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教学在市中:梦想照进现实

2018-06-21 11:27由卫娟陆洋
齐鲁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零起点市中区培训

由卫娟 陆洋

如今,中国家长对于教育有种“普遍的焦虑感”。随着中国孩子参与竞争的年龄越来越低,家长们开始透支自己的能力为这场“教育大战”推波助澜。但冷静下来,家长们应当认识到:“你所焦虑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隐藏在教育生态后的阶层以及毫无主见的自己”。

无疑,在整个教育生态中,学校、老师、教育主管部门是变革的主要力量。一个区域的教育氛围和传统,往往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教育系统的“风气”。作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济南市市中区教育系统恍若一股清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绿色教育样本。

一场教育的“马拉松”

这是一个层层加码的怪圈——小学新生在幼儿园或者辅导班已经学了汉语拼音、识字、算术基本运算,甚至英语会话,如果老师再从头教起,那么很多孩子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厌学。于是,小学在一年级不得不尽量简化本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起始阶段的教学。

甚至,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看到小学一年级加快了教学进度,于是又反过来强烈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知识,或者索性为孩子报相关的辅导班。于是,教育的功能错位发生了。

这是“应试教育”层层下压带来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教育部推出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实行“零起点教学的改革意见”。这与市中区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2014年,济南市市中区率先开始了“零起点”教学的探索。

阻力来自于各方面。去年,市中区某小学面对一年级新生,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数学储备和家长困惑四方面做了问卷调查。从反馈的数据看,97%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数数,会算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已经把孩子提前推进了“校园”之中。

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刘绍辉看来,少儿的教育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孩子还没有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有的家长提前让孩子起跑,甚至有些孩子已经跑到半程了。从教育的角度讲,这绝对是有违教育科学、孩子身心发展的。”

刘绍辉认为社会应该认真地思考:孩子们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从幼儿园开始,就想着考大学,就想着就业?刘绍辉认为,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从容的成长,而不是为他们预设一条道路。

“一旦孩子走上了这条路,从幼兒园就展开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在父母可以为他安排好一切。但将来在社会上,总有一个领域是没有人可以帮他的。再向深处探究,孩子被父母支配,很容易丧失自主性的求知欲。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培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刘绍辉曾看过一个统计,追踪中国所有在奥数方面拿过国际大奖的孩子,他们成人之后没有一个人从事数学相关的研究或者工作。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弹簧过度使用之后,再也没有弹性和张力了。”这种现象也印证了钱学森之问:为何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拔苗助长”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孩子们最终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刘绍辉的理想中,教育必须要尊重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就像孩子在跑马拉松之前,我们应该教给孩子跑步最科学的动作、怎么调整呼吸、怎么将身体的律动节奏和新陈代谢调整到平衡。先跑后跑不重要,可持续地“跑下去”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教育真实地发生了”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公安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在全省开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方案》一经公布,对于如何“减负”、怎样减才是真正的减,如何才能让家长减掉迷茫和焦虑,引发社会讨论。

其实在这方面,市中区早已走在教育系统的前列。市中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赵霞回忆,在2013年教育部提出“零起点教学的改革意见”时,许多人对这条是自动忽略的。但从那时起,刘绍辉就开始带领大家做相关的研究工作。

从开始践行“零起点”教育理念至今,五年多过去了,刘绍辉说:我们走得很踏实。如今,市中区成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教育的一面旗帜,在普遍忽视“零起点”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人们看到,在市中区这片土地上“教育真实地发生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市中区不少学校在“零起点”教育上都拥有了自己的“独门秘笈”。赵霞表示,很多学校从基础性课程着手,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再比如很多学校开展的拓展型课程,就是解决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市中区舜文中学,孩子们去上科学课,常常拎着一堆东西:纸杯、气球、矿泉水瓶子、胡萝卜、苹果、香蕉……“科学拓展性课程绝不局限于课堂上,甚至连去超市购物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不急于让他们过早接触超过年龄阶段的知识点,这就是舜文小学“零起点”教育的做法之一。

还有第三类探究性课程。最近,六里山小学正在开展“一带一路”研学研究,组织过学生走进西安探寻丝绸之路。该校的登山课程也颇有好评,早晨起来,先把孩子们拉到小香山晨练半小时,再回到学校内进行学科教学。这些课程设置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只有让知识和实践、生活产生联系,孩子们才能接触到立体的知识。

在这种开放的教育背景下,市中区换来的是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优异的学科成绩。前不久济南市进行学生素养调研,在三项大指标下,市中区是全市第一名。“不论是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还是学业指标,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市中区的孩子们都走在前列。”

事实上,减负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提到了“三点半”问题,表示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红包”。为年轻父母解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侧面反映了国家对“零起点”教育的决心。

此规定一经推出受到多数家长欢迎,但在教育资源共享的信息社会,“即使学校不教,不代表就没有渠道去学习”,某些家长依然表示忧虑。中国家长“成龙成凤”式的期望对孩子们产生了巨大压力,在他们看来,孩子的上升通道是至关重要的。家长难以停止自己的焦虑,并不断将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道理其实很容易讲通。刘绍辉说:孩子的教育过程就像一个城市的建设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糟糕的城市时,我们会埋怨谁?首先就会埋怨城市的规划!城市无规划,就谈不上科学发展,一个城市绝不是几座恢弘的建筑物就能扬名。现在,孩子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就要将基础打牢,规划好,往上加什么都可以,何愁没有发展?

“绿色教育”还教师启蒙教育权

4月11日,2018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公示。经过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726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评审,共评出省级特等奖40项、一等奖117项、二等奖242项。其中,市中区荣获两个特等奖、三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

在类似的专业评比中,市中区的获奖情况总是居于前列。这么多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师,市中区是如何培养起来的?以《“诵读识字 自主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获得特等奖的市中区育秀小学校长张立说,“之所以有‘自成一派的教学成果,主要是源于市中区教育局给予学校的开放式教学空间。”

刘绍辉认为,课程就是学生的人生结构。由此,他格外重视构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还给老师启蒙教育权”是刘绍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顾教育发展的历史,义务教育肇始于18世纪的普鲁士,普鲁士王国的教育体系主张人人平等,在当时具有十足的创新意义。这种要求人人参与的免费教育,就是我们今天义务教育的发端。

200多年过去了,由普鲁士人开创的学校教育,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学校学习早已成为我们的传统,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很多问题充满疑问:怎样才算是最佳的教育?

“教育就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小学教育,它是一个人进入强制性社会规范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和场所。市中区的教育理想不可谓不崇高,他们的愿望是能够把孩子培育成为“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合格公民。

在市中区,我们可以观察到“绿色教育”的运作形态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市中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很少谈论学生们的成绩,她们谈得最多的是学生们的运动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在这些教育者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孩子们的多种能力是紧紧咬合在一起的。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与人交往出现问题,很难获得自信和融入感,最后体现出的学习效果也不好;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没有头绪,这种思维上的混乱很容易带入学习中;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参与运动少,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位老师描述起他们眼中优秀的孩子:谦卑,追求公平,有规则意识,不逃避责任。

劉绍辉告诉记者,优秀孩子的培养一定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什么叫教育规律?比如说在小学阶段,单纯就知识量来讲,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非常少,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不能把它缩短呢?不可以,为什么?因为知识要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相匹配,这个过程,我们不能压缩。”

过度压缩了,会造成什么现象?社会、孩子苦不堪言,到最后我们的孩子会有一种荒漠求生的感觉,因为他只有干巴巴的知识,老师为了快速获取高分数,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嚼碎了全部扔给孩子,这是教育吗?这种所谓的教育搞了一堆疲惫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变成无趣的大人。

刘绍辉强调,这种情况还引发另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不善于独立思考了。知识的叠加不能为人带来思考,但是教育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接触科学,让他们观察水的浮力、观察空气。最终,他们会懂得阿基米德定律,会懂得氧气如何制取。而不是一上来把方程式告诉他们,这只能让他们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名师群是怎样炼成的?

零起点教学、绿色教育,这是市中区教育系统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这样的教育理念,必然又会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逼近专业”成为市中区教育系统在培养名师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4月26日下午,市中区教育局礼堂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邀请马瑞芳先生讲《聊斋》。马瑞芳提出的《促织》版本等等问题让老师们耳目一新。这是市中区教育局专门为教师设立的百家讲坛,其中,既有教育系统自己培养的名师讲坛,也经常邀请社会上的大家来举行演讲。虽然百家讲坛所讲与教师们平日的授课关联度并不高,但是却能激发教师们的求知欲,培养阅读习惯,更能够丰富教师们的人文底蕴。这样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刘绍辉说:“借助学者、大家为教师演讲,让他们成为教师们追逐的方向和目标,这样教师队伍中才能大行研究之风。”

市中区的教师们成长迅速,得益于市中区教育所打造的大培训体系。据介绍,每年,市中区要投入500万元用来给教师、校长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去年,光是送出去培训的教师就高达7000人次。

在这个培训体系中,“每一位老师、校长,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在这个培训体系内找到一条行进的路线。我们为其搭建了各种平台,链接了诸多关键人物。”目前,全区在名师培养上已形成“新苗—新秀—骨干—风格—功勋”教师梯次培养及“双首席、双十佳”名师引领机制。

以新老师培养为例,从一开始见习期入职,便有三年的培养规划为其量身打造。在这三年中,既有通识培训,又有教研室做的专业方面的培训。

这个工作细致入微,需要多科室进行联动。在市中区教育局,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从招聘录用到最后的考核、转正定级由人事科负责牵头及统筹安排;集中培训阶段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各科室分工负责:少年宫负责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考核;教育科负责新教师教育技能指导与引领;学前科对幼教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电教站、教科室负责部分专业师资的培训及技术上的指导;继续教育科负责全面的组织和协调。教研室负责课堂教学教研指导与专业引领、课堂教学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中区为新入职老师提供了11座基地学校,在全区范围调动最好的资源,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在他们此后的成长中,依旧有着众多的荣誉和平台供其选择。比如区里的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再之后,等到他们成长为骨干教师,还会有一个名师、名班主任以及名校长的三年培训工程。此外,为了搭建合适的培养平台,自2015年起,市中区根据教师培训发展需要,与全国各大高校联系,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七所高校建立了干训师训基地。

在记者采访之时,还有许多市中区校长正在美国和加拿大交流学习。仅今年,市中区安排交流学习的国家就有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全球化时代,市中区要求教育者具备全球的视野和格局,也提供了相应的路径。教育者的视野和持续发展必然会持续带给孩子们新的生命能量,现实距梦想并不遥远。

猜你喜欢
零起点市中区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意料之外
山东、福建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关于深入推进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零起点汉语听说教学中的交际性研究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
“非零起点”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
大学俄语阅读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