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霞,蒲元芳(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妇儿分院妇科408400)
女性阴道是一个独特的、动态的微生态体系,由阴道的解剖结构、阴道微生态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共同组成。其会随着生理状态和局部理化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1]。女性阴道内存在着50多种阴道微生物,主要以专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动弯杆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加德纳菌、普雷沃尔菌,以及阴道毛滴虫、假丝酵母菌、支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及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等。目前认为乳杆菌是正常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常驻菌[2],又称优势菌,通过产生乳酸降低阴道pH值,从而和其他抑制物质如嗜酸乳菌素,刺激免疫系统等来抑制大肠埃希菌、假丝酵母菌、阴道加德纳菌和动弯杆菌的过度生长,从而起到维持阴道微生态的健康、预防阴道感染的作用[3]。而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自然下降,导致阴道内乳杆菌的数量减少,使阴道pH值的增高,导致阴道内微生态失调,从而出现各种老年性阴道炎的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的量和性状的改变、外阴瘙痒、阴道烧灼感等。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妇科门诊2017年5—11月的重庆市南川地区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分泌物标本372例,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52.6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窥阴器暴露宫颈后,取阴道侧壁上1/3处的阴道分泌物送检。
1.2.2 诊断标准[4]菌群密集度分为4级(油镜观察,放大倍数 10×100),Ⅰ级(+):每视野平均细菌数 1~9个;Ⅱ级(++):每视野平均细菌数 10~99个;Ⅲ级(+++):每视野平均细菌数100个以上,光镜下观察细菌满视野;Ⅳ级(++++):油镜观察细菌聚集成团,或密集覆盖黏膜上皮细胞。菌群多样性分为4级:Ⅰ级(+):能辨别 1~3种细菌;Ⅱ级(++):能辨别 4~6 种细菌;Ⅲ级(+++):能辨别 7~10种细菌;Ⅳ级(++++):能辨别 11种及以上细菌。优势菌:视野下所见最多的微生物为优势菌。乳酸杆菌属于革兰阳性大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和普雷沃尔菌是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动弯杆菌呈革兰阴性梭形弯曲杆菌。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真菌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滴虫。阴道pH值正常为3.8~4.5,>4.5为异常。生物化学指标:过氧化氢-为乳杆菌功能异常;白细胞酯酶+提示患者阴道壁有实质性黏膜受损;唾液酸苷酶+提示细菌性阴道病;β-葡萄糖醛酸酶+提示需氧菌感染;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提示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或者支原体、细胞溶解性阴道炎等其他类型的感染。本院采用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5项阴道微生态功能。
1.2.3 阴道微生态评价[4]微生态正常:菌群密集度Ⅱ~Ⅲ级、多样性为Ⅱ~Ⅲ级、优势菌为乳杆菌(即革兰阳性大杆菌),清洁度为Ⅰ~Ⅱ度、阴道pH 3.8~4.5、乳杆菌功能正常(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等阴性;微生态失调: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阴道分泌物白细胞计数等炎性反应指标、pH值和乳杆菌功能任何一项出现异常。
372例绝经后女性中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76.6%(285/372),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占 30.4%(113/372),真菌性阴道炎占12.9%(48/372),滴虫性阴道炎占4.0%(15/372),其他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小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感染占29.3%(109/372)。372例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见表1。
表1 372例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
绝经后妇女大约30%患有老年性阴道炎[5],国内有学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就诊于妇科门诊的阴道炎患者有阴道微生态失调[6],其中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炎性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外阴阴道炎性假丝酵母菌病、pH值、阴道清洁度、乳杆菌功能异常但菌群正常及菌群异常等。从本院妇科门诊统计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见,南川地区绝经后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到了76.6%(285/372),远高于上述指标的可能原因是多数绝经后妇女对阴道微生态失调的认识不足,并且少数农村边远地区卫生观念落后,多数患者因外阴阴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就诊,而且部分无阴道炎症状者可能存在微生态失调的情况。在阴道pH值的统计中,>4.5的患者占45.4%(169/372),也较育龄妇女升高,故阴道pH值的升高可作为绝经后妇女阴道微生态异常状况的预警信号。在阴道优势菌的统计中,阴道革兰阳性大杆菌(乳杆菌)占43.8%(163/372),远低于正常育龄女性,提示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内乳杆菌总量较育龄期妇女明显减少[7],革兰阴性小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占18.8%(70/372),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占10.5%(39/372),较育龄妇女明显上升。在病原微生物的统计中,细菌性阴道炎占30.4%(113/372),真菌性阴道炎占 12.9%(48/372),滴虫性阴道炎占 4.0%(15/372),提示主要为细菌感染。由此可见,绝经后女性,阴道乳杆菌的检出率越低,患阴道炎的风险越高,随之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增高,提示可将一定乳杆菌检出率作为阴道健康状况的监测指标或阴道炎症治疗的康复指标[8]。
绝经后妇女患细菌性阴道炎的概率较围绝经期及育龄期妇女明显升高[9],主要因为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上皮随之萎缩导致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进而引起乳杆菌数量降低,除了使阴道pH升高外,还可以导致过氧化氢和抗微生物因子的减少,进而使其抑制阴道内其他细菌生长的作用减弱,所以,其他细菌大量在阴道内繁殖,使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反复生殖道感染[10],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炎及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显著增高[11]。细菌性阴道炎即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中能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明显减少[12-13]。另外有研究显示,雌激素缺乏的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对阴道菌群的构成起决定性影响[14],使用激素补充治疗能有效地减少菌群功能异常的阳性率,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15]。
总之,阴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四大生态系统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临床上常见的绝经后妇女阴道感染性疾病均存在着明显的阴道微生态系统失衡。妇产科医生应充分认识并了解阴道微生态系统,通过治疗前后的阴道微生态检测全面评价阴道感染及微生态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使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正常。
[1]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微生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2):81-83.
[2]ABAD CL,SAFDAR N.The role of lactobacillus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urogenital infe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J Chemother,2009,21(3):243-252.
[3]JIN L,TAO L,PAVLOVA SI,et al.Species diversity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vaginal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women in Uganda and Korea[J].J Appl Microbiol,2007,102(4):1107-1115.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0):721-723.
[5]郝敏,高瑜.几种常见阴道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134-137.
[6]田泉,薛艳,李娜,等.4019例妇科门诊不同症状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12(12):1432-1435.
[7]周丹,崔颖,马琳琳,等.绝经后老年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2):1334-1337.
[8]杨文方,李旭,王翔,等.阴道微生态的临床研究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205-209.
[9]肖冰冰.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6):479-482.
[10]刘桂莲,张宏.围绝经期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5(5):386-388.
[11]聂天庆.妇女阴道分泌物7414例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5(5):733-734.
[12]DONATI L,DI VICO A,NUCCI M,et al.Vaginal microbial flora and outcome of pregnancy[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1(4):589-600.
[13]DULAY AT,BUHIMSCHI CS,ZHAO G,et al.Soluble TLR2 is present in human amniotic fluid and modulates the intraamnio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infection[J].J Immunol,2009,182(11):7244-7253.
[14]FARAGE MA,MILLER KW,SOBEL JD.Dynamics of the vaginal ecosystem-hormonal influences[J].Infect Dis Res Treat,2010,3:1-15.
[15]曲秀平,夏蓓,王冬娜,等.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6):59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