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枬汎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广东 广州 510000)
伴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期,人民生活质量的总体提升,我国中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业余合唱团由于起点低,成本低,受限少等优点,受到许多中老年人的喜爱,尤其在各大城市里,人们对文化、素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更甚,业余合唱就成为大家摆脱寂寞,愉悦心情,互相间增进沟通的主要形式。2013年,广州被世界合唱理事会、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授予“世界合唱之都”的称号,依托于政府支持下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得益于一大批专业、业余指挥的辛勤耕耘,广州市的业余合唱繁荣发展。
笔者作为群文系统里的一个专业合唱工作者,长期担任广州多个业余合唱团的指挥,也接触了许多中老年的合唱团体,在教学实践及课下与团员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合唱团中的男性群体长期处于一个弱势状态,这直接制约了合唱团的进一步发展。
2017年9月,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广州市合唱协会发起并组织了广州100支业余合唱团队,举行为期十天的“喜迎十九大”——广州地区群众合唱百团展演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100支合唱队伍囊括了大学、企事业机关、社区街道、市区残联、省市老干活动中心等单位的合唱团,人数多达四千余人,年龄层从少儿到老人,包括了童声、女声、男声、混声合唱团、阿卡贝拉人声乐队等,研究这些团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本次演出的100个合唱团队中,除去阿卡贝拉团队31个,女声合唱团8个,男声合唱团1个,童声合唱团6个,余54个为混声合唱团;其中除去非中老年人的大学混声合唱团4个,余50个合唱团。以剩下的50个合唱团为例,代表了当前广州业余中老年合唱团队的发展现状,本文将对它们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这50个合唱团中男性群体占比数据如下:50.00%的占比最高,有2支团队;40.00%—49.99%的团队有12支;30.00%—39.99.%的团队27支;20.00%—29.99%的团队有8支;占比最少的团队1支,为10.00%。
男性人数最多的团队为越秀区老干部合唱团,有25人,最少的团队为广州市追梦天使艺术团,仅1名男性参加。其他团队的男性团员人数多为12-20人,占比约为25.00%—39.99.%,50个团队的男性群体总人数为780人,合唱团总人数为2112人,约占合唱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些现状都表明广州的混声业余合唱团声部非常不平衡,相对于完整的四声部混声来说,男性群体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合唱团的音响表现。(见表格)
笔者在回看这次展演的视频时也发现,由于这并不是一场专业的合唱比赛,演出时间又长达十天,由于参演人数众多,主办方对演员的审核与要求较低,并不像平常比赛时要求一个合唱团员只能参加一个合唱团,因此笔者发现有很多合唱团为提升演出效果,存在跨团借人借“枪”的情况,有男性团员参演的次数多达六次(即参加了六个合唱团),其中有三次为同一场演出,换了三套衣服。这些现状说明了图一男性群体总人数有重复计算,业余合唱团中男性团员缺乏,声部不平衡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
由图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广州市的业余合唱团官办少,民办多,大多数的合唱团都是群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家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加入合唱团,在一起歌唱,团队较难对团员进行硬性的约束管理。
通过笔者多年在排练中对中老年业余合唱团的观察得出,业余合唱团的男性参加者分几种情况:
1.能长期自发坚持参加的合唱“发烧友”,通常驻守一个合唱团,即使团队没有演出、比赛也能坚持排练,从不缺席,这种男性团员少之又少,多存在于校友合唱团、单位退休干部合唱团等,由于以往的生活阅历,与团队中的其他人关系较亲密,有归属感;
2.看菜吃饭的“游击队员”,这些团员通常有较高的歌唱能力,也受合唱团队欢迎,参加合唱团的目的在于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表现为团队演出、比赛期间,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一旦活动结束,则经常请假,通常这些团员也热衷于跨团,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3.阶段性参加的“大忙人”,这些团员或退休返聘,或有较广泛的业余爱好,或家庭事务较多,往往演唱能力一般,坚持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自信,便不再出现;
4.随波逐流的“被迫参与者”,多由于伴侣已参加合唱团,被拉着一起唱,或是单位退休职工,被工会拉着“凑人数”,通常也能坚持参加排练,但这些团员通常热情较低,进步也比较慢;
5.处在观望状态的“预备团员”,这些团员受到邀请曾参加一两次合唱排练,但对于是否能长期坚持排练保持谨慎态度。
由此可见无法坚持长期固定的排练,是导致业余混声合唱团男性缺少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人的心态、见识、素养、年龄、价值观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做事情的动机。选择加入合唱团的男性群体之所以参加合唱排练,不外乎想通过这项活动来陶冶性情,消除疲劳,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等,有些退休的老人家想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有的中老年人在退休后想在合唱活动中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扩大朋友圈。
更多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中年男性,由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结构,仍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的压力都比较大,闲暇的时间较少,缺乏参加合唱排练的动机。合唱排练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磨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男性的心理、性格特征有别于女性,很多男性接受不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指挥指正的情形,“拉不下脸”,难以接受挫折,不愿承认自己在歌唱上犯的错误,进而失去动机,不肯参加排练。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更独立,较少拉帮结派,一群人一起去唱歌,一起跳广场舞的情况少之又少,导致“没有伴”,难以维持热情。另外有些男性的合唱意识仍然有待加强,他们认为唱歌是一个比较“娘”的事情,不适合他们大男人的形象等等,慢慢的就退出业余合唱团的排练。
这些都是目前导致广州市中老年业余合唱团阴盛阳衰,男性缺乏的重要原因。
笔者接触过个别男性的团员或有参加过军队文工团的背景,或是早年家庭条件较好,学习过一种或多种乐器。他们都有较好的音乐基础,有过声乐知识的学习和演唱的训练,多为“歌唱家”,经常受各个合唱团的邀约,做“枪手”帮忙。然而更多的团员都没有接受过音乐或者相关专业的教育经历,还处在五音不全、时常低八度演唱的基础阶段,男性群体音乐素养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余合唱团的发展壮大,也打击了部分基础好的团员,当合唱团的进步长期低于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很多业余合唱团的声部平衡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有些合唱团的男女比例为3:7或是2:8或是更少时,男性群体不能形成气候,慢慢的也会让剩下的团员丧失兴趣,人员流失逐渐变成女声合唱团。反之,当男性群体形成一定规模时,则对其他男性的加入越来越有吸引力,如专门的男声合唱团、男声小组唱等。
由此可见,业余合唱团男性群体演唱水平的两极分化,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导致人员流失严重。
通过对广州市中老年业余混声合唱团的现状分析及男性群体占比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目前中老年业余合唱团男性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男性团员出席排练情况不稳定、无法坚持长期固定的排练、参加合唱活动热情少动机小以及由于男性群体演唱水平两极分化、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人员流失等原因都导致了男性人员缺乏的现象。
要想改善当前的现状,仅凭群众自发的力量是有限的,更多的仍需依赖于政府及群众文化系统等有关部门的管理与支持,如为男性群体专门开展公益培训班,为他们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组建师资队伍,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大力栽培男生小合唱、小组唱、重唱组合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比赛、演出机会,推动业余合唱发展,让男性群众能在合唱中真正体会到幸福感,归宿感,进而吸引更多的男性群体加入到业余合唱活动中来。相信通过这些途径,广州的中老年业余合唱团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附:表格
[1]周东恩.群众合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09: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