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贺春,李昆,卢淑霞,董立平,李占军,刘雅娟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2600
脑卒中是由脑动脉系统病变所引发的脑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导致患者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从而产生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和高级功能损伤等症状的疾病[1]。我国当前主要对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回家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家期间仍具有较高护理需求,平均需求在65%以上[2-5]。延续护理是指为保障患者在出院回归家庭与社区后能够继续接受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而采取的包括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康复训练等一系列干预措施[6-8]。脑卒中延续护理的实施可以确保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促进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实验选择2017年3—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延续护理方案,通过深入分析首发脑卒中患者的院外护理需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也充分体现优质护理的内涵,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 43 例;年龄 40~67 岁,平均年龄(53.1±9.5)岁;脑出血患者52例,脑梗死患者68例。对照组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年龄区间为40~67岁,平均年龄(53.1±9.5)岁,脑出血31例,脑梗死29例。观察组男患者33例,女患者27例,年龄区间为41~68岁,平均年龄(54.3±9.8)岁,脑出血28例,脑梗死32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卒中分型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者或经头颅MRI确诊为脑梗死;②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病史且意识清楚;③排除有严重肺部感染、智力障碍、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疾病的患者;④患者知情同意参加该研究。该实验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知晓实验组过程,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详细告知康复锻炼、饮食、用药等相关注意事项,出院1、3、6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组建延续护理小组:成立由沟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延续护理小组。医师负责脑卒中诊断,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负责制定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并对护士进行培训。②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档案的建立:患者出院前3 d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对患者相应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医学知识 (脑卒中发生、发展、常见并发症、康复方法等)、药物知识、饮食、运动及自我保健等知识的认知度,根据患者出院时的自理能力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③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前5 d,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主要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和脑卒中后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康复训练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和讲解;培训结束后发放《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手册》,使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可以方便及时的查阅手册,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水平与自我管理水平。④偏瘫侧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主要包括帮助患者做关节的伸展、内旋、外展运动,关节在被动活动时宜循序渐进,活动顺序从大到小,活动幅度从小到大,训练2次/d,20 min/次,待患者肌力超过2级后,给予上肢、手功能以及站立和步行等训练。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在家期间主动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运动量,让患者自己刷牙、洗脸、穿衣。⑤微信指导:患者出院前一天护士指导患者加入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平台及使用方法,延续护理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时推送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文字资料、护理及康复训练视频,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⑥电话随访:在患者康复期间进行1次/月电话回访,详细记录患者二级预防、康复训练及康复情况,通知定期回院复诊,检查患者肢体康复情况,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计划。
于患者出院6个月后评估患者肌力等级、日常生活能力及再入院率。①肌力等级: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分为6级,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活动关节,仅在触摸肌肉时感觉到,2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活动,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维度,总分 100 分,独立:100 分,轻度依赖:75~95 分,中度依赖:50~70 分;重度依赖:25~45 分,完全依赖:0~22分。③再入院率: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脑卒中再次发病再入院的发生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位数进行统计学描述,分别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秩和χ2检验进行差异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肌力等级比较
实施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由 (28.4±7.5) 提高至(6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实施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率由21.7%降低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n(%)]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脑卒中的救治率已得到了明显地提高,然而其仍旧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9-10]。延续护理作为脑卒中患者院外康复的有效护理手段,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身体机能,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然而当前全国社区医疗条件分配不平均,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长期处于受限状态,且医疗机构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延续护理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医院延续护理服务供给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因此,研究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目的是通过组建延续护理小组,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建立适当的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措施,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由(28.4±7.5)提高至(62.3±9.1),患者再入院率由 21.7%降低至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邹素珍[11]等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其将101例脑卒中后遗症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观察组由经过专科培训的社区护理人员1次/周上门进行功能训练与心理指导,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与Brunnstrom偏瘫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指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runnstrom分级以及ADL评分明显较高 (P<0.05)。干预后1年,对照组以及观察组Brunnstrom 分数为(2.58±0.23)分和(3.11±0.02)分。 干预1年,对照组以及观察组ADL分数分别为(40.12±8.92)岁以及48.91±9.89)岁证实开社区综合护理能提升病患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饶蓉等[12]分析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研究情况,证实开展延续性护理,能提升康复期脑卒中者掌握相关知识程度,加强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医院内床位周转率,减少患者家庭负担,值得推广。
通过分析认为:①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微信平台的建立,脑卒中患者对于自己疾病的认知有了充分的认识,患者对于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心理情绪等也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早期预防性干预,患者再入院率得到有效降低。②早期运动功能锻炼的实施减轻了患者的关节挛缩,扩张了肌肉张力,进一步加快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③定期电话访视使护士的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有效促进了护患的沟通交流,护士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了解并提供反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首发脑卒中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开展延续护理方案,有助于提升病患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全面改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因该实验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过短,日后需进行大样本实验,证实首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实施效果。
[1]封自慧.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36-137.
[2]赵俐红,杨蓉,涂双燕,等.脑卒中病人出院-回家过渡期管理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14,28(5):608-609.
[3]颜美霞,程瑞莲,张晴,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效果分析 [J].全科护理,2017,15(1):37-39.
[4]王晶,牟淑玲,刘立波,等.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调查及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6):1939-1941.
[5]邱玉春,刘春梅.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27):222.
[6]王颖,单伟超,闫宏伟,等.我国开展延续期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1078-1081.
[7]杨绍平,曾婧,段振燕,等.延续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698-700.
[8]徐璐,胡竹芳.基于微信平台为风湿免疫疾病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8):70-71.
[9]李琳,王旋,酒晓盈.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40-141.
[10]丛壮,张伟新,郝春艳.强制运动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62-864.
[11]邹素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5):426-428.
[12]饶蓉,叶頔,胡军.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4,29(6):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