护绿水青山,也会有金山银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同时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四、坚持“两点论”,辩证看问题

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中,特别强调“稳”和“进”的关系,强调要充满信心,以稳步增长、促进改革、防止风险、调整结构、惠及民生为总的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制度短板和发展短板,完善硬件短板和软件短板。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业态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发展壮大。房地产过热泡沫得到抑制的同时,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协调同步增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呼吸到新鲜健康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享受宜居的生活环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等等,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五、坚持“五大发展”,人民利益至高无上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应该始终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指导方针,使全体人民以更多更公平的方式,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指导方针。在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的重要历史阶段,为发展难题的解决、发展优势的培育、发展困境的突破找到了新的路径方向。从而能够更好地促使我国的经济不断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增长更有效率、发展质量更高、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前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

六、精心部署落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方略的理论基础。提高政策的精准性,狠抓工作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作风。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6月贵州考察时指出要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并提出了六个精准要求: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因村派人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是工作的总体要求,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是进行精准扶贫的重点,要加强监督考核,聚焦发力面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要被激发。坚决阻止代际传递的贫困现象,“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就业技能,努力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七、制定中央经济工作八项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實施八项重点攻坚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实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战略,各类市场主体激发活力,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水平,加快建立租购并举、多渠道保障、多主体供应的住房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这八项任务里的每一项,都与人民群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实质就是要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遵循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八、实现全面小康,谋筑人民福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争取到2020年圆满完成。在2015年举行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的主旨演讲时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正为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必须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小康。“全面建成”意味着我们中国的每个人、每个地方都不会被落下,意味着要“摘帽”全部831个贫困县。在中国现有贫困标准下的7000多万人口,在未来五年将全部摆脱贫困。截止到2020年,完成贫困县的帽子确保全部摘掉、农村贫困人口确保全部摆脱贫困的‘两个确保脱贫的任务目标,是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讨论研究提出的伟大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7年,农村贫困标准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计算,农村贫困人口年末3046万人,相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对脱贫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监测,并对扶贫工作成效予以跟踪,开展脱贫后的成效评估,总结经验做法,为完善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在2018年两会上,习近平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作出了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战略安排。

九、结语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扶贫为民情怀,集中体现为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共同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群众生活的现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纵观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经济思想,必将伴随中国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昌强.浅述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福建党史月刊,2016(7).

[2]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全面小康治国理政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