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一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巴洛克时期的法国著名作曲家Fran ois Couperin(1668-1733)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不断地尝试着运用法国与意大利音乐元素,并将两者融入到其所创作的大量不同编制的作品当中。在他的室内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法国传统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作品中的意大利音乐语汇也非常值得一提。对于作品‘Les Nations’,Higginbottom(1986:159)曾经评论道:“作品每部分结构都具有双面特质,意大利元素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被重新改写的法国风格。”而对于两部Apothéose sonata作品,Mellers(1987:97)也认为“在他分别于1724年与1725年出版的两部Apothéose sonata作品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法国与意大利两种音乐态度的完美结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分析一部分Couperin的室内乐作品,来找出其作品中的意大利音乐元素究竟有哪些。
在十七世纪,意大利作曲家们为器乐作品发展出了很多包括奏鸣曲、协奏曲在内的全新编制及曲式结构,而所有这些编制及结构也对意大利以外的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是德国,接下来是英国,并最终影响到了法国的器乐作品创作与演奏当中。(Oleskiewicz,2006:48)Couperin非常着迷于拥有两件旋律乐器及一件键盘数字低音的Trio sonata,这也是巴洛克时期最为重要的室内乐器乐编制之一。(Boyd,1993:51)J.F. Dandrieu是最早在法国地区发表Trio sonata的法国作曲家。(Sadie,1993:150)Couperin专心于研究意大利音乐特别是Trio sonata这一体裁,并在他创作生涯的早期阶段创作出了大量的Trio sonata作品。早期,Sonata是一种严格由“慢-快-慢-快”速度的四个乐章组成,且服务于宗教的曲式结构。(Oleskiewicz,2006:54)而对于Chamber sonata,意大利作曲家们通常以舞曲为主,将其作为一至两个乐章的序曲。(Boyd,1993:51)Couperin在他的作品中完整的运用了这种意大利曲式结构,如‘Les Nations’、两部‘Apothéose sonatas’,‘La Sultanne’等作品。
我们可以在Couperin作品中大量发现的另一意大利特点便是他对非规律节奏及非典型节拍的运用。Stauffer(2006:113)曾对这一现象做过注释:“法国作曲家们非常喜爱运用扩展及补充的乐段,而这也正是早期的许多意大利作曲家们在创作中的常用手法。”
我们在前文已经探讨过很多巴洛克时期法国音乐的主要特点,对舞蹈音乐的热爱也是其中之一。
法国人对于舞蹈音乐的熟悉程度及曲目的了解几乎与意大利人相同,但他们对于舞蹈音乐的运用则更倾向于将舞蹈音乐赋予更多的变化与功能。我们极有可能在一部组曲中看到相同的舞蹈音乐但却表达了不同的情绪和故事。(Edwards,1974:17)换句话说,意大利与法国作曲家们在作品中所运用到的舞蹈音乐题材大致相同。
正如Mather(1987:231)所说,早期的意大利与法国舞步近乎相同。而法国作曲家们喜爱在作品当中大量运用的舞蹈音乐是来源于意大利音乐的。Couperin在他的室内乐作品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舞蹈音乐的同时(见表格1),仅在这些素材中加入了简单的装饰音和再现处理,而Couperin对于装饰音的热衷说明他在室内乐作品运用舞蹈音乐的手法方面,更加贴近于意大利式的风格而非法国。
表格1:Couperin部分作品舞蹈音乐使用表
正如我们在前文及以上所讨论的一样,我们可以在François Couperin的音乐作品中发现大量的法国与意大利风格的音乐元素,他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法国元素,借鉴了一些意大利式的素材,并将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了作品当中:他运用了法国传统的记谱方式、继承并创造了很多法式丰富多样的装饰音、在作品题材上采用了大量的法国传统舞蹈音乐、承袭了brisé演奏风格及当时法国作曲家们独特的创作特点——标题性音乐作品;与此同时,Couperin也在作品中运用了意大利式风格的舞蹈音乐、意大利常用的节奏节拍特点及意大利的曲式结构题材等。通过对Couperin室内乐作品中法国及意大利两种风格运用的探索,也可以明确的了解到作曲家运用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同时,更将其完美的结合在了作品中。他使用了意大利传统曲式结构,也使用法国传统舞蹈音乐;他使用意大利作曲家们常用的舞蹈音乐,也在其中加入了法国作曲家所钟爱的装饰音;他使用意大利音乐理论体系,也将它充实到丰富的法国音乐素材中;有大量的文献记录并探讨了意大利音乐对于法国音乐作品的深远影响,而Couperin也一直是将两种文化完美结合的优秀作曲家中的一员。正如Higginbottom(1986:155)评论的那样,Couperin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将最好的法国元素与最好的意大利元素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他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以最美的方式将法国与意大利文化融合到了更高的平台。■
[1]Boyd, M. (1993) 'Rome: the Power of Patronage' in G.J Buelow (Ed.).The Late Baroque Era From the 1680s to 1740.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2]Edwards, O. (1974) Analysing Genre: Baroque Instrumental Music II Suite, Sonata and Concerto.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3]Higginbottom, E. (1986) 'François Couperin' in S. Sadie (Ed.). French Baroque Masters. London: Macmillan London Limited
[4]Mellers, W. (1987) Analysing Genre: François Couperin and the French Classical Tradition. London: Faber and Faber
[5]Oleskiewicz, M. (2006) 'The Rise of Italian Chamber Music' in G.B Stauffer (Ed.). The World of Baroque Musi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6]Sadie, J.A (1993) 'Paris and Versailles' in G.J Buelow (Ed.). The Late Baroque Era From the 1680s to 1740.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