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振
【摘要】 新媒体催生了动画的新形态,宏动画作为新的动画概念,集艺术性与非艺术性动画于一体;微动画作为新的动画形态,具有物理性和非物理性层面的双重属性。宏动画和微动画互为表里,描述了当下动画出现的新变化。
【关键词】 宏动画;微动画;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的普及化应用,使得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要求而出现的动画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动画的应用领域与传播内容两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宏动画与微动画可以说是新媒体催生下新型的动画概念与动画形态。
“宏”与“微”,本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宏”,具有“全”“总”的内涵,着眼于宏观层面;“微”,则具有“细”“小”之意,着眼于微观层面。但在新媒体催生下,宏动画作为新的动画概念,微动画作为新的动画形态,两者一虚一实,互为表里,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一、宏动画概念:艺术性与非艺术性的集合
当下,在新媒体催生下,动画的应用领域不断地向外延伸,动画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扩大。基于此,必须有新的动画概念来涵盖新的动画现象。贾秀清、席赞恰逢其时地提出了“宏动画”概念,并指出“宏”的内涵:“动画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影片类型,而是一个由多种学科和多种领域相互交叉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大世界。”“‘宏动画,作为当代文化创意背景下动画的广义性注解,突破了人们对于动画旧有的、惯性的传统解读,以全局视角审视动画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血缘。”[1]简而言之,“宏动画”就是在传统影视动画片的基础上,整合了所有数字化图形的内容,囊括了所有基于新媒体动画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内容。这样,一个“宏”字,把动画概念的外延大大拓宽了。
“宏动画”由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逐渐成为业界、学界认同的一个动画概念,并呈现出以下新的属性:
(一)非艺术性
与中国传统的“美术片”精英化、写意化等具有艺术性的审美倾向相比,“宏动画”是对动画概念的内涵进行“广义性”的理解的结晶,它倡导艺术动画向应用动画转型,并呈现出实用性的取向来。当“宏动画”范畴将动画的外延延伸到实用领域时,时也把自己的地盘扩展到非艺术领域。
薛燕平在其专著《英国动画》中用“實用性动画”来概括动画的这种发展倾向,并对其内涵与外延加以概括:“其实动画除了作为叙事性艺术品在电视台与电影院放映外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动画MV,动画广告,建筑浏览动画,电子游戏过场动画,影视作品的动画片头、片花,电影特技,舞台表演的多媒体展示,电视节目包装,工业设计演示动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演示,甚至动画电子贺卡与DVD光盘动画菜单。”[2]这就把“实用性动画”与作为“叙事性艺术品”的影视动画片相区别,突出动画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即非艺术性。
(二)日常生活化
宏动画的非艺术性深刻地体现于其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比如工程演示动画,其题材限定于工科专业类型,表现内容为具体的工程。下面举个具体的实例,联结苏州市和南通市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总长8206米,总投资约64.5亿元,建设工期六年,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由高格桥梁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于2002年制作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工艺动画演示》包括沉井基础施工、主塔施工、主桥上部施工、专用航道施工等几个部分,在9分钟的时长内完整地演示了这一巨大工程的施工工艺动态过程。
展望未来,随着云计算与物联网时代的逼近,动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具有日常生活性:适应于“物联网”的阿凡达型的智能体动画将渗入人们的生活——内置传感器的智能化的动画形象将作为一个终端参与物联网,变成其中的一个结点。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数字化日常生活的生动场景:当你出门时忘带了什么东西,“喜羊羊”会提醒主人;当你发脾气使劲摔一只“米老鼠”时,它可能会大叫“你摔疼我了”;当你不在家时,你家的“机器猫”只要按下一个按钮,洗衣机、电饭煲、吸尘器就会按要求开始工作,等等。
二、微动画形态:物理性与非物理性的两面
为了契合新媒体传播的需求,动画在传播内容两个方面,不断地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表层的物理长度方面,由传统媒体的长篇叙事向短、平、快发展;另一个是非物理性的思想内容层面,由宏大叙事转向大众化、私人化叙事。
(一)物理性:长度越来越短
由于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勃兴,微动画逐渐替代文字成为人们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网络动画方面,不仅视频网站、微博、QQ、MSN等为微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播放场景和大众化的传播平台,创造性地应用于新媒体的动画还有电子宠物、贺卡动画等;“低头族”对手机动画更是钟爱有加,比如微信动画表情、微信动画视频等。
随着当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新媒体终端向移动便携式方向的发展,新媒体传播呈现出终端的屏幕更小、分辨率更低,受众的收看时间碎片化等新特点。相应地,动画的内容形态也必须在物理性层面上向微化转型,其物理长度在缩短。比如,工程演示动画每部时长在10分钟左右;手机动画片每集只有1-5分钟左右;一则网络电子贺卡动画只有1分钟左右;一则网络广告动画只有15秒左右;QQ表情动画、微信动画表情、电子宠物动画则更短了。
(二)非物理性:削平深度模式
由于网络、手机的日趋普及,新媒体受众日益全民化,微动画在非物理性层面的思想内容深度方面,也必须摆脱宏大叙事,削平深度模式,趋于大众化、私人化、草根化。具体表现为:
一是内容的快餐化。当代中国正在快速进入“快餐文化”充斥、“读图”的“泛娱乐”时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愈发强调“短、平、快”的娱乐方式,因而大部分观众对于动画形式的关注程度远胜于探求其内涵。以手机动画为例,一般受众都是在下班的途中,或在办理事情、等人的间隙观看节目。另外,由于经常需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动态观看,快餐化在所难免。内容供应商必然要针对手机动画的这种特点提供相应的特色节目,内容常常以小见大,“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手机动画系列片《老板来了》,角色只有PK兔和老板两人,每集只有一两分钟,讲的是职场中老板和员工的故事,他们应该怎样相处,这是受众关注的永恒话题,每一集都是在你身边可能发生过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它们或针砭时弊,或调侃,或自嘲,暗藏机锋,在幽默之余带给人思考,余味悠长。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你一定会在《老板来了》里面得到启示。
二是内容的波普化。何谓“波普化”?波普化又称流行化,或前卫,或时尚,或通俗,或传统,像候鸟,像季节性的台风,是稍纵即逝,又令人回味的特征和形态。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纯艺术那种自命不凡的清高。
翻开网络动画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Web1.0时代,网络动画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只有MTV和搞笑动画短片两种。到了Web2.0网络时代,在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的背景下,以MSN和腾讯QQ、微信为代表的新型通讯软件逐渐成为人们即时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博客、BBS、QQ空间、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交互平台也为草根网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自创Flash动画短片、电子贺卡、电子相册等各种形式的动画不断涌现,草根自创的网络卡通形象也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走红网络。
以网络卡通形象为例,它们不求“高、大、全”,缺陷就是美,它们身上虽然都带有明显但不致命的弱点,却都能赢得无数粉丝的狂热爱戴。这些时令化走红网络的代表性卡通形象有:QQ企鹅卡通形象,深圳腾讯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是一只憨态可掬又时尚的卡通企鹅形象。该公司根据不同性别的聊友设计了男性化的QQ哥、女性化的QQ妹。其他火爆的个性表情卡通形象还有小破孩、洋葱头、功夫熊猫、阿狸、光头强、兔斯基等等。不仅网络运营商在设计,越来越多的设计爱好者也在用Flash或 iH5等工具DIY自己喜欢的卡通表情图象。或是一个夸张的小表情,或是截取某一影视片段,或是明星形象、网络红人的形象。甚至后现代的恶搞文化也在悄悄地向微动画渗入。诸如恶搞经典形象、恶搞名人、恶搞网络红人等,如做成QQ或微信的动画恶搞表情,再加上文字说明,妙趣横生。有蒙娜丽莎、赵本山、范伟、小沈阳、李宇春、周星驰、芙蓉姐姐、小胖以及电视剧《武林外传》人物等让人熟悉的恶搞表情等。
结 語
综上所述,“因为动画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的缘故,我们需要有新的范畴,以便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描述它所出现的变化”[3]。当动画的外延与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时,宏动画作为一个新的动画概念应运而生;而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动画形态由表及里都在不断地微化,微动画则恰如其分地对当下动画转型下的新形态进行了准确的概括。
参考文献:
[1]贾秀清,席赞.核心竞争力中的动画产业[J].当代电视,2008(1).
[2]薛燕平.英国动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黄鸣奋.泛动画百家创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