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杏 王荣清 李静
受地形地貌、种植习惯、多级提水等因素影响,水稻机插一直是高邮市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短板。2017年,高邮市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高邮市农业机械管理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重点、攻难点、打造亮点,强势推进水稻机插工作。
2017年初,高邮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工作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园区水稻插秧机推广数量、机插面积及机插秧池面积。2017年计划推广乘坐式插秧机450台,经过第三方核查,实际推广乘坐式插秧机458台、步进式插秧机13台;落实水稻机插秧池面积427.73 hm2,比2016年增加80 hm2。
在推广插秧机的同时,大力推广育秧流水线。2017年计划推广育秧流水线40台(套),实际推广48台(套)。为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现场演示活动,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机插水稻育秧质量。
在大力推广机插秧的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宣传直播稻的风险和劣势,并将控制直播稻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
坚持把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与实施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农机科技入户、农机获证奖补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实施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的,优先给予秸秆还田奖补;新购插秧机的优先享受获证奖补培训,优先推荐为农机科技示范户。
(1)根据创建规划要求抓配套。按照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要求(乘坐式插秧机年作业量30 hm2/台、步进式插秧机年作业量10 hm2/台)配套插秧机,确保插秧机保有量满足作业要求。
(2)根据年初计划任务抓配套。按照年度推广计划,做好乘坐式插秧机以及育秧流水线的推广工作。要求已完成推广任务的乡镇要总结经验,提高机具使用效率;未完成任务的要分析原因,加快推广进度。
(3)根据机具更新变化抓配套。乘坐式插秧机尤其是品牌插秧机更新较快。为此,市农机部门着力抓好在用机具的跟踪检查和动态管理工作,根据机具更新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装备结构。
(1)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针对机插育秧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2)做好机具使用中的故障处理工作。根据插秧机机务管理规范要求,帮助机手解决操作中的疑难问题,落实插秧机的安全管理要求。
(3)做好机具使用后的维修保养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机手使用和维修插秧机的能力,使其真正做到农忙前会调试、农忙中会使用、农忙后会保养。
(4)完善技术路线。针对高温、干旱、连续阴雨、台风等特殊气候条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完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1)改机具奖补为作业奖补。通过提高机插作业奖补标准来提高水稻机插率。
(2)改机插奖补为育秧奖补。对机插秧池面积达到0.13 hm2(2亩)的农机生产经营者给予奖补。
(3)改基地奖补为村组奖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面积较大,有的还跨村跨组,不便于考核,对村组水稻机插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奖补更便于操作、更有效果。
(1)抓服务主体的装备建设。按照“新型服务主体统一服务面积达到作业面积的80%以上”的示范创建要求,配套乘坐式插秧机和育秧流水线,积极开展“订单式”“承包式”作业服务。
(2)抓服务主体的能力建设。按照“两创一建”要求,着力提升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五种能力,即:农机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经营发展能力、规范管理能力和配套保障能力。
(3)抓服务主体的制度建设。在农机合作社社务管理上,做到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在财务管理上,做到有独立的银行账号,有健全的会计核算,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在机务管理上,做到制度健全、停放整齐、维保到位、机况良好。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整治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灌排设施老化问题。由于道路建设及区划调整,该市灌排圩口有所变化,一些灌排设施、沟渠涵闸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为此,该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灌排条件,满足了机插水稻浅水薄灌要求。
(2)解决农户土地流转问题。按照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要求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变一家一户种植为种田大户种植,变小田块种植为大规模种植,为实现水稻大面积机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