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服装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2018-06-22 02:21
关键词:两国服装印度

王 迎

(大连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当前全球经济出现温和回暖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出现离不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而中国和印度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推进器[1],作用尤为明显。因此,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状况、经济合作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值得学术界广泛关注。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8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近年来,与中国有着很多相似国情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印度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贸易大国和国际收支顺差国,并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表现而被列为“金砖国家”之一。2000-2016 年期间,中国和印度商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6.4%和13.22%,远远超过世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7%的水平。据《2016年中印双边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取代了美国和阿联酋在印度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而同样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和印度,其双边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印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据统计,2000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份额仅为0.63%,到2016年该指标已经达到2.78%,双边之间的贸易额也从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01.69亿美元。在中国与印度的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服装①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现了大幅度增长。2000年,中、印服装制成品的双边贸易额仅为838.73万美元,经历了几年缓慢的发展后,到2006年增长到3015.59万美元。随后,两国的服装贸易总额呈现了逐年快速上涨趋势。到2016年,中、印服装制成品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1.13亿美元,是2006年时的37倍,是2000年时的133倍。可见,双方之间的服装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虽然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在此局势下中、印两国的服装贸易并没有因此而受阻,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双边服装贸易规模的扩大,研究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而趋利避害地发展双边服装贸易对实现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中印经济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产业内贸易是指在某一统计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部门制成品的出口与进口同时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区别于传统的一国单纯出口或进口某一产业或部门制成品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对传统贸易理论提出了质疑,因此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相继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各自比较合理的观点。到目前为止,国外学者关于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体系。国内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基本上借鉴了国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状况进行分析,旨在探析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也有部分学者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2002)利用回归结果发现,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需要扩大差异性产品的生产,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外国直接投资则会对东道国的产业内贸易产生抑制作用。邹宗森、原磊等(2014)认为影响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规模、人均收入水平、汇率和外国直接投资等。

对中、印之间具体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相似,主要是运用各种量化指标进行考量,而且研究成果更多地局限在宏观层面,如Wadud(1998)、闫成海(2002)、王亚静(2005)、储玲(2009)、姜辉和查伟华(2010)、苏珍珍(2010)、傅斐彦与胡丹婷(2011)等。但对中、印两国之间产业内具体产品的贸易状况的分析仍然非常稀缺。孙崇健(2013)以2002—2011年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数据为例,用出口相似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

由此可见,在关于中、印产业内贸易的现有文献中,更多的是关于产业竞争能力分析和一些实证考察的方法使用上,但对于微观层面上具体到双边服装产业内贸易的状况和竞争能力的比较分析还很少。因此,本文就对中、印两国的服装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并对中、印两国服装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的综合评价,并提出推动中、印两国服装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二、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状况

1.中、印服装出口相似性指数

根据J.M.Finger and M.E.Kreinin(1979)提出的出口相似性指数[2]的计算公式:

S(ab,c)表示a国和b国对c市场出口的相似程度。其中,Xi(ac)表示a国向c市场出口的i产品在a国向c市场的出口中所占的份额,Xi(bc)表示b国向c市场出口的i产品在b国向c市场的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如果a、b两国对c市场出口的每种产品的比例完全相同,即Xi(ac)=Xi(bc),表示i、j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完全相同,那么,a、b两国的出口相似性指数为100;如果a、b两国对c市场出口的每种产品的比例完全不同,比如Xi(ac)>0,Xi(bc)=0,(或Xi(ac)=0,Xi(bc)>0),则表示i、j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完全不同,那么,a、b两国的出口相似性指数为0。本文中研究的就是中国和印度向世界市场出口时的相似度。

表1 2006—2016年中、印服装出口情况 (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库(UN Comtrade)数据。

根据该指数,本文首先测度了中、印两国向世界市场出口的服装产品的相似程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2006—2016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而印度服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虽然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服装出口比重高于印度,说明中国对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高于印度,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印度对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会提高甚至可能超过中国。

表2 2006—2016年中、印出口相似性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库(UN Comtrade)数据。

通过计算2006—2016年间中、印两国的出口相似性指数情况,发现中、印两国多年来基本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的出口相似性(见表2)。通常情况下,进出口产品的构成在发达国家之间更容易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则更多的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相似程度往往比较低[3]。但本文的测度结果则表明2006—2016年间,中、印两国在产品出口上始终存在相对较大的相似性,即竞争性。

对于具体于竞争能力的考察,本文利用Liesner(1958)[4]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国和印度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进一步的测算和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即为j国i产品的贸易出口额,Xij即为j国贸易出口总额,Xiw即为i产品的世界贸易出口额,Xtw即为世界贸易出口总额。一般地,如果j国的i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比较优势,那么,RCAij值就会大于1,反之,如果j国的i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存在比较优势,那么,RCAij值就会小于1。因此,RCAij的值大于1且越大,其比较优势就越大,国际竞争力就越强;RCAij的值大于1且趋近于1,其比较优势就小,国际竞争力也就弱。

表3 中国与印度服装贸易RCA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库(UN Comtrade)数据。

经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和印度的服装贸易RCA指数都大于1(见表3),说明中国和印度的服装贸易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的RCA指数最高达到3.63,印度最高达到2.93。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观测的范围内,中、印两国的服装贸易RCA指数都呈现出了同样的变化,即2016年中、印两国的服装贸易RCA指数都低于十年前的水平;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服装贸易RCA指数呈持续性的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印度的服装贸易RCA指数出现的是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即在RCA指数降到2.00的最低点后,2014年开始逐年上升,见图1。

2.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指数——静态分析

目前,Grubel H.and Lloyd P.(1971)[5]提出的计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GL指数方法广泛应用于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度量。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Xi表示出口,Mi表示进口。当GLi=1时,表示第i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只存在产业内贸易,不存在产业间贸易。相反,当GLi=0时,表示第i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只存在产业间贸易,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数通常是介于0到1之间的某一个数值,当0

图1 中、印服装贸易RCA指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表3的数据绘制而成。

根据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从整体上看,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GL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走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到2011年,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GL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0.64的水平,但此后的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GL指数又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双边服装产业内贸易水平甚至低于2006年0.44的水平。这其中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GL指数奇高的2009年和2011年中,前者是因为中国出口印度的服装贸易额受危机影响大规模减少而进口印度服装的贸易额继续增加所致;后者是因为中国向印度出口服装的贸易额保持大额增长的同时,中国从印度进口服装的贸易额也出现了巨额增长。从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年份的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指数均介于0.3到0.5之间,2013年和2014年略低,这说明目前中、印两国之间的服装贸易存在较大的贸易互补性,即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不高。然而这也恰恰说明两国之间的服装产业内贸易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当按照SITC Rev.3三位数的服装产品类别进行计算时,第841、842和845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比较高,但从2012年以后,第841和842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有逐渐下降之势,但第845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成为中、印间唯一一类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服装类产品;第843、844和84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则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是明显地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三类服装产品;第84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长期以来围绕着0.50的水平上下不规则的波动,虽然产业内贸易水平不算高,但其发展仍然超过了产业间贸易。

表4 2006—2016年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GL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库(UN Comtrade)数据。

3.中、印边际服装产业内贸易指数——动态分析

由于Grubel H.and Lloyd P.(1971)提出的GL指数难以实现对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动态变化趋势上的度量,因此,Brülhart M.(1994)[6]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指数,实现了对GL指数缺乏动态性特征的缺陷弥补。其计算公式为:

MIIT=1-∑i(|ΔXi-ΔMi|)/(|ΔXi|+|ΔMi|)

其中,MIIT即为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ΔXi即为产业i的出口额的变化量,ΔMi即为产业i的进口额的变化量。MIIT的数值介于0到1之间,且MIIT的数值越接近于0,越能够说明产业间贸易是带来贸易增量的主要贸易模式,即该类产品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越高;反之,MIIT的数值越接近于1,越能够说明产业内贸易是带来贸易增量的主要贸易模式,即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表5 2006—2016年中、印服装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资料库(UN Comtrade)数据。

根据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结果如表5所示。首先,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Rev.3前两位数分类第84大类的服装产品计算,2006—2016年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指数波动较大,个别年度的指数高达0.80,但又有几年的指数为0,这说明虽然中、印服装贸易中存在产业内贸易,但其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敏感度较强,发展非常不稳定,且在中、印服装贸易中并不居于主要地位,产业间贸易仍然是导致中、印服装贸易量发生变化的主要贸易模式。其次,按照SITC Rev.3三位数的服装产品类别计算,841、842和848类产品在2012年以前基本上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2012年以后产业内贸易呈减少趋势,产业间贸易占据主导地位;843、844和846类产品始终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几乎没有得到发展;中、印贸易中第845类产品的贸易模式很不稳定,时而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时而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印两国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得出的主要结论:

(1)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中、印两国用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中、印两国的出口相似性还是比较高的,都对服装贸易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测算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对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印度,但从发展的趋势看,印度未来的服装贸易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对印度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未来印度对服装贸易的依赖程度会提高甚至可能超过中国。

(2)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中国目前的服装贸易更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但和印度相比,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并不明显,由于印度这几年服装产业的发展,其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因此未来中国服装贸易出口在国际上的份额可能会被印度挤占。

(3)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结果来看,虽然中、印两国间的服装贸易发展迅速,但从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目前两国之间的服装产业内贸易程度并不算高,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这也就意味着中、印两国间的服装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空间巨大。

2.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中、印两国服装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加快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大双方合作力度。从当前中、印两国服装贸易出口在世界服装贸易出口市场当中的情况来看,竞争性较大,合作性较少。这不仅使双方之间的服装贸易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而且不利于中、印服装贸易在世界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从中国与印度服装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中国与印度服装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这就很容易引发双方之间的贸易竞争和摩擦。总的来说,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滞后性容易引发双方之间的贸易竞争性,不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当前形势下,虽然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了双方开展经济合作,但是从长远来看,两国的经济合作对双方来说存在共同利益。中国和印度应以经济利益和本国人民的福利提升为重,在服装贸易出口上弱化竞争性,寻求最大利益的合作。因此,加快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双方应该努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达成中印自由贸易协定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加强沟通和协作,扩大作为发展中的服装出口大国在国际服装出口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谈判权,以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应对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种种贸易壁垒和限制,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免受侵害。

(2)利用中国的新型经济优势,重拾中国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世界经济和贸易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力有目共睹。服装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以往的发展主要依赖中国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因此服装贸易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的份额一直比较大。但随着中国劳动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而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因此,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的服装产业必须发掘新型经济优势,突破发展瓶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7]。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健式发展,改善了国内的经济环境和产业基础,金融服务和贸易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从而形成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为提升中国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便利条件;另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流于表面,真正实现了中国经济质的提升以及中国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人民对多样化、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对高品质和品牌产品的需求。因此,在这些需求的拉动下,服装产品的供给也要做出创新和改革。目前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相对于需求来说还比较滞后,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服装产品的种类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这些现实问题都成为制约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要发展服装产业和服装贸易出口,必须转变服装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保证服装质量为基础,以创立服装品牌为重点,以创新服装样式为出口,提升贸易出口中服装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提高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抓住时机,加大中国服装企业对印度服装产业的投资力度。印度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其服装产业的进步。印度有相对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大军,也正因为纺织服装产业能够为印度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存在巨大的贸易出口潜力,所以印度政府把纺织服装行业作为继软件业后又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来培育,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印度国内对于要求政府出台政策以扶持服装产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印度当局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服装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扶持政策。2016年6月,印度政府就出台了刺激纺织业和服装制造商投资的一揽子计划,希望印度纺织业和服装制造商能够投入近10亿美元用于招聘补贴、退税和放宽加班规定等措施,从而实现三年内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和增加出口额300亿美元的目标[8]。所以,目前正是中国把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服装产业转移到印度的最好时机。同印度服装产业相比,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重点不再是追求数量,不再是以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而是需要及时地进行由原来的扩大产能向研究开发多样性产品、创立品牌等方面转变。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到印度进行服装产业的投资,既可以促进中国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可以给印度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既可以利用印度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又可以避免发达国家主要针对中国服装出口所实施的贸易壁垒;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印两国服装出口在第三方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又共同促进了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当前中、印两国服装产业和服装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对印度服装产业的投资要合理、适度,要尽量实现中国和印度在服装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从而促进中、印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1] 赵晋平.中印加强经济合作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7-12-07:002.

[2] J.M.Finger and M.E.Kreinin.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79,89(356):905-912.

[3] Michacly,M.Concentr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1962:299-302.

[4] Liesner,H.H.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 and British Industry[J].The Economic Journal,1958(68):302-316.

[5] Grubel H.and Lloyd P.The Empirical Measure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J].Economic Record,1971(4):494-517.

[6] Brülhart M.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3):600-613.

[7] 程 春.“互联网+”背景下福建纺织服装行业虚拟产业集群构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65.

[8] 鲁豫纺织:将成为下一个中国?印度纺织业飞速发展,挑战全球霸主地位![EB/OL].http://www.sohu.com/a/147333048_777000.

猜你喜欢
两国服装印度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让人心碎的服装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