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普外科,江苏南通 226001
腹股沟斜疝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主要在大腿与下腹壁相连的三角区部位发病,据调查,50%以上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腹股沟斜疝[1],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手术治疗,张力过大,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高,患者疼痛感严重,而无张力疝气修补片方法进行治疗则使手术复发率显著下降,且术后恢复快,逐渐成为老年腹股沟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2]。该文分析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比较,探讨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该院诊治腹股沟斜疝患者90例,全部为男性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41~79 岁,平均(63.18±10.07)岁,斜疝位于左/右侧为 35:10;对照组患者年龄 39~80岁,平均(62.95±11.09)岁,斜疝位于左/右侧为 36∶9。两组患者年龄、腹股沟斜疝位置、伴其他疾病等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①对照组应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②观察组3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15例患者应用局部浸润以及神经阻滞麻醉,选择腹股沟斜疝切口,高位分离式分离疝囊到内环口,将疝囊切断,充分暴露疝环,将疝囊推进腹内,通常使用锥型充填物进行,疝环体积过大,无法减小其体积时,使用两个锥型充填物辅助进行,两个锥型充填物使缺损区呈密闭状态,缝合扇形边缘与腹横筋膜使之牢固,在患者腹横筋膜前面位置,提睾肌和精索后面位置放置成型补片,将腹横肌腱、腹横肌下边缘、腹直肌鞘外缘、腹股沟韧带、陷凹韧带与成型补片缝合在一起,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强化,保证其能承受较大的张力,根据手术的实际情况对补片进行修剪,保证补片平置于患者机体内。使用甲硝唑溶液清洗切面后,先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之后缝合Searpa筋膜,最后缝合皮肤。
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尿储留、阴囊积液、神感觉异常、术后切口感染、皮下硬结、坠胀感等);住院时间;复发情况。
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 (47.27±9.24)min、术中出血量(48.19±11.09)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28±3.26)h、术后并发症4.44%、住院时间 (3.87±0.45)d、复发2.22%低于对照组 (59.35±12.04)min、(90.28±13.28)mL、(45.87±8.45)h、20.00%、(8.28±1.18)d、13.33%(t=4.17、t=6.25、t=7.29、χ2=7.25、t=6.87、χ2=4.24,P<0.05),见表 1、2。
表1 两组腹股沟斜疝实施患者计数资料比较[n(%)]
表2 两组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计量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计量资料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肠功能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 P值47.27±9.24 59.35±12.04 4.17<0.05 48.19±11.09 90.28±13.28 6.25<0.05 12.28±3.26 45.87±8.45 7.29<0.05 3.87±0.45 8.28±1.18 6.87<0.05
腹股沟斜疝是为临床常见腹外疝,临床上通常认为腹内压增高及腹壁强度减弱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腹股沟斜疝为临床分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与后天性涉及腹股沟、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右侧多于左侧[3],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工作,临床中若治疗不及时也会使患者出现绞窄的可能性,且患者一旦出现绞窄,疝囊内容物会由于缺血情况严重而出现坏死、坏疽或者引发腹膜炎等疾病[4]。
目前手术是该病主要治疗方式,将患者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进行有效的加强和修补后,目前外科传统的治疗手术方法为有:巴西尼(Bassini)式手术治疗、麦克威(McVay)式手术治疗、哈斯特(Halsted)式手术治疗以及肖尔代斯(Shouldise)式手术治疗等[5],传统的疝修补术虽然也能使患者治愈,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一些缺点,对患者腹股沟解剖学结构进行过多的操作,具有张力大、术后疼痛时间长、愈合效果差等多种不足之处、且手术后张力较大,易出现韧带断裂,导致缝合组织愈合较差,易发生术后复发[6];且对年龄较大患者,一般患有严重前列腺肥大、便秘、咳嗽等症状,容易引发斜疝,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腹横筋膜功能较弱,如果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那么缝合处产生的张力会对患者周围组织产生较大的损伤,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可能引起疾病复发[7],除此之外患者接受传统疝修补术,之后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
伴随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应用于临床,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手段愈来愈多样化,个性化,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供患者生活与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次研究中使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以下特点:不必分离腹外斜肌键膜和游离精索,从而缩短术时和切口,创伤小,操作简便;由于补片受力均匀,贴合紧密,不需缝合,因此缩短术时,减少并发症;由于该补片能够实现耻骨肌孔的全封闭,因此避免了疝遗漏;由于该补片不必切开外环、游离精索,减少了组织分离,因此,避免了网塞材料可能导致的异物感及其他并发症[9];补片本身具有无毒、抗感染、组织相容性及早期固定性,术后恢复较快[10]。该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47.27±9.24)min、术中出血量(48.19±11.09)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28±3.26)h、术后并发症 4.44%、住院时间(3.87±0.45)d、复发 2.22%低于对照组(59.35±12.04)min、(90.28±13.28)mL、(45.87±8.45)h、20.00%、(8.28±1.18)d、13.33%(P<0.05)。与王东明[11]报道的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手术时间(60.2±23.2)min、术中出血量(41.68±11.08)mL、住院时间(4.4±1.6)d 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的 (78.5±23.4)min、(89.58±23.67)mL、(9.5±2.5)d(P<0.05)一致。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多发于男性,在长一段时间腹股沟斜疝患者选择何种手术方法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无张力修补术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较新型的方法是采用腹股沟斜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其治疗原则是将采用补片对患者腹股沟薄弱处进行补充,弥补了患者的解剖学缺陷,此法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恢复较快,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朱建明,徐一宁,蒋海峰,等.自固定补片和传统补片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4):311-312.
[2]温刚,张峰.基层医院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79-80.
[3]肖代朝.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0):182-183.
[4]朱淅峰.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19):107-108.
[5]李建良.腹股沟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手术与传统疝高位结扎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36):9127-9128.
[6]马富平,王志,晁延军,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157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1(3):49-51.
[7]吴明晖.三种不同方案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4):491-492.
[8]周凌阳,陈伦宽,陈侃松,等.不同腹股沟疝手术修补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探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4):619-622.
[9]秦平.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J].当代医学,2013,19(24):118-119.
[10]王忠原.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3(23):55-57.
[11]王东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44):8581-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