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2018-06-16 08:26刘美玲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天眼意图观点

刘美玲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第一框题。本节课所揭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起点。只有深刻理解,牢固树立这一观点,才能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追求真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多学生对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哲学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实践的含义;能够结合实例比较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够结合材料,说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材料的剖析和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

“寻星者”篇

教师引导:人类对于宇宙的全部认知,都来自于科学家带领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这样的英雄,不该被人遗忘!

(多媒体展示“天眼”FAST的图片)

教师:制造“天眼”是不是一种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使学生理解实践的含义,为接下来学习实践的特征奠定知识基础。

教师:让我们通过一段科普小短片,来近距离了解“天眼”,并思考实践有哪些特点,在短片中是如何体现的。(播放视频《FAST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牛》)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并举一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

教师活动:适当提炼观点,加深学生对实践的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实践的特征,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在思考中增加体悟。

“镜头下的星星”篇

教师:“天眼”建成的时间尚短,预测中的成果还有待时间的沉淀,但是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与星星有关的美丽故事,老师请感兴趣的同学搜集了一些。

(两位学生代表上台分享故事)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感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目的。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便于学生自觉接受、理解、掌握,使学生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星星之火”篇

教师:一个民族,正是有像他这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南老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虽然南老永远闭上了眼睛,但是他却为全人类打开了另一只天眼,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记住南老的话,探索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教学反思

通過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及他的事迹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实践才是认识的基础,探索永无止境的深层次含义,从而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是本课的亮点。但如何在立意高的课堂中也能寻找到贴合学生的切入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

注:本文系南京市教科所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高中政治课教学优化的区域实践研究》(批准号为:D/2016/02/316)的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天眼意图观点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天眼刷“锅”记
观点
高轨“天眼”诞生记
神秘的天眼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