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现代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研究与创新

2018-06-22 01:09袁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袁媛

中外美术的比较研究一直都是艺术领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有人指责中国艺术家单纯的模仿西方,缺乏基本创作能力;有人赞扬中国艺术家大胆尝新,不断为国际艺术领域增添中国色彩。在我看来中外现代艺术不同根不同源,如果要比较,不如从各自的艺术表达方式着手。本文将沿着中国现代艺术史这条主线,分析比较相似艺术流派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思索怎样在逐渐趋同的艺术环境中实现自我文化实力,体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精神与价值。

1.各行其道

20世纪初,西方艺术(本文中指欧洲艺术和美国流派)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原因是清朝皇帝闭关锁国。虽然也启用西方传教士来设计圆明园,但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会俯身吸收西方艺术的养分?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纵观欧洲艺术发展史离不开科学理性的光辉,传统西方绘画是建立在科学和解剖的基础上拆解分析来表达。中国传统艺术则是书法式的自由表达和来自经验和直觉的概括。[1]此时外来艺术和思想也只是“洋为中用”而已,从齐白石等大师的绘画作品中丝毫看不出受西方影响的因素。因此,中国明清后的传统诗、书、画表达方式和人文雅趣足以表达感情,与同时期塞尚、莫奈等优秀的西方艺术家难以接触。

2.不谋而合

图1

尽管表现手法不一,但是在哲学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上,中外艺术家们却不谋而合。此前表现主义画家徐涛的《山中隐士图》中,群山有方向性的趋势将隐者包围,这既不是如实的描绘自然,也不是抽象表现,而是画家将自我意识注入所画的风景中。他说“画家手腕由精气驱动,绘画便有神迹,画山水便有灵动之气”。这与美国行动艺术家波洛克所描绘的创作状态不谋而合。此外,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硬边绘画”理论,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和冲击的关系与中国道家阴阳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极为相似。西方“活动艺术”则与佛家的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2]直到法国留学的徐悲鸿的出现,始综合了中西方画法即水墨和写实。然而此时的中国艺术在政治的影响下更是中断了与西方艺术交流的一切联系,直到19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艺术家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美术展览受到一些青年现代派画家的青睐,一些留洋小有名气的画家的出现,西方艺术才渐渐得到认可。这一时期的画家有赵无极、朱铭等人,他们在艺术表达方式上选择中国式的主题、中西结合的技法、呈现出浓郁的的当代精神。

3.西方影响

艺术作品的产生不能脱离大的艺术环境和创作背景。中国现代艺术从文革后开始萌芽,并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迅速成长。以下几方面将分析在西方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艺术与其表达方式。

3.1 政治题材:

虽然许多人把政治和艺术看作两个领域,但是部分艺术家却用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西方,乔治•格罗兹(George·Grosz)擅长以夸张的漫画造型尖锐地揭露了德国统治者假面背后的恐怖虐杀。墨西哥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Rivera)擅长用壁画作为载体将本土民间艺术和革命宣传融为一体,表现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

中国的官方美术旨在弘扬主旋律,主题上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和新时期新变化,写实主义是其首选的表达方式。就像许多传统西方艺术作品都是先有诗才有作品一样,1970年代末中国的“伤痕”美术正对应了“伤痕文学”,代表作品有高小华的油画《为什么》、罗中立《父亲》。罗中立谈作品时说,“技巧并没有想到,只是受到一位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的影响,而决定了这幅画的形式。形式技巧是传达我的感情思想的语言,如果说这种语言能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那我就借鉴。”[3]此时的中国艺术家受到西方艺术表达方式的启发通过写实主义、漫画、连环画、苏式油画等方式表达文革所带来的阴影和潜意识中的人文关怀。

3.2 人文生活:

1980年代许多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家、理论家,如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人的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影响了当时的大学生和艺术青年讨论文化、哲学、人性的问题。法国画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采用类似儿童涂鸦手法描绘都市生活,甚至成为了崇尚“丑陋”的代言人。他认为原生艺术优于文化艺术,真正的艺术家不一定要去迎合观众的口味。[4]在欧洲工业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下,阿尔贝托·贾科梅蒂(Giacometti·Alberto)的雕塑作品多是形象干瘪、瘦削、孤独残破的人形。他的作品《城市广场》暗示城市中居民没有交流,走在繁忙街道上内心的孤独可悲。在他们的影响下,耿建翌的《理发—1985年夏天的又一个光头》(图1),反映了城市生活中普通情景在作者眼中是冷冰冰的面孔和肢体。这种过分冷漠的表现形式将理性上升为一种情绪。王广义在《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中创造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视觉语言,如同他所说,在这里创造者和被创造者所感受到的是静穆与庄严,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赏心悦目。

改革开放使国外艺术通过展览等形式被大量引进,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综合材料、行为艺术已经被中国人熟知。其中抽象是西方喜欢的表达方式,康定斯基在《注视过去》一书中曾说,“外形最不相似变成内在最相似。”充分地阐述了抽象的实质。吴冠中曾说,“绘画形式与其表现的实质要有联系,不管多么细微也不能割裂开。”在认识观点达成一致后,中国观众也谨慎地认可了抽象艺术。自此中国现代艺术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

3.3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在1957年说他追求的艺术是短暂的,可消耗的,廉价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地,性感的,耍花招的,有魅力的。这些也成为了波普艺术的代名词。

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的作品有自传性质,虽然这个波普艺术家多以自己和朋友的私人生活为主题,但是他不断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用宝利来相机的拼贴错视就是其中一种。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粗陋复制图像重复排列、把流行偶像或日用品作为题材;罗伊•利希滕斯(Roy·Lichtenstein)的作品表达了华美的精品趣味;杰夫•昆斯(Jeff·Koons)意图去除精英艺术观念,否定了一些固有艺术理念,如创作的艰辛性和原创性。波普艺术虽浅显通俗,却能够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与此同时艺术家也一举成名大获成功。

有些中国评论家认为波普艺术粗俗,缺乏美术基础,对中国的政治波普、艳俗艺术不屑一顾,但是不得不承认波普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新文人画就是受到波普艺术的启发结合中国传统元素而产生的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即保留传统的“诗书画印”形式,却本质上颠覆了传统文人画高雅的意境。[5]在题材上,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卡通漫画、设计插图的影响,与安迪·沃霍尔的流行文化颇为相似。其中代表艺术家有边平山、朱新建、王孟奇、田黎明、王和平。这种艺术的元素是传统的,表达方式却是创新的。

1990年代,一阵对毛主席的崇拜和怀念在艺术圈中复兴,出于对那个努力奋发时代的怀念,王广义等人创作的大幅油画从毛泽东时代的宣传画中提取元素,画面色调温柔,亲切怀旧的处理手法,近似中国民间文化风格。《工农兵和可口可乐》将政治元素和商业元素结合,体现了消费主义的时代特征。

华南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卡通一代”,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元。这种艺术形式源自西方消费文化登陆沿海地区,被“卡通一代”的艺术家敏感地捕捉并以新的视觉形式加以呈现出来,其承载和揭示了中国大时代变革以及对大众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代表人物田流沙的18米巨幅作品《夜宴》吸收了唐代敦煌壁画的元素,并借鉴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的长卷模式,展现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盛世”。画中描述有上百个细节场景,有吃喝玩乐的众生相,有现代商业场景,如汽车秀、时装秀、拍卖会、杂耍、现代舞、化装晚会、千手观音表演、蹦迪、打牌、小丑表演、在LOFT打桌面足球等等,可谓一出精彩写实的浮世绘。

从以往的经历中寻找灵感,结合民间或外来元素是这一时期的创作表现方式。无论是谁的创作都离不开其自身的经历和创作时期的外部因素影响。我们承认这种新艺术形式受到西方的影响,但题材是中国的,它与中国古代艺术、民间艺术、汉字都有着持续不断的联系。当技术与风格等障碍被移除,20世纪末的中国艺术被赋予了崭新的丰富性和活力。

3.4 其他艺术

过程艺术(Process Art)指创作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目标是表现事物的转瞬即逝和变化无所不在,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的体验,一种瞬间的真实,没有永恒的世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不能留存的,不能表现社会思想的艺术,不算有价值的,蔡国强的“火药艺术”“白天焰火”打破这种传统思想。他作品呈现出大场面的恢弘制作,确是受到过程艺术的启发,表达不确定性、偶发性的代表作。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具有长期准备的积累和即兴特点。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并不是某种艺术流派而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源自西方1960年代。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在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空间的开发上有重大突破,石膏、陶瓷、金属等能想到的材料都可以作为材质。装置注重思想的传达,作品内涵深远,涉及政治、社会、环境等主题。达米安•赫斯特(Damien·Hirst)的装置《活的心灵无法感知死亡之物》在制造震惊的同时思索生、死、爱等永恒的问题。装置艺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艺术的主流形态之一,适合表现重大题材,今后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哥特式艺术(Gothic Art)旨在表达人类精神世界的黑暗面,也称尖叫艺术、黑色文化。自艺术史上最恐怖的戈雅的《农神吞食其子》到弗朗西斯·培根笔下畸形扭曲的脸再到查普曼兄弟的装置,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注重自我感受,形式和美都不重要,成为极少数人的艺术。这种艺术对我国影响较少,西方优秀的艺术理论和思想,我们吸取,一些传播色情、邪恶暴力、自残、血腥场面的极端艺术,我们应排斥,中华民族根基深厚,定力十足,不为所动。

图2

摄影、影像艺术(Video Art),自韩国艺术家白南准开创电视艺术以来,艺术和科技、商业的结合愈渐紧密。来自高科技、多媒体艺术中含有互动、虚拟场景带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刺激是传统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彼得·道(Peter·Doig)的作品具有神秘感的现实主义风格,《混凝土小屋》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传统的在自然中写生,而是随意利用各种图像拼接而成。其中有私人的,也有艺术史上众所周知的。把这些看似毫不关联的图像当做素材,使之多角度的呈现作品另类的多样复杂性,其中含义多重交叠。中国艺术家展望的作品《我的宇宙》(图2),受邀与世界一线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共同展览。其中影像结合装置表达出时间、空间和一切造型的开始,这与路易威登的经营理念“人生就是一个奇妙的旅途”有一定的联系,作品即表达品牌主题。整个展览呈现出高端品牌、制作精良的视觉语言。

软雕塑、绳结艺术的引入后来发展为纤维艺术(Fiber Art),即艺术家利用材料的特性或编织挂毯、浮雕或制作成为立体的装置,改变其外部特征并赋予新的形式内涵。在各项国际双年展中纤维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从不缺席。

4.创新发展

无论用什么表达方式,艺术家总是希望每一次创作于自己或是观众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徐冰的首部影片《蜻蜓之眼》,被称为首部没有摄影师和演员的剧情长片,影片素材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画面。影片揭示了人的脆弱性和当代生活处境的焦虑与不安。如同他之前的“天书”“凤凰”一样,他总结自己的表达方式为:“我总喜欢用那些本无意义的碎片,认真地制造出一个巨大的事实,而这个事实本身又是虚幻的。”他谈到创作过程时说,“我总相信一个人的艺术走向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事后才知道的;原来我对这类事情感兴趣,我这样工作。” 艺术家准备着凝聚了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去创作,灵感如电光火石般在一瞬间迸发。

国内有些艺术表达是基于生活中普通元素的延伸,像动漫美学(图3)就是基于动漫的延伸。动漫即通过非现实和唯美性充分满足观众的情感需要,结合语言、文字、音乐等成为一种艺术形态。现在艺术家通过数字科技或多元化流通管道等手段赋予动漫形象更深层次的文本含义。艺术家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感受变得更为重要。单纯的“模仿”已经毫无疑义,与其说“仿照”不如说启迪与激励。当下艺术表达方式不再有统一的模式,各国只有根据自己的艺术生态和优势结合国际艺术发展的新动向,才能开辟新的道路。

5.未来趋势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家们谨慎地接受了西方艺术形式并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衍生出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未来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将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人继续深入研究现有的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精益求精。例如绘画,它虽然失去了昔日霸主的光环,但是其主观性丝毫不能被新媒体和摄影等先进技术替代。另一部分人将对未知领域进行开发,例如动漫美学本身就是带有探索性质的有趣的尝试。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扩展了艺术的边界,媒介的多元化选择也为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拓宽了道路。

纵观整个中外艺术史,艺术从“贵族的私有财产”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与我们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艺术创作始终离不开其背后文化和技术的变革,离不开人们生活状态和观念等因素。一个好的艺术家既要表达内心情感体验,也要关心当下外部社会的状况并与之呼应。艺术的发展趋势一再超越常识的解说范畴,人们永远也说不清未来的艺术作品将是个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艺术也许会更贴近大众,也许艺术家与设计师合作全新的项目,更好地服务人类需求。让我们拭目以待,一起实践来验证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诸多可能。

图3《打地螺》150x150 cm 布面油画 张晋熙

注释:

[1][英]苏立文.东西方艺术的交汇[M].赵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4

[2][英]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79-80

[3]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5-25

[4]王洪义编著.西方当代美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9-10

[5]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46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