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范莉花 (邮编:638400)
2018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一模数学压轴题如下: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AD上的动点(点P不与点A、点D重合),点Q是边CD上一点,联结PB、PQ,且∠PBC=∠BPQ.
(1)当QD=QC时,求∠ABP的正切值;
(2)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联结BQ,在△PBQ中是否存在度数不变的角,若存在,指出这个角,并求出它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一小题是第二小题的特殊情况,解法相同,第二小题解法如下)
解法一(标准答案)过点B作BH⊥PQ,垂足为点H,联结BQ.
易证Rt△ABP≌Rt△HBP和Rt△HBQ≌Rt△CBQ,AP=PH=x,QH=CQ=y,
则PQ=x+y,在Rt△PDQ中,PD2+DQ2=PQ2,
解法二(BH是高,用等积法)过点B作BH⊥PQ,垂足为点H,联结BQ.
易证Rt△ABP≌Rt△HBP和Rt△HBQ≌Rt△CBQ,AP=PH=x,QH=CQ=y,则PQ=x+y,
因∠A=∠C=∠D=90°,BH⊥PQ,故S△ABP+S△PBQ+S△BCQ+S△PDQ=S正ABCD.即
解法三(构造基本型)
本题的实测结果不尽如人意,14分的压轴题区平均得分只有2.4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压轴题到底有多难?是不是只有优等生才能做?面对压轴题,教师究竟该如何有效教学?
其实,看到此题,不难联想到下面两道题:
如图,一把“T型”尺(右下图),其中MN⊥OP,将这把“T型”尺放置于矩形ABCD中(其中AB=4,AD=5),使边OP始终经过点A,且保持OA=AB,“T型”尺在绕点A转动的过程中,直线MN交边BC、CD于E、F两点.(如上图)
(1)试问线段BE与OE长度关系如何?说明理由;
(2)当△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BE的长;
(3)设BE=x,CF=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第三小题解法一(标准答案)
在BC上取点H,使BH=BA=4,过点H作AB的平行线,交EF、AD于点K、L(如图)易知四边形ABHL为正方形,EH=4-x,
易证Rt△ABE≌Rt△AOE和Rt△AOK≌Rt△ALK得BE=OE=x,KL=KO.
令HK=a,KL=KO=4-a,EK=x+4-a,在Rt△EHK中,EH2+HK2=EK2,
因为4-x2+a2=x+4-a2,
解法二(AO是高:用等积法)
联结AE、AF,得EC=5-x,DF=4-y,在Rt△ECF中,
因∠C=∠B=∠D=90°,AO⊥EF
故S△ABE+S△CEF+S△ADF+S△AEF=S矩ABCD,
(较多学生想到这种方法,但由于整理的过程较为复杂,成为这种解法的“坎”,部分学生最终得不出答案.)
解法三(构造基本型)
延长EF、AD交于点G,过点G作GH⊥AE,垂足为点H,由∠B=90°.
解法四(构造基本型)
过E作EG∥AB,交AO于点G,
由于∠1=∠3,又∠1=∠2,所以∠3=∠2,AG=EG=a,则OG=4-a,∠EOG=90°.
由勾股得x2+(4-a)2=a2
易证∠4=∠5,
所以tan∠4=tan∠5
在矩形ABCD中,点P是边AD上的动点,联结BP,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Q,垂足为点M,联结QP(如图).已知AD=13,AB=5,设AP=x,BQ=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以AP长为半径的⊙P和以QC长为半径的⊙Q外切时,求x的值;
(3)点E在边CD上,过E作直线QP的垂线,垂足为F,若EF=EC=4,求x的值.
第一小题解法(找出基本型)
因为AD∥BC,所以∠APB=∠PBQ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第三小题解法一(标准答案)联接EQ,
因为EC=EF=4,易证△ECQ≌△EFQ
所以∠EQC=∠EQF可得 2(∠DQF+∠PQM)=180°,所以∠EQM=90°,
可得∠EQC=∠PBC=∠APB,
又因为∠A=∠C=90°,所以△APB∽△CQE
解法二(EF是高:用等积法)
联结PE、EQ,易证BQ=PQ=y,EF=EC=4,DE=1,PD=13-x,
而∠D=∠C=∠EFP=90°,得S△PQE=S梯PQCD-S△PDE-S△ECQ.
解法三(构造基本型)
联接EQ,延长QE和AD和交于点G.
因为EC=EF=4,所以△ECQ≌△EFQ
故∠EQC=∠EQF,又AD∥BC,
故∠EQC=∠G=∠EQF,
故PQ=PG,又EC=4,DE=1,QC=13-y,AD∥BC,
三个压轴题的比较分析:三个压轴题,时隔8年,虽然有着不同的动态几何背景,但都考查了相似的函数问题,都融合了相似的知识点,都蕴涵着相似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这三个压轴题有着相似的解题方法.
数学教育理论界在研究教学问题时有一个潜在假设:凡数学教师,对所教的知识都是了如指掌的,都已具备“理解数学”的能力.然而,大量课堂观察表明,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追本溯源,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确实有教师参考标准答案分析压轴题的现象;更多的是按照备课组教学安排,一题一题认真做题,用多种方法分析压轴题,可往往只是以题论题,缺少分析题与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不到以题论法;偶尔也会有“考过的压轴题,绝对不会再考,不做也没关系”的侥幸心理.
因此,教师想要有效教学压轴题,必须自身对压轴题理解到位,需要把2008年以来(即二期课改以来)的所有一模、二模和中考的压轴题都认真研究一遍,并按命题背景或解题策略进行专题分类,不仅会做,还要尽量用多种方法做,多与备课组同事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挖掘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对这些压轴题的解法、区别及联系做到了然于胸,提高教师自身对压轴题的理解能力.
教师只有把解压轴题中的孤立的知识点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才能在教学时设置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主线,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解压轴题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才有希望培养学生形成真正的独立解决新压轴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解压轴题时有畏难的情绪,常听学生说“我就是不会做”,也常有家长反映,做压轴题时学生对网上的答案有依赖性,所以,如何增强学生解压轴题的自信心,是提高压轴题教学质量关键所在.
比如,教师把三个压轴题作为一组题组进行教学,先教学2018青浦一模压轴题:①学生独立思考问题;②鼓励同学间讨论问题;③教师一一分析不同的解法;④学生用多种方法完善解题过程;再教学2010年黄浦的二模压轴题:①学生独立思考问题;②鼓励同学间讨论问题;③师生共同分析不同的解法;④学生用多种方法完善解题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几何背景中,独立分析出相似的解题方法,巩固上一题的解题策略;最后教学2013年中考压轴题:①学生独立思考问题;②鼓励同学间讨论问题;③让有不同解法的学生自主分析解法;④学生用多种方法完善解题过程,让认真解题的学生能当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探究压轴题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压轴题也是可以做的、能做的、会做的,最后建立起解题的自信心.而不是孤立地“刷”压轴题,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对压轴题有整体的把握,能系统地思考,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找到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引导学生从“以题论题”到“以题论法”,再到“以题论道”,走出解答压轴题的误区.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一个完整的解题步骤包括:弄清问题、拟订解题计划、实现解题计划和解题回顾四个环节.在解题回顾环节中,学生们可以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每一个步骤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比联想相关的解题思想,长期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升华为解题策略.
通过,上述三题为一组的题组教学,让学生有这样的自信心,只要平时认真、肯下功夫,压轴题是完全能做的.
1 章建跃.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J].数学通报.2015(6)
2 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