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秀英
乐陵市人民医院经颅多普勒,山东乐陵 253600
老年脑梗死是一种由血栓形成的缺血性脑疾病,多并发于老年人群群体中[1]。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一般多数是由血栓形成的,例如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2]。该病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现象,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3]。该病病发严重时,患者其他重要器官会出现相关疾病,器官确实正常功能,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影响[4]。对该病的治疗干预护理,能够对患者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该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到某院进行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患者100例,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到某院进行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6±6.13)岁,50例患者中男患者 30例,女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0.4±6.1)岁,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患者的选取设定相关标准,选取经确诊患有老年脑梗死疾病的患者,且患者能够接受正常治疗和护理,除患有老年脑梗死疾病外,身体其他器官并无重大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应的用药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用药治疗期间的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患者在进行入院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安排患者床位,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安排在重症监护室[5]。详细记录患者相关信息,例如年龄,疾病状况,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在患者住院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查,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对后期患者治疗提供对比参考。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行动较为不便,因此注意患者行动方面的护理,可以允许家人进行全天候陪床,避免患者出现摔倒现象[6]。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锻炼计划,能够进行运动和锻炼的患者,应该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户外锻炼。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保证患者身体恢复需要的运动量[7]。
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避免出现治疗并发症的现象。在进行护理时,注意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若患者检查或是日常生活出现反常,应该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说明,及早进行治疗[8]。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有该病的患者一般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对该病认识较浅等因素,容易产生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劝慰疏导患者,保证患者心情稳定愉悦。患者在出院之后,对患者制定复查计划,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情况,若发现患者在复查过程中,出现相关疾病复发现象,应该及时告知患者,对患者进行治疗[9]。
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评价状况,向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满意度评价,划分为3个标准,分别为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10]。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护理效果划分为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患者在用药期间经过护理后,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且复发的例数较少,临床病症治愈判定为护理显效。患者经过护理后,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日常生活,临床症状有减轻现象,判定为护理有效。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进行护理,患者病症无明显好转,且病情有加重现象,判定为护理无效。计算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护理有效率=(护理有效人数+护理显效人数)/总人数×100.00%[11]。
该篇文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临床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相关调查数据见下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析表。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的回收率都为100%,实验组护理不满意人数为3例,对照组护理不满意人数为12例。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76.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27)。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析表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率调查,相关调查数据见表2。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率分析,实验组对患者护理,无效患者例数为4例,对照组无效护理例数为12例,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仅为76.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18)。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析表
老年脑梗死疾病是老年疾病常见的一种,该病发病死亡了较高,病发时患者出现头晕等并发症[12]。且该病经过治疗之后,会出现复发的情况。对该病的治疗,一般治疗方法包括时患者充分休息,进行吸氧治疗等,还包括对患者使用药剂治疗,例如溶栓药剂或是钙离子阻滞剂[13]。除此之外,改善患者生活习惯等,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加重,例如患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患者运动状态的改变,都会降低患者病发的几率[14]。
常见的护理方式较为广泛,不能较好的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对患者用药治疗状况产生影响[15]。使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方法较为实用。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性护理方法,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用药治疗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16]。
学者张梅[17]总结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得出了结论对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
经过该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76.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27)。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仅为76.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18)。 由此可见,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使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护理效果更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临床医学方面可以推广使用。该文通过设置对比试验进行分析,实验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使用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辅助护理,护理效果更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临床医学方面可以推广使用。
[1]乔丽,王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90例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94-4695.
[2]吴自弘.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564-565.
[3]徐方琼.全程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711-714.
[4]江玲.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537-538.
[5]富春花.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用药依从性及用药干预调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176-177.
[6]孙丽.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16,58.
[7]王铮.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81-182.
[8]李莉.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急救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6):208.
[9]罗状英,刘少勇,李琳.脑梗死患者332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163-164,166.
[10]王福花.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不良反应防治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34-235.
[11]管文超.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9):1661-1662.
[12]陈利萍.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78.
[13]陈杰英.延续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28-229.
[14]梁翠葵,李松,陈泽芝,等.人性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156-159.
[15]谢婷婷,由娜,王德楠.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9):131-132.
[16]贾晓雁.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140-143.
[17]张梅.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