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对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8-06-20 15:37马建霞
职业·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技工院校第二课堂

马建霞

摘 要: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对于技工院校特别是技师学院,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每个教学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技工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接着剖析了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最后从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设置、如何有效组织实施及如何进行管理和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模式。

关键词:第二课堂 技工院校 创新能力培养

课 题:本文系广州市2015年重点课题“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ZHRK2015A07。)研究成果。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技工院校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多年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第一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成形,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也是各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技工院校的第二课堂将成为或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成为各技工院校努力发展的方向。

一、技工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剖析

技工院校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舞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另一种途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各类的活动,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各技工院校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但因师资、场地及管理等原因,现阶段技工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还存在以下不足。

1.学校领导或老师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

技工院校特别是技师学院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现有各级各类技工院校普遍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认为第二课堂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余生活,没有意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导致很多技工院校并不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引导,参与面较低

第二课堂是属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技工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能力较差,但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学校对学生如何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展哪些方面的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在报名组织的过程中属于协会自我宣传、自我招新、面试和管理,学生对各协会(或社团)的了解不深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就导致现有的学生社团或专业协会参与人数并不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3.第二课堂的开设脱离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技工院校现有开设的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体现其课堂的意义,第二课堂课程的设计者总是把“活动”与“课程”截然分开,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自治、实践的特点,但未有机地把活动内容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让部分参与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可有可无的活动,造成活动出勤率不高,效果不理想。

4.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促进学生成长的长效机制

各技工院校对于第一课堂的管理均有成套成体系的管理办法。但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大部分停留在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开展方面,对于如何促进学生成长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5.指导教师普遍忙碌,未能处理好第二课堂辅导与其他教学教研工作的关系

技工院校的第一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理实一体或工学一体的小班教学。教师第一课堂的工作量较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而专业学习类的第二课堂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第二课堂的指导任务一般由骨干教师担任,加上骨干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研教改、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没有老师的合理引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第二课堂对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

现今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境的改善以及各校努力开展深度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些要求大部分落实了到第一课堂中,而第一课堂的开展形式多以班级或班组为单位按着既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很难有效挖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相比第一课堂其开展形式更灵活,参与的学生、活动的地点、学习的内容及方式方法灵活度高,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认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建制学习模式,促進学生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创新的思维根源。第二课堂活动多以兴趣爱好或专业发展方向为主题组成活动的团体,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或爱好选择参加某类或某几类的活动,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建制学习模式。学生在新的团体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学习和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环境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其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第三,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选择性更强,能够突出个性化培养,为创新打下基础。第一课堂的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既定开展的,一般学生选择了学习哪个专业即基本确定了学习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而第二课堂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拟定的专业发展方向自愿报名参加,每一类型的专业协会活动都有其特定的培养途径及培养方案,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更能突出个性化的培养。

第四,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技能创新的培养。第二课堂因其不受班级建制的教学影响,其组织形式相对灵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模式

第二课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益和有效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下以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为例,介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及组织形式。

1.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设置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开展什么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学校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项目训练为载体,以创新成果为导向,以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训练为重点,全面搭建学生第二課堂专业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笔者学校开展的专业类第二课堂活动有课业训练、专业协会活动、技能竞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及白云创业园实践五大类。

2.有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能否真正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紧扣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进阶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课业训练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连接载体。教师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课程具体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设计,由学生团队(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以开放性作业形式完成训练任务。训练主体为学生团队,覆盖班级全体学生;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若干学习训练小组,并以开放性作业形式完成。教师每学期初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业训练总体策划,编制学生课业训练任务并于开学一周内提交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课业训练任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进行审核;下达每次具体课业训练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训练任务、训练安排、任务实施步骤与要求等。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每2周教师进行一次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分为校级和校级以上两个类别。校级的技能竞赛是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的专业技能竞赛,每个专业(或专业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校级专业技能竞赛,竞赛方式和题型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技能竞赛的参与者大多来自课业训练的优秀者和专业协会的骨干,在竞赛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

创业创新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创新训练项目可以跨班级、跨专业组建训练团队,原则上各专业系每个专业群申报创新性项目不少于一个,项目内容包括设计与制作类、特色活动类、项目策划类,项目完成效果纳入优秀班级及学风建设评优,确定项目的同时确定主要指导教师。

3.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堂活动的合理设置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只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让每一项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笔者学校的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都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如《课业训练实施指导性意见》《关于广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等。二是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效果纳入学分制管理。高技和技师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校《技工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三是将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大项工作和专题工作纳入优秀班级评优、学风建设评优之中,同时纳入专业系(室)目标管理之中。

四、小结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第二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不久将会迎来技工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黎志键,梁建和.以专业协会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J].广西教育,2012(1).

[2]刘飞.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J].学理论,2011(10).

[3]郭永芳,黄凯,张茜茜.第二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

[4]张婉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及对第二课堂实施学分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6).

[5]谢晓莉,张卫娟.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现状及创新模式[J].才智,2015(1).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技工院校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