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铖 缪晓刚
新疆地域辽阔、边境线长,周边与5个中亚国家接壤,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发。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在参与本省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学救援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支援周边省份及周边国家的卫生医疗工作,卫生应急救援任务艰巨[1]。2008年汶川地震[2]、2010年玉树地震[3]、2015年新疆皮山县地震、2017年新疆精河县地震的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暴露了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应对巨灾发生后出现的水电、交通、通讯中断等极端情况时在远程投送能力[4]、人员装备、后勤保障的严重不足。在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反应能力“快”,现场处置、后勤保障能力“强”,远程投送能力“远”的移动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并在国家(新疆)紧急医学救援的基础上,使之成为新疆乃至周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的核心力量,是新疆“十三五”规划关于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2016年,国家确定在全国建立6支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5]。本文按照《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建设指导方案》要求,立足国家(新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参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的需求,结合新疆的特殊性质和地域特点,从提高队伍整体装备水平出发,运用系统分析、专家咨询、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制定编写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为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建设项目提供依据。
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卫生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的卫生行政管理、临床、后勤服务中心、卫生防疫、公共卫生等专业和部门的专家及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共计3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对小组讨论制定的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备选技术方案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具体指标与运行方案。
30名专家来自不同单位的不同岗位,在专业方向、决策水平、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减少由此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先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确定专家权重。计算方法见公式1,2:
QX=∑{(X+J+Z+Sh)/4}
公式(1)
QN=∑QX/n
公式(2)
注:QX为专家(个人)权威系数;QN为专家(群体)权威系数;J为决策能力分值;X为学术水平分值;Z为专业领域分值;Sh为专家对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熟悉程度分值;N为专家人数。
根据公式(1)计算30名专家平均权威系数在0.75~0.95区间内,其中28(93%)名专家个人权威系数≥0.80,根据(2)计算专家群体的权威系数为0.855±0.031,表明咨询的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一)专项小组讨论法编制备选方案和调查问卷
本项目专项小组成员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正高职称8名,副高职称12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3名共同组成。采用文献查阅、分组讨论,确定了4大类军队、地方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可能涉及的装备[6],并以此作为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的备选方案,制定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半开放式调查,增设意见及建议项目。调查问卷明确了每一类装备的重要程度分为4个等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指标重要性大小根据预先确定的登记数值计算,“很重要”给予9分,“重要”给予6分,“一般”给予3分,“不重要”给予0分。
(二)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筛选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指标
1.采用幻灯方式向专家详尽介绍项目需求、项目背景、队伍现状、各装备主要参数及其所能发挥功能、实用性,进一步确定装备的增减。
2.分发调查问卷,将专家意见汇总集中、反馈在汇总集中,取得确定目录意见一致,并签字确认。汇总专家估计值和平均估计值的偏差,提醒专家对偏差大的装备重新评估、判断。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每一指标平均重要性值。本次研究向专家分别发放《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调查咨询表》问卷共计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份,回收有效率100%。
(三)根据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筛选的结果评估各救援环节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处置中心功能分组,编制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
汇总专家调查问卷,分别计算每一项指标的平均权重,计算方法见公式3。
Y
Y=∑ Ciai/N(i=1,2,…5)
公式(3)
i=1
注:Y为指标评分值,Ci为评分等级赋值,ai为第i级评分等级人数;N为参加评价人数
初步评判指标经专家咨询指导后,按权重≥6取,<6舍。以“照明箱组”为例说明筛选结果:本项研究选择了30名专家,会后专家咨询问卷30份(回收率100%),其中8人认为该装备“很重要”,18人认为“重要”,4人认为“一般”,0人认为“不重要”。
按照指标重要性分值计算公式,该指标重要性分值为y=(9×8+6×18+4+3×4+0×0)/18=6.4,指标分值>6,该项指标入选。
筛选应急指挥帐篷、框架式帐篷、充气帐篷、移动手术室、移动急救设备、移动后勤保障装备等作为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主要装备,构建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主要装备框架。医疗救援、指挥系统[7-8]、医疗保障、后勤保障4大类中,帐篷、急救装备、水电保障与处理系统、指挥与通讯系统等140余项入选,无人机、移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与辐射相关装备等30项剔除。见表1。
表1 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入选装备大类平均重要性值统计
经过专家咨询、讨论,排除了入选方案中的30余项装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实用性:如无人机。现全国其他地区在建的部分移动处置中心虽已购买了此装备用于航拍灾区的实时情况,但结合新疆地区特殊的环境与地理位置以及相关部门管制体系等因素,购买无人机后无法实现其正常工作,实用性价值低。(2)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如移动CT(NL300),总质量340 kg,规格为1 335 mm×1 530 mm×730 mm。由于移动处置中心建设还需满足一定的空运(B737、A330、B747)要求,而因设备体积过大致无法装入空投箱内(空投箱最大1 200 mm× 800 mm× 800 mm),可能对到达特定救援地区的有效运输带来困难。(3)专业性过强:如核与辐射事故相关救援装备。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的的功能定位是灾难现场紧急抢救、医疗后送中转、伤病员外科处理、基本医疗及灾后防疫、健康指导,不具备处理专业核与辐射相关救援的能力,且国家已拥有专业的核与辐射救援队伍。
图1 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分组
分析成功入选技术方案的4大类140余项装备,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模块化、集成化、标准化。各类装备均统一按照国家标准装箱(1 200 mm×800 mm×800 mm;800 mm×800 mm×600 mm),方便适宜机型运输(B737、A330、B747)。(2)具有快速机动性。移动医疗救治中心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响应,接到任务指令后12 h内可完成人员集结和物资准备,可通过航空、船载、铁路、车载等运输形式快速出动,抵达事件现场后4 h内完成医疗工作模块展开,具备快速紧急救治的能力。(3)具备重大灾难事故现场医疗急救等专业处置能力。如提供特大灾难现场大批量伤病员的快速检伤分类与转诊;为儿童及成人提供局麻、全麻下专科手术救治;为产妇、儿童等提供紧急抢救及重症监护;提供临床检验、X线诊断、超声诊断、输血治疗等医疗服务;接收来自其他救援机构转诊的复杂伤(病)员,并提供门诊、住院治疗服务;药材供应充足,能满足紧急抢救、重症监护、紧急手术等需要;救援梯队人员充足、配置合理,至少能同时开设40张病床、2张手术台(24 h待命),每日可完成20例小手术或10例大手术(颅脑血肿清除手术、去骨瓣减压术;四肢开放性骨折;肌筋膜切开减压术;喉气管开放伤手术及相关紧急外科手术等)。(4)具有自我保障和可持续工作能力。装备形成了完整的、成套单元模块化的保障系统,包括净水处理、电力供应、油料与物资储备、人员装备、食宿保障、器械消毒等医疗应急后勤保障系统。能够在开展救援的同时进行体系内自我保障,可连续提供住宿、饮食等生活条件,开展通讯、专业救援处置等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长达10 d以上。(5)电子化管理系统先进。开发及运用系统软件建立管理平台,营区内实现WiFi覆盖,病历管理系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均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检查报告、病历书写、医嘱下达等实时传输[9]。运用平台系统同样管理物资的申领、归还,达到无纸化办公,同时可将处置中心资源合理整合,提高移动处置中心的管理效率。(6)通讯系统先进,提高指挥体系效率。运用海事卫星电话[10],实现通讯无障碍化;结合4G平台,实现画面实时传送、远程会诊等处置工作,提升移动处置中心整体信息化水平。
国家(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装备技术方案,为新疆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项目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入选及筛除的装备项目的优劣点,也为其他省份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2017年阿克陶县、精河县发生地震后,新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携带部分移动处置中心装备参加救援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为该装备技术方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1 阿布都克尤木·吾买尔,余涛,李晓莉,等.新疆喀什地区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现况调查与思考[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6):357-360.
2 姚元章,程晓斌,邓艳华,等.从汶川地震救援探讨军队医疗队参与模式[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3):186-189.
3 刘源, 刘旭, 康鹏,等. 玉树地震医学支援力量部署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18(4):384-385.
4 刘鹏,龚瑞.探讨新疆建设航空救援体系[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3):175-176.
5 卫生应急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9-01)[2018-02-01].http://www.moh.gov.cn/yjb/s3585/201609/439e45a887384171b2c99af2bb340bed.shtml.
6 董谢平,沈录峰,张遂辉,等.江西省紧急医疗救援队伍卫生应急装备配置方案研究[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5):324-327.
7 丁宏斌,姚建义,张戈屏.卫生应急移动通信指挥平台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2):11-16.
8 林柯.浅析应急通讯指挥车在救灾领域的应用[J].中国减灾,2012,23(2):53-54.
9 莫孙贤.浅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18):213-214.
10 李子木.海事卫星系统发展及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9,39(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