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三元制”校企共育人才模式研究实践

2018-06-22 02:20杨昕红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岗位

杨昕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一般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环节。尤其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重视支持,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更顺畅,接受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1]。职业院校学生上升渠道已打通,不论是求学路还是职业路都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高职教育同时,高就业率也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因素。

根据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3000万人,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至2014年以来,职业学校就业率高达90%以上。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角度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来补充劳动力缺口。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承担着培训劳动力的重要任务。根据人社部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制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推动建设职业训练院,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2]。把握需求旺盛、职业教育市场广阔的良好局面,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建立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

如今,全国各大城市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打造,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在我国城市新建的生产基地需要大批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人员,如何能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各大院校的研究目标之一。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进一步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特别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双主体育人。在实施过程中借鉴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等教育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种教学改革。如双元制人才培养、双证融通教学改革、搭建职教联盟平台共同育人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就课程而言,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教学中体现出三个确定,即确定所有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均以典型产品设计与生产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确定所有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凡具备条件的均在实训基地和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和能力训练;确定所有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生产性实训均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生产性实训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学生而言,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就学习地点而言,有两个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实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促进岗位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推进了人才资源合理分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是以职业院校方为主动,而企业方对接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常常出现“一头热”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职业教育培养对接合作,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值。二是人才流动增加了培训风险,培养的部分学生“跳槽”,就职于同行业中其他企业,不能为本企业创造价值,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增加中小型企业的负担,企业规模的限制,不能提供更多的培训体验机会。而从学校方面看也存在着企业的培训实习多以本企业的技能训练为主,忽视学生应对突发事处理能力、社会适应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不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行业结构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在高职教育中提出“三元制”的职业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探索。

二、三元制的提出与要素组成

以校企双方为主,在“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完成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由学院与行业共同组建衍生,按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双元制进行了完善补充,形成具有本地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培养过程的第三元,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成为优秀职业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中三元的组成(如图1所示):第一元是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教育,由职业院校组织完成;第二元是运用学徒制实践、顶岗实习、岗位见习等方法,完成学生岗位技能训练,由企业参与完成;第三元是以行业需求为主,结合企业实际,运用预案应急处理、演练、体验等方法进行行业总体的文化内涵、法律法规、安全预警等方面综合素质教育,由行业协会、中介培训中心或职业院校教师经企业培训合格的培训师组织完成。

三、三元制的实施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培训为载体,重点在知识与技能的合理组合、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注重“三元制”中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合理分配运用。

图1 三元制结构图

1.第一元:职业知识教育实施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模块化教学为主体,注重相应岗位能力系统的工程实践课题训练和相关基础理论与技能教学[3],与行业中具有丰富技术应用与运营管理的企业合作,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共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以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与岗位对接的课程链,把岗位能力要求转化到专业课程的学习领域中,形成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模拟工作过程学习,重点在知识与技能的合理组合、课程内容的相互关联、课程内容的实施[4]。教师具备课程的讲授和真实任务实施的参与指导双重能力,保证职业知识教育的质量水平。

2.第二元: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实施

在职业知识教育实施过程中,融入岗位技能训练,运用双元制培养理念,以学徒的身份参与岗位训练,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评价,实施技能训练与知识培养交替进行,岗位技能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的培养模式[5]。同时,注重实习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在岗位技能训练过程中,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又是对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到有指导教师、交通食宿有安排、有对接岗位、有企业实习补贴、有实习保险。保证岗位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实现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对接。

3.第三元:综合素质教育实施

此阶段是衔接技能培养与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三元制的核心部分。是由学院与行业共同组建衍生出来的职业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对在校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在职员工的再培训工作,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对于学院方,职业培训中心主要完成对行业类岗位共性技能、学生主动性、抗压力、安全应对力、企业文化、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是使学生快速胜任岗位,成为合格职业人奠定基础的过程。对于企业方,职业培训中心为企业解决了企业在新员工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的问题,减轻了企业在场地、培训师等方面投入的负担。培训中心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可对学生进行合理调配,减少人才资源的流失。可以说,职业培训中心的建立是多赢的。

为了保持职业培训中心的专业性、先进性、实用性,通过广泛调研,与行业中公认的优秀企业合作,成立了由多家企业工程师、行业内的职业培训师、有企业经历的的学院双师资格的教师共同组建构成。从学生群体的需求、企业整体的需求及企业中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入手,通过分析学生能力不足,通过收集材料分析现阶段人才培养层次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同时通过细致分析,充分考虑确定职业岗位的三个重要思考维度,即应当是学生就业后若干年内能达到的预期职业岗位,而不是起点职业岗位;职业岗位在层级上要有鲜明的高职特色;有些口径过宽的专业,可依据地方经济特色选择其某一个方向作为培训目标[6]。

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沈阳地铁有限公司合作为例,对城轨技术专业150名学生进行了试点培养。一是集中管理,军事化训练。注重推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历史,具体方法:集中住宿和学习场所;在宿舍走廊张贴地铁宣传图片和制度,用地铁文化渲染环境;模仿部队起居生活,进行军体操训练。二是综合素质培养。具体方法:以弟子规为内容,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以爱学习、爱地铁、爱社会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以地铁岗位安全规范为内容,开展岗位安全培训。三是体验式技能训练。具体方法:按地铁真实岗位和学生自愿编成站务员和监督站务员;供电高压、供电基建、供电接触网等维修;电机维持;车辆、工务室、轨道、通讯、车辆等维修,划分培训班级,采取地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四是专用培训讲义。具体方法:组织教师到地铁建设施工现场拍照;选取说明书中技术;访问地铁建设施工现场工人个人技能;找对口技术总监对接教师进行辅导;派地铁技术人员审查教材和试听点评;开发出独有特色的实用型地铁特培教材。五是建立评价系统。用学生考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地铁方面专家听课点评教师教学效果;教师随时修改。

通过三元制教育培养的城轨技术专业150名学生,经沈阳地铁公司组织面试、考试和考核,全部合格被录用上岗。现在,这些学生已成为地铁的技能骨干员工,部分已成为技术指挥或站长或中层干部。实践证明,三元制教育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可行且有成效的新的培养模式之一。

四、三元制模式的创新

1.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三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思想。在人才培养中把教学按三元划分职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岗位训练三个部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由学院与行业共同组建衍生出来的第三元,即职业培训中心,能及时把握行业企业发展的动态,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营造企业间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氛围。

3.三元制的建构及作用为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各个领域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4.推进中小型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见习周期缩短,能快速独立上岗,减少企业的负担。

5.为相关行业提供优质技能型人才储备库。经过三元制培养模式的学生已具备行业需求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节省企业的再培训成本。

6.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科研水平,实现一职多能。通过企业培训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使教师成为培训师的同时,掌握企业前沿技术,为科研开发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职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7]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既借鉴了双元制的优势,又很好地解决校企共育人才的难点问题。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但同时,也要注重第三元中的培训中心构建。由于对培训师的评定标准要求不同,要建立培训师的统一的评价机制,更有利于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保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理论与实践操作经验兼备的高级技术工人和企业高级生产管理者。

[1] 中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存近900万缺口[EB/OL].[ 2016-10-21].http://www.worlduc.c.

[2] 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 2016-11-18].http://www.360doc.com.

[3] 房 强.高职高专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统计与管理,2013(6):54-56.

[4] 解析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几个关键问题[EB/OL].[ 2015-5-3].http://www.360doc.com.

[5] 杨昕红,王丹菲.“261”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用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9):1-3.

[6] 张海伟.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职业时空,2013(4):15-17.

[7] 十九大报告[EB/OL].[2017-10-18].http://media.people.com.cn.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岗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