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宏
【摘要】 石狮家训碑刻出自近现代泉州著名书法家之手,真行隶篆诸体兼备,书风活泼精到,镌刻技法精湛,富有艺术特色。家训内容选材丰富,真实地体现闽南侨乡的文化价值观。石狮的家训碑刻是当地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家训碑刻;艺术价值;文化体验;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石狮现存家训碑刻出现最集中的年代为1895-1958年,在这160余年间,由于石狮侨乡经济较为活跃,尤其是大量华侨出国谋生致富后,纷纷返乡兴建住宅以光宗耀祖。他们兴建的住宅不仅建筑选材精良、规模宏阔,而且不惜重金聘请名家撰写家训警句诗文,再由泉州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形成石狮侨乡独特的家训碑刻文化。石狮侨乡家训碑刻涵盖泉州近现代书法艺术创作的精华,充满文化韵味的闽南传统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史册,生动再现百年来泉州书法家的艺术风采,它们既是研究泉州书法艺术与传承闽南石雕技艺的重要实物载体,也凝结着闽南侨乡的乡愁记忆。
一、闽南民居建筑装饰的点睛之笔
石狮保留众多的传统红砖大厝和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华侨洋楼,这两种独具闽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形态都重视对大门和门堵的艺术处理。在门堵之中,镶嵌家训碑刻成为石狮侨乡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它不仅是整体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文化素养的直观体现,更是闽南侨乡文化的精华浓缩。
石狮民居大门一般开在金柱之间,檐柱处做成转角,形成正面门堵和侧面门堵,再与外墙相连,呈现起承转合的建筑立面和线条美感。正面门堵成为视角中心,也是石雕构件集中的重要部位,因此也成为家训碑刻最常出现的地方(图1)。门堵墙体肌理的艺术处理,是建筑主立面的关键点,工匠根据石材的形态、质感、色泽等要素,决定建筑的立面构图与砌筑方式。
因为大门和门堵是建筑的门面,也是户主身份地位的象征。石狮家训碑刻选用的石材大多是优质的泉州白石和惠安青石,泉州白石以南安砻石为代表,色彩纯净,色泽温润,质地坚硬,不易风化。青石,因其外觀呈草青色,又称青草石,因产地不同,色调稍有不同,其中以产自惠安的玉昌湖石最为著名;青石纹理细密,质地精良,富有韧性,色泽翠润,不忌酸碱,持久耐用,很受当地百姓喜欢。白石、红砖、红瓦成为泉州传统民居外观的主色调,再以青石雕构点缀其间,使得建筑主立面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整体上又表现出和谐一致的艺术感觉。
家训碑刻是门堵的聚焦点。冰冷生硬的石头,镌刻了富有诗意的家训警句,顿时充满情趣和文化意味,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石雕构件选取戏剧故事、历史典故、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等内容,辅以油饰彩绘、堆剪、灰塑交趾陶、砖雕、木雕的合理搭配,使闽南民居建筑主立面成为雕塑技艺的艺术万花筒,也是传承闽南建筑非遗技艺的文化载体和实物样板,而家训碑刻则无疑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图2)。
二、泉州百年书法艺术的历史见证
石狮家训碑刻书风活泼精到,涵盖真行隶篆,体系完备,作品大多出自当地的清末进士、民国名流之手,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堪称泉州近现代书法精品大观园。
蔡寿星,名仲辉,字枢南,号莲汀,祖籍石狮玉浦,寄籍台湾府彰化县,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户部主事。其诗书俱佳,诸体兼备。楷书有柳体之精炼凝重,运笔方圆兼施,体势劲媚。又得欧阳询沉稳之气,有平正中见险绝,规矩中见飘逸之韵味。行书用笔率意天真,笔势平和朴实,笔触轻灵,浑然天成。隶书则以汉碑入手,不激不厉,清掺揉和,温润俊俏。篆书以李阳冰为师,参柔邓石如之意,法度精纯,线条瘦劲,富有变化,堪称清末民初福建书坛名家。石狮玉浦、布墟街、钞坑、仑后、祥芝以及晋江、南安、安溪乃至台湾等地民居、寺庙均可见其创作的书法精品(图3)。
石狮与台湾地缘相近、商缘相通、血缘相亲、文缘相融,加上泉州籍台湾进士自身文化涵养高,他们创作的家训书法作品很受欢迎。比如施之东(1859-1928),名国廪,字质鲁,号谷似,又号遂村居士,祖籍石狮曾坑,寄籍台湾府彰化县,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兵部主事。晚年在家乡曾坑设立书塾,执经授徒,留下颇多脍炙人口的家训作品。其楷书行笔果断,从容娴雅,结构严谨有序,笔意或丰厚饱满,或劲俏挺拔,气韵生动(图4)。又如泉州晋江人李清琦,号石鹤,寄籍台湾府彰化县,光绪二十四年(1894)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其书风深得唐楷神韵,透劲严整,潇洒流畅。这些台湾进士创作的家训碑刻精品成为闽台文化交流的印记,也是重要的涉台文化史迹,具有特殊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造成民国时期的泉州书法家史料出现断层的现象。保留在石狮侨乡民居建筑的作品,成为弥足珍贵的艺术史料和实物见证。如石狮宝盖镇有泉州许宗岳隶书家训碑刻,可窥其书风,碑帖结合、古拙质朴。晋江施百箴为蔡孝固故居题写的楷书家训碑刻,作品结体方正,错落有致,线条清气爽朗。泉州许应俞为灵秀镇华山蔡文对民居撰书的魏碑家训碑刻,笔画严谨,朴厚灵动,气势雄浑。惠安高僧释云果为永宁镇子英村李兹衣民居题写行书家训碑刻,取法何绍基纵逸超迈之气,笔意刚健,醇厚有味,自成一家。
三、石雕技艺非遗传承的生动载体
闽南石雕技艺以泉州惠安石雕为代表,就工序而言,分为捏(打圆坯)、掏(挖掉内部多余部分)、剔(剔除外部多余部分)、雕(精雕细琢的加工)。从技法上看,有圆雕、浮雕、透雕、线雕、沉雕、影雕。石狮家训碑刻大多采取线雕技法,线雕又称平花,即以阴线刻画景物的一种技艺。工艺流程一般是将石材表面打平或磨光后,在石面上描摹,然后用阴刻线条雕出图形。线雕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品种,属于平面艺术,石板为雕刻,拓片则为画质,辅以诗文警句的书法布局,形成书画合一的视觉艺术效果。
家训碑刻作为闽南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微之处也浸透着石雕艺人的匠心。从石雕艺术角度来看,通过工艺师对石材质感和肌理的把握与运用,以行云流水般的绘画性线条与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构图,传递出作品的层次感与虚实感。融入书画合一的艺术手法,强化作品的平和情调和浪漫气息,充分展示作品的造型美感与视觉冲击。家训碑刻外框常装饰吉祥花纹,即以纹样形式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加以延长和引申,形成相对对称的图案。除了显示纹样线条的美感外,还借助象征手法,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松柏凌寒不凋,象征健康长寿;合欢叶晨舒夜合,比喻家庭和谐美满;籽粒繁多的石榴、葡萄,寓意多子多福;牡丹象征富贵吉祥等。以石狮市永宁镇菲律宾华侨蔡泽洽创建于1949年的汉林楼门堵家训碑刻为例(图5),从拓片图案来看,碑刻正中为泉州书画家曾遒诗作:“茶经荔谱溯家传,族聚闽南泽尚绵。奕世孙枝能踵武,聿新画栋恰云连。”表达了华侨对于家乡的眷念以及不忘根本的桑梓情结,也体现蔡氏家族后裔奋发有为、克绍箕裘的美德。曾遒(1868-1954),字振仲,号望涛,别署升文山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泉州著名诗人、书画家。楷书温润婉蓄,方圆结合。配以外框吉祥花纹,展现出阴阳色调的对立与统一,雍和大度的书风与灵动飘逸的纹样形成审美上的敛合舒展之美。纹样线条细腻,富有质感,雕刻力度均衡,平正有序,足以看出雕刻者的匠心独到。
佛经中“万”字纹样,也是闽南人喜爱的吉祥图案。雕刻时一般采取“万字曲水”纹样,即借助“万”字纹样四端外延、连接反复而变化多样的特点,雕刻成为连锁花纹,意为吉祥福运连绵不断。以石狮市灵秀镇华山村菲律宾华侨蔡章返兴建于1941年的民居门堵为例(图6),正面镌刻泉州书法家张鼎的诗文,以“勤俭处己,忠厚待人”为要义训示后人。张鼎俊朗清秀、气势开张的书风,配以外框“万字曲水”纹样为装饰,整体画面显得工整大气,疏密有致,繁而不杂,富有立体感。
四、闽南侨乡文化的直观表达
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浪漫空灵的海洋文化、绚丽多彩的异域文化在石狮交融并汇,形成了當地开拓进取、诚信公平、崇尚文明、乐善好施、包容礼让的地域特征文化。石狮家训碑刻从审美艺术角度来看,体现出“器以载道”的思想,是华侨先辈创业史的缩影,也是石狮人爱国爱乡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诚信为本,谦恭礼让
石狮大仑人蔡友成远渡菲律宾,他诚信待人,公平交易,在当地赢得良好的口碑,也给他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1949年,蔡友成回乡建造“振成楼”,镌刻楹联“振作经营孚信义,成全交易贵公平”“处世能和情所感,守身贵约分当安”作为家训,教育后代做人要讲诚信,处事秉持公正之心。早期华侨外出谋生,“诚信”与“公平”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最终获得成功的基础。
王诗闯故居位于石狮市鸿山镇伍堡村,兴建于1947年。壁垛镶嵌泉州书法家伍荣光节选《格言联璧》并撰书的家训警句:“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收。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欲成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伍荣光(1909—1950),字柏庵,泉州人,书法家。其榜书大气严整,端正遒劲;楷书爽利挺秀,均匀廋硬;行书飘逸舒展,疏密得体。家训警句取材《格言联璧》,意为谦恭的本质是不骄傲自满,平等待人。谦恭是礼让的基本前提,礼让是实现群体和谐的道德规范。没有“让”的德行,就没有“礼”的风度。“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做事,谦恭有礼,自然就会得到他人的敬重,获得圆满的回报。
(二)意志坚强,辛勤奋斗
1932年,菲律宾华侨佘文闪在永宁港边村兴建住宅,节选《菜根谭》家训警句镌刻于壁垛:“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意为希望练就精金美玉般的品德操行,就必须经历烈火的锤炼锻造;希望建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就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要想做一番大事业,就必须具备超凡的实力。这实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磨难与打击中,逐渐获得超人一等的意志、品质和能力。意志坚强的人,能够自我约束,做人有准则,做事有主见,在困难面前具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敢于拼搏的决断。
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旅菲华侨蔡孝固于1950年返乡,兴建一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洋楼。门堵镶嵌晋江书法家施百箴撰书的家训碑刻:“勤俭谨信,立身居家,努力实行。勤则兴旺,惰则衰颓。俭则可以正风气,惜后福。谨即谦恭之谓,谨则不遭人忌,恭则不招人侮。信即诚实之谓,莫说半句荒唐之话,莫做半点架空之事。”
坐落于石狮宝盖山下的景胜别墅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被评为泉州十大魅力古民居。高祖景的奋斗过程也是克勤克俭,其家训诗第二首有云:“少小耘田壮远游,岷江拓业几春秋。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辛勤运尽筹。”一个贫寒的农家少年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用勤劳证明奋斗的价值。
(三)情系桑梓,乐善好施
石狮人漂洋过海,勤俭创业,却不忘叶落归根,回馈家乡,从而形成不忘根本、乐善好施的文化。景胜别墅遥对宝盖山,直视深沪湾,姑嫂塔俊俏的身影,山下千年虎岫禅寺悠远的钟声,都成了乡恋的符号。看看高祖景镌刻在别墅内的楹联“虎岫钟鸣天地外;鳌江帆影有无中”“银塘水碧开明镜;宝盖山青列画屏”,就能体会到故园文化在海外游子心中的那份厚重与温馨。
宝盖镇塘边村旅菲华侨蔡孝固一生信守“修身岂为名传世;处事总思利于人”的家训,急公好义,扶贫济困,当地至今流传“无法度,找孝固”的谚语,成为其道德风范的真实写照。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李祥霖创办“泉美商行”,诚信待客,经营有方,成为一方富商。李祥霖热心公益,扶助乡邻,深受赞誉。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祥霖兴建“泉美”古厝,李清琦节选明代思想家高攀龙《高子遗书家训》警句镌刻于壁垛:“古语云: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故济人不在大费己财,但以方便存心。”教育后人懂得世间最好的事情就是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的道理。
结 语
随着岁月推移,历经世事沉浮,传统闽南民居的保护面临沉重的压力。众多经典的建筑能保留至今,应该感谢所有的古厝守护者,他们是文化遗产的守望者。同时,我们也对一些遭受破坏的建筑感到惋惜,有的古厝被随意改造,变得面目全非;有的被拆毁,留下无尽的遗憾。如果说,一座没有发展速度的城市将失去竞争力;那么,一座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最终失去的将是生命力。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必刻意排斥,也无法回避现代城镇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如何积极有效地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血脉,是我们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洪峰,黄明珍.泉州民居营造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林元平.闽台石雕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3]陈晓向.惠安乡土建筑中的石技艺特色[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