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带菌种子处理的影响

2018-06-23 08:08许建军孙晓军何振杰
蔬菜 2018年6期
关键词:斑点细菌性发芽率

何 伟,杨 华,许建军*,孙晓军,何振杰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2.裕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裕民 834800)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加工番茄生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国内生产的90%以上,2017年加工番茄播种面积达6.468万hm2。据调查,目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新疆加工番茄上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之一,重病田发病率达100%,产量损失达10%~30%,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者报道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及防治方法,如王晓辉等[1-2]对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斑点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对部分栽培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韩盛等[3-4]分别筛选了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药剂。据研究报道,种子带菌是此病害田间主要初侵染源之一[5],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唯一途径[6],因而种子处理是防治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于2017年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加工番茄种子携带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拟筛选出最佳消毒药剂,从源头上杜绝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以期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番茄品种为新番9号(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提供),供试培养基为KB(肉汁冻)培养基。

供试菌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PST)菌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廷昌提供。挑取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菌,并用KB培养基置于23~25 ℃下培养72 h,用玻璃刮铲刮下并配制成浓度为2×108cfu/mL的菌液,将10 g加工番茄种子在10 mL菌液中浸泡30 min,风干后备用。

供试试剂:冰乙酸溶液、次氯酸钠溶液、醋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40%甲醛溶液[7-8]、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0.3%四霉素水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处理

处理1:2%冰乙酸溶液浸种60 min;处理2:3%冰乙酸溶液浸种60 min;处理3:4%冰乙酸浸种60 min;处理4:1%次氯酸钠浸种60 min;处理5:3%次氯酸钠浸种30 min;处理6:5%次氯酸钠浸种10 min;处理7:0.8%醋酸溶液浸种120 min;处理8:0.6%醋酸溶液浸种120 min;处理9: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处理10: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 min;处理11:0.1%硫酸铜溶液浸种15 min;处理12:72%农用链霉素200倍液浸种60 min;处理13:0.3%四霉素水剂200倍液浸种60 min;处理14:30%琥胶肥酸铜200倍液浸种60 min;对照(CK):无菌水浸种30 min。经以上各处理药剂浸种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备用。

1.2.2 消毒种子带菌检测

将经各处理消毒的种子各取300粒,放入灭菌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无菌水充分振荡60 min,吸取种子浸提液的悬浮液200 μL,并将其均匀涂抹在直径为9 cm的KB平板上,重复3次,相同操作条件下设无菌水为空白对照,放入23 ℃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3~5 d后观察,记录培养皿中菌落出现情况,同时计算孢子负荷量[9]。孢子负荷量及分离频率公式为:

1.2.3 不同药剂处理对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

参照方中达[10]的发芽试验方法,将加工番茄带菌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处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30 min,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置于消毒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内放吸水纸1张,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从处理2 d后开始调查,直至处理后12 d,调查指标包括种子的发芽数、芽长、根长及鲜质量,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势为第6天种子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消毒效果

由表1可知:14个药剂处理对加工番茄种子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消毒效果均优于对照,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处理6与处理14处理效果最好,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带菌率分别为3.67%、3.33%,而对照带菌率为99.67%;相对来说,处理14的消毒效果优于处理6,且处理6的孢子负荷量为1.11个/粒,处理14的孢子负荷量为2.78个/粒。其次是处理11、处理2、处理7和处理9,带菌率分别为4.67%、4.67%、5.11%和5.12%,且处理11与处理2、处理7与处理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孢子负荷量分别为3.89、3.89、4.44、4.72个/粒。

2.2 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发芽率方面,14个处理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处理1、处理13发芽率最高,且均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两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分别为93.33%、94.44%。其次为处理9、处理14和处理10,发芽率分别为91.56%、91.11%、90.44%,且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与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余处理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处理7的发芽率最低,为54.44%,说明其对发芽率影响较大。综上可知,处理1、处理13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最小;处理9、处理14和处理10次之,其余处理影响较大。

在处理6 d后种子芽长方面,处理4、处理1和处理5的芽较长,分别为3.86、3.85、3.82 cm,极显著大于对照,且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处理9、处理2和处理3,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处理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在处理6 d后种子根长方面,除处理11、处理14、处理12、处理8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和处理9较长,分别为3.37、3.30、3.24、3.24、3.21 cm。在发芽势方面,处理9、处理13、处理1的发芽势较高,分别为83.33%、82.22%、81.11%,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次是处理14、处理2、处理10,分别为78.89%、76.67%、75.56%,且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余8个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在12 d后芽鲜质量方面,在14个处理中,仅处理9、处理14、处理11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0.036、0.035、0.034 g/株,且三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

表1 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种子细菌性斑点病菌消毒效果

表2 不同消毒处理药剂和方法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种子消毒效果

试验结果以30%琥胶肥酸铜200倍液浸种60 min的处理消毒效果最好,其次是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0 min、3%冰乙酸溶液浸种60 min、0.1%硫酸铜溶液浸种15 min和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的处理,虽然其他9个处理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种子带菌率都在6.67%以上。虽然试验中的消毒方法能大幅度降低种子的带菌率,但都不能彻底杀灭病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消毒方法,并找到最佳浓度,从而获得能彻底杀灭种子携带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方法。

3.2 不同药剂及处理浓度对番茄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影响

药剂的处理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其防效就越好,但处理时间太长和处理浓度过大,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芽、根的鲜质量,导致加工番茄种子出苗差。

发芽率较高的处理为0.3%四霉素水剂200倍液浸种60 min、2%冰乙酸溶液浸种60 min、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和30%琥胶肥酸铜200倍液浸种60 min,但前2者处理的消毒效果相对较差。综上分析可知,30%琥胶肥酸铜溶液200倍液浸种60 min和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处理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且可大大降低加工番茄种子的带菌率及控制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初侵染和传播蔓延。

[1]王晓辉,李国英,任毓忠,等.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2):72-74.

[2]王晓辉,李国英,任毓忠,等.加工番茄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J].北方园艺,2006(3):5-6.

[3]韩盛,杨渡,徐万里,等.8种生物源和矿物油农药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2258-2261.

[4]司天桃,薛林,桑艳朋,等.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药剂筛选及抗病性鉴定[J].北方园艺,2016(12):127-130.

[5]张卉.INS-PCR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种子带菌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3.

[6]李志栋.内蒙古加工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7]洪日新,何毅,李文信,等.种子酸化处理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腐病研究[J].中国瓜菜,2006(5):4-8.

[8]赵秋菊,寇明明,罗伏青,等.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种子带菌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8(12):56-57.

[9]张庆萍,王燕春,周艳芳,等.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番茄种子携带溃疡菌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5):65.

[10]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蔬

猜你喜欢
斑点细菌性发芽率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可爱的小斑点
斑点豹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