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巍,周天河
(黑河学院 俄语系,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零起点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语种,不具备应该具备的基础,对于俄语中大量的变位、变格极为不适应。在大学俄语阅读教学中,零起点学生大多数不够积极主动,对于提出的问题很难回答准确。尽管如此,他们对新语种充满了好奇心,并渴望深入学习俄语,这使他们更有阅读的动力。零起点学生在过去的学习阶段已经具有英语阅读所积累的大量经验,这些经验也使得他们在大学俄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信心倍增,知难而进。
非零起点学生有过去学习俄语的经验,对俄语的基本语法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大部分非零起点学生没有足够重视大学俄语阅读的学习。有些非零起点学生自持学过俄语,在大学俄语阅读学习的初期有浮躁心理,往往表现得不够努力,心态不够端正。以往学习俄语的阶段,所学的都是最基本的俄语基础知识,关于俄语阅读技能的训练不多,对于大学俄语阅读应该达到的水平不够了解,他们的入学成绩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对俄语掌握的实际水平。笔者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非零起点学生对大学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这一项要求并不十分了解,这使得非零起点学生在大学俄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
1.大学俄语阅读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各自状况的区别
在大学俄语阅读初期,相对于零起点学生,非零起点学生能够较迅速、准确地理解阅读文章的大意,准确地回答课后提出的问题,而零起点学生则不能做到这点。零起点学生在大学俄语阅读中能够较为努力、塌实地学习,并且具有迎难而上的行动,而非零起点学生在这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大学俄语阅读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各自状况的联系
对于一门外语来说,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在以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通过教师的讲解,都可以较好地理解所要阅读的文章,都具备一定的外语阅读技巧,都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这为同步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在招收非零起点与零起点学生时,绝大部分院校会在大学俄语阅读这门课程中选择同步教学,也就是说,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在大学俄语阅读这门课程中的教学进度是相同的。
第一,在大学俄语阅读课程初期,由于非零起点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达到了要求,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的课文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使得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对于俄语阅读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对今后的大学俄语阅读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对于零起点学生来说,在大学俄语阅读课程的初期,刚刚识得俄语字母的零起点学生很难理解与分析阅读文章,大量的生词和繁琐的变位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困难重重,不知该如何下手,这会使零起点学生产生对大学俄语阅读的畏惧心理,这对刚刚接触学习俄语的他们来说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第二,大学俄语阅读课程给教师实施同步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使得教师很难同时兼顾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如果照顾零起点学生,会拖慢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教学计划;如果照顾非零起点学生,零起点学生就会像鸭子听雷一样面对大学俄语阅读课程,很难读懂文章。
第三,在大学俄语阅读的同步教学中,零起点学生会因为自己看不懂文章而产生自卑心理;相反,非零起点学生也因此会产生骄傲的心理。这两种心理问题都不利于大学俄语阅读教学。
第一,在大学俄语阅读教学中,零起点学生和非零起点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相同的,阅读基础阶段的文章是从简单易懂开始的,并不类似于中学阶段的精读文章;大学俄语阅读文章题材的丰富程度、分析思考的深度以及阅读文章的扩展性都大大增强了,对学生的要求也与中学俄语教育有很大区别,零起点学生需要掌握俄语阅读的方法,而非零起点学生要改变固有的阅读习惯,使得俄语阅读更加顺利。
第二,在同步教学中可以发挥非零起点学生的优势,使得零起点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得到帮助,不会遇到遗忘问题、储存问题的现象;通过对零起点学生的帮助,非零起点学生又在解答中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使俄语阅读更有动力,也有可能发现自己在俄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通过查询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使自身的俄语阅读水平得以提高,并带动零起点学生,使俄语阅读教学的作用得以延伸和扩充。
第三,笔者通过对大学俄语阅读技能的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零起点学生都能够跟上大学俄语阅读的教学进度,在经过入学后一个阶段的俄语阅读学习后,有的零起点学生对俄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甚至使不少非零起点学生汗颜。这充分说明,就俄语阅读来说,起步的早晚并不能对教学结果产生绝对的影响。
俄语阅读教学通常是由简入繁、从易到难,这对从来没有学过俄语阅读的零起点学生来说,从英语阅读到俄语阅读,阅读的方式和方法问题并不是他们的难点,大量的陌生词汇与复杂的变格变位才是让他们最为头痛的。英语阅读中不存在复杂的变格和变位,在俄语阅读中,相对复杂繁琐的变格变位使零起点学生不能快速联想到这是由某一个已经学过的词变化而来。而非零起点学生在俄语阅读初级阶段往往会采用中学时期学习俄语精读的方法来学习大学俄语阅读,这对俄语阅读的提高很不利。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原则是让零起点学生有信心,知难而进;让非零起点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尽快适应大学俄语阅读。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组织俄语阅读小组,每组由一到两名非零起点学生和两到三名零起点学生组成。这样在学生中建立以非零起点学生为“师”,以零起点学生为“徒”的关系,并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对于俄语阅读来说,基础阅读阶段课时相对较少,授课教师不能经常在学生身边,对非零起点学生遇到的俄语阅读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在一起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当零起点学生在俄语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及时联系各自小组的非零起点学生,请他们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这样可以让非零起点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帮助零起点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自己不能解决基础问题而感到压力,发现自己在俄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询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使得他们更加努力认真地对待俄语阅读。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有了比较,小组的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都必须时刻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教师也可以通过平时的小测试检验各小组在俄语阅读中的情况,对两种起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零起点学生对学好俄语阅读更有信心,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及时得到解决和反馈;而非零起点学生在帮助零起点学生的过程中,自身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这对他们在俄语阅读下一个阶段学习的提高更加有帮助。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已成为提高俄语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如何使零起点学生和非零起点学生在大学俄语阅读中实现同步教学的重要因素。
以往的阅读教材,文字材料编排是有一定梯度的,选取的材料也通俗易懂,但有的内容还是过于陈旧,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将一些旧的阅读文章替换为让非零起点学生和零起点学生都能接受的文章,这部分文章可以从俄语的报刊杂志、新闻网站上选取,但选材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比较强的年龄阶段,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这样可激发两种起点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更加轻松地做到同步教学,还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
第二,篇幅长短适宜。大学俄语阅读材料的长短大概以大学同时期精读课程中精读课文的标准为宜。太短,非零起点的学生可能会觉得“不过瘾”;太长,零起点的学生容易感到“脑袋大”。
第三,难度生词适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精读课中阅读文章的难度相当。难度较大,不适宜零起点学生,会影响阅读速度;难度较小,不适宜非零起点学生,得不到提高。生词以10%左右为宜,过难则理解困难,影响兴趣;过易又实现不了提高阅读技能的目的。
第四,体裁形式要多样化。选材时应结合大学俄语阅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各种类型的文章都应有所涉及,适当增加叙事类文章的比例,使零起点学生和非零起点学生在今后的专业俄语四级考试中,对其中的阅读部分有准备。
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调动非零起点学生和零起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自学能力。能够影响俄语阅读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对于零起点学生来说,词汇量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词汇量不足就无法顺利地进行阅读。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多少也与阅读速度和正确率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这也是零起点学生相对于非零起点学生在俄语阅读中的劣势,这就要求教师在俄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词汇教学内容,并在课后布置一些与下次阅读课中出现的生词有关的作业,让零起点学生提前有所准备,使得零起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会由于生词问题而影响阅读。
语法对俄语阅读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非零起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阶段学过俄语的基本语法,但在掌握的程度上是参差不齐的。在大学俄语阅读上的表现为遇到长、难句等情况时常常不会正确判断和处理,造成理解错误,从而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正确性。在俄语阅读过程中能否准确地判明句子的主干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因此,在俄语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适当讲解俄语常用句型是有必要的,这对非零起点学生来说可以巩固俄语基础,对于零起点学生来说可以丰富阅读知识。
[1]陈平.“零起点”班学生的教与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3)
[2]大学俄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范洁清.俄语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之探讨[J].中国俄语教育,1996(2).
[4]夏宏芳.关于俄语泛读教学的几点设想[J].长春大学学报,2004(1).
[5]赵明霄.大学俄语零起点学生与非零起点学生同步教学初探[J].兰州商学院报,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