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合置管吸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06-22 02:46张圣旭郭自强宋振薛长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5期
关键词:脑组织炎性血肿

张圣旭 郭自强 宋振 薛长理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开封 475000)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一旦出现血肿就会引起占位效应,加重脑组织水肿,导致脑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1]。因此及时有效清除血肿,维持正常颅内压,降解神经毒性是脑出血治疗的关键。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各科[2]。本研究旨在观察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0月神经外科接诊的8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41例,男25例、女 16例,年龄 56~75岁、平均年龄(65.5±4.6)岁,出血位置:脑叶出血11例,幕下出血7例,基底节出血23例。B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 53~77 岁、平均年龄(65.0±4.4)岁,出血位置:脑叶出血10例,幕下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 给予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完善术前准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在CT引导下,确定血肿位置、大小、穿刺点及穿刺位置,于血肿部位作一马蹄形切口,选择相对皮层肺功能区域作为手术入路,从脑沟位置将脑回分开,以便到达脑出血位置,随后清除血肿,予以电凝止血,血肿清除后,减张缝合脑硬膜,留置硬膜外引流管。

1.2.2 B组 给予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完善术前准备,给予全身麻醉,在CT引导下明确血肿位置及大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位置作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位置作一长3~5cm的头皮切口,进行颅骨钻孔,采用十字切口切开硬脑膜,颞部入路时避开侧裂血管区,切开后,将引流管通过钻孔放置在脑出血部位,抽吸1/3血肿量后,缝合局部头皮,并固定引流管,然后将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进行持续性引流。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1)疗效评判标准,基本治愈: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且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颅内血肿基本清除,生活可基本自理;显效:NIHSS评分下降46%~90%,意识及精神状态有所好转,颅内血肿明显减少,生活可部分自理;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45%,日常生活需他人协助;无效:NIHSS评分降低低于18%,或升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神经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进行评估,0~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3)炎性因子: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测定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率描述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x±s)描述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NHI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x±s)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s)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症,伴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出血发病率也日渐提高,多数患者治疗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研究指出[3],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 h可在颅内形成血肿,发生占位效应,随着血肿扩散或疾病进展,可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同时由于脑组织受损,脑部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可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分解物,释放炎性因子,引起全身应激反应。由此可见,及时清除血肿,维持正常颅内压力,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抑制炎性反应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传统开颅手术可清除颅内血肿,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可影响患者预后。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治疗,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量高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程度,提高血氧含量,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4~5]。本研究结果提示,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A组、B 组 CRP、TNF-α、IL-6水平、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更突出。原因可能是微创手术可减少其他炎性介质对周围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器械对正常脑组织、血管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同时可减少对血肿周边神经牵拉操作,克服传统开颅术减压不充分、止血不彻底等缺点。综上所述,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为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临床疗效较传统开颅术更为突出。

[1]刘湘,姜海涛,杨春,等.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6):438-441

[2]仇振巍.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9):60-61

[3]张盼盼.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愈合影响探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3):68-69

[4]邹兴军.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2):1868-1870

[5]郭东才,孙来广,邢振义.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7,52(3):90-93

猜你喜欢
脑组织炎性血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