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飞
(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528000)
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点火系统工作是否良好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放等影响很大。点火系统的电子化,使点火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加强了点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也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污。但是,在当今广泛使用电子点火系统的时代,特别是使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其维修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
一辆2007年款1.6L卡罗拉自动挡汽车,在汽车起动一段时间或在颠簸的路上行驶后,车辆出现抖动、怠速变高且故障灯点亮。
使用解码器KT600读取故障码,发现并没有故障码存在,查看空气流量、喷油脉宽、进气温度、水温等一些主要数据也没有异常。但是故障灯却点亮了,难道有历史故障码?于是笔者尝试清除故障码,发现无法清除,接着使用将负极断电10 s的方法消除故障灯,依然无效(丰田车系采用断负极的方法可以清除故障码)。既然随车自诊断系统能测量到有故障码,那电控系统必然存在故障。
笔者打开发动机舱盖进行观察,发现发动机抖动比较厉害,现象符合某缸缺火的故障现象。由于此车故障现象是在汽车起动或在颠簸的路上行驶之后,所以初步判断可能是由于振动导致某些线束或接头松动。因此检查了点火线圈和喷油器等线束连接器是否有松脱,结果均正常。接下来就要对元件及线束逐一进行测量[1]。
笔者重新调整思路,结合无故障码排除汽车故障方法进行排故,采用传统上查找缺火气缸的方法进行检测。之前已经检查了点火线圈和喷油器等,没有松脱情况,这样的气缸缺火是很容易查找的,用传统的断火试验就可找出不工作的气缸。起动汽车,用手触摸4个喷油器,感觉喷油器线圈有明显的吸合动作,证明喷油器应该没有问题。
此款车型是各缸独立点火的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可以断开点火线圈低压插头来检查,也可断开各缸喷油器插头来检查气缸工作情况。在断火试验的瞬间,发动机转速应下降,各缸引起的下降转速应大体相同,如断开某缸,转速下降不明显,则表明这个缸工作不良。依次将各气缸喷油器插头拔出,当拔之第4缸时,发现发动机转速没什么变化,因此判断是4缸点火线圈没有工作。
于是笔者开始逐项检查:拆下火花塞,发现火花塞中央电极处为红褐色,火花塞间隙为1.04,符合标准。将3缸与4缸点火线圈互换,再做断火实验,发现依然是4缸缺火[2]。接着对4缸点火系统线束进行测量,首先检查4缸点火线圈电源是否正常,结合线束连接器前视图(至点火线圈总成)(图1),断开点火线圈总成连接器,将点火开关置于ON位置,用万用表电压挡测量第1和第4端子电压。测量值如表1所示。
图1 线束连接器前视图(至点火线圈总成)
表1 电源端测量
经过测量,+B- GND的电压为12.7 V完全在标准值范围之内,电脑给点火线圈的电源信号是没有问题的。然后断开点火线圈总成连接器(图2)和断开ECM连接器(图3),按表2测量进行线束测量。
图2 线束连接器前视图(至点火线圈总成)
图3 线束连接器前视图(至ECM)
表2 线束测量
发现线束电阻值完全符合要求,可见这条线束是没有问题的。
检查至此,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怀疑是电脑坏了,毕竟火花塞、点火线圈和线束都没问题。但是笔者不这么认为,虽然这部卡罗拉是学校实验用车,但是车况还是较新的,并且笔者在拆电脑端线束时,发现第82号端子磨损比其他端子稍微严重(图4)。因此怀疑有可能是汽车起动后的抖动,使82号端子与电脑插接处产生松旷,导致4缸没有点火信号。
图4 线束插接器问题故障点
于是笔者将线束重新装好,试车时用手将B31端子按紧。发现汽车故障灯消失,且故障现象也没再出现过。将82号端子的金属片进行更换后,故障排除。
单独点火方式的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会单独配一个点火线圈,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火花塞上方。发动机工作时,计算机控制模块不断检测传感器输入信号,根据存储器存储的数据,计算并判断点火的顺序和时间。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点火器、点火ECU、分电器、点火信号发生器、相关传感器及高压线接触不良或存在问题时,均会造成缺火、点火火花弱及点火正时不准等故障,导致怠速不良。
无分电器的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在怠速时有失火故障的检查排除方法为:通过拔掉各缸高压线检查是否有缺缸现象;用火花塞测试仪分别检查缺火缸的高压线的跳火情况;检查高压线;检查点火线圈。
自诊断系统对气缸失火的监控,在不同车系中对点火系统工作情况的监控方式不同。OBD-Ⅱ诊断系统能够对发动机失火进行连续、精确的监控,是由发动机电脑的失火监控器来完成[3]。现在的汽车检测多借用于检测设备,但是也不能将传统的经验忘记。在当今汽车维修中,要将检测设备与经验法相结合,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去分析汽车故障现象,不要盲从。如本次故障案例中,要将问题分为电路和元件两部分,再根据相关数据分别进行测量。
[1]张校贵.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2.
[2]嵇伟.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刁维芹,侯文胜.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