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琛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福州 350001)
乳腺良性结节可分为囊性、实性,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1],而实性最为常见的为乳腺纤维瘤,有研究表明会增加癌变的风险,特别伴复杂情况的癌变风险会增加3.10~3.72倍[2],因此即使是良性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方式包含开放和微创,而传统的开放手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美观和创伤小的双重要求,而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就是经皮乳腺微波消融术,它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成熟的微创手术之一。其具有用时短、切口小、损伤小、安全性高等特色,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及女性对于美观的要求,用于治疗乳腺良性结节,被人们接受并选择。但是,由于微波消融的原理是使用高温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容易造成大量的结缔组织在周围增生并包裹坏死组织[3],出现局部硬结和疼痛,使患者产生困扰,而目前临床上尚未有对此进行干预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尝试运用中医清消法进行对症治疗,通过观察中药对微波消融后乳腺硬结的治疗效果,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现将观察分析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7年6~12月在我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乳腺微波消融术治疗的60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为女性,年龄19~57岁,平均(35.53±2.72)岁,结节平均长径(12.72±6.11)mm。其中,中药组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36.12±8.3)岁,结节平均长径(12.76±6.03)mm,单发6例,多发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34.94±2.93)岁,结节平均长径(12.68±6.11)mm,单发4例,多发26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房刺痛或者胀痛,可触及肿块。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结节长径和数量、术前白细胞及粒细胞、疼痛资料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术前乳腺结节的最大长径≤20 mm,单发或多发结节;(2)结节符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为Ⅱ~Ⅲ级;(3)结节均经皮乳腺微波消融术治疗且手术日期均选于经后7 d之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全身其他任何部位存在感染性疾病;(2)有心肝肾等重要疾病等;(3)非单纯微波治疗的患者;(4)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5)哺乳或妊娠期妇女;(6)术后第11天评估疗效时月经来潮的患者。
2.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微波消融术后均常规局部外敷冰袋8 h降温处理。中药组在微波消融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中药组方:蒲公英20 g、栀子 10 g、牡丹皮 10 g、丝瓜络 6 g、丹参 10 g、当归 10 g、赤芍10 g、浙贝母 15 g、青皮 6 g、元胡 9 g、甘草3 g,每日1剂,2次/d,早晚服用;药渣沥干加白醋炒干后布包,热敷于硬结处;10 d为1个疗程,期间忌食辛辣。对照组常规处理,不予药物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第1天(治疗前)、术后第11天(治疗后)评估疗效。
2.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粒细胞计数。(2)观察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改变情况:硬结、疼痛。
2.4 评价方法 通过对比术后第1天、术后第11天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标准。
2.4.1 硬结疗效评判依据 硬结大小以B超与医生触诊为依据。临床痊愈:硬结完全消失;显效:硬结缩小或数量减少在1/2以上:有效:硬结缩小或数量减少,但不及1/2;无效:肿块无变化或增大。
2.4.2 疼痛疗效评判依据 疼痛疗效缓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VAS改善率=(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临床痊愈:乳房疼痛消失或VAS改善率≥90%;显效:疼痛明显改善或VAS改善率≥70%但是<90%;有效:疼痛有好转或VAS改善率≥30%但是<7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或VAS改善率<30%。
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样本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组间比较两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1 两组患者白、粒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术后第11天中药组白细胞、粒细胞计数计数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1天对照组白细胞、粒细胞计数较术后第1天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白、粒细胞计数变化比较(×109/L,x±s)
3.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比较 术后第11天两组疼痛感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改善更显著(P<0.01),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变化比较(分,x±s)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对疼痛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硬结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不良反应 60例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后,无发热、胸痛等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没有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或腹痛、腹泻等不适反应。
用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在高温消融治疗后必然对损伤因子发出防御性反应,就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硬结、疼痛,对此西医一般不治疗,等待自体吸收消散,若对症不外乎减少渗出、止痛等,作用机制比较单一,但药物副作用较多,综合治疗效果不佳[4]。中医药对于硬结、疼痛的治疗具有优势,内治八法中的清、消法可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散结,具有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减少水肿出现、加速愈合等优势[5],且不良反应少,因此进行了此研究。微波消融后的乳腺硬结是由于高温导致的,属于传统医学“烧烫伤”的范畴,古代医家认为此类是因为水火引起,病因为热毒所致;近代医家认为,主要由热导致,还有毒,其原因已不仅仅是水火,还包括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物理、化学的损伤,由火热之毒入侵人体所致。乳腺微波消融过程因高温消融结节,火热之毒伤津耗液,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故形成硬结;经络阻塞,不通则痛,故患者初期可感疼痛不适。本病病因责之于热毒,病位在乳房,病性为实,故可用清消法对证。清法:又名“清热法”,“热者寒之”以解除毒热之邪;消法:消法的理论依据,依《黄帝内经》中所言:“结者散之”、“坚者削之”,促使有形之结消散。本研究中清消合用,以清解热毒、消肿散结、凉血止痛。
本方君药为蒲公英,性苦寒,络属肝胃,有言其能散毒热,消肿核,故蒲公英为治乳腺疾病之要药,故用其以清毒热,散结肿;配合丝瓜络以通络止痛,其具有通经络、解毒热之功效,而加强君药散结解毒清热之效,两者配合,具有相须之效,增加了药效[6];而且中医讲究取象比类,丝瓜络因其纤维网状,纵横交错,犹如乳房的乳络,故其擅治乳腺疾病。又加用苦寒之浙贝母,浙贝母散结之效佳,且有清热之功,三药共用,增强清结毒热、散结消肿之效,加用栀子以清热泻火凉血,增强清热作用。热伤血络,故佐辛苦之牡丹皮以清热活血散瘀,辛散结,苦泻热,擅入血分。乳房所属阳明经,故其多气多血,配伍青皮以疏肝理气,散结消痞,中药书上言其治疗乳癖的乳房结块时,单用煎汤[7],可见其散结消肿之功佳,与牡丹皮相配,疏肝理气之功佳,朱震亨: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佐苦寒之赤芍,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其与牡丹皮相配,加强了清热凉血之功。因乳房多气多血,病以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理气活血,故以苦寒之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配合蒲公英等用于治疗热毒瘀阻所致的肿痛;又佐辛温之当归,以补血活血,一方面以防苦寒药太过,导致结节消散缓慢;一方面,其为补血之圣药,女子以血为先天,故取其补血之功,且配上赤芍、丹参,有四物汤之效,以加强活血补血;佐以辛苦温之元胡,元胡功擅活血行气止痛,其能行能畅,故理一身上下之痛,故为止痛之要药;最后甘草以“国老”之态,以监之制之,全方清消相合,以达到清消乳腺微波消融后的结节的目的。在使用中药内服的同时,配合外用,即将药渣热敷于硬结节处,使患处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消肿散结之功效,内外合用以加快硬结消散的时间,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将这个原则进行到底,内外并用,以清火毒,消瘀结,用以促进结节的消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对于乳腺微波消融术后的硬结、疼痛的改善有明显的疗效,对于白细胞、粒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效果显著,说明清消法能促进自身细胞免疫功能对抗体内出现的炎症反应,尽快的组织修复,让人体更快地恢复健康,缓解患者对治疗后产生的硬结和疼痛的顾虑和担心。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和观察,发现可以通过清消法来参与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价值,无不良反应,有效性高,而日后可以扩大标本量,以期得到更完善全面的数据,进一步深入研究。
[1]何建苗,曹志宇.乳腺疾病合理用药一册通晓[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31
[2]徐玲,王殊.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2):11-14
[3]张巍,李建民,粟景艳,等.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23(5):667-672
[4]王波,黄韵蓓,邓强.中医药外治烧烫伤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电子杂志,2014,2(8):174
[5]杨胜群,熊茜,邹俊波,等.中药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5,13(11):1182-1186
[6]景艺,卢红,李文英,等.丝瓜络治疗急性乳腺炎3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25
[7]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