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酒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培养体系研究

2018-06-15 14:41陈为新
职教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酒店业培养体系美国

摘 要:美国酒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历史悠久,教育培养体系特点突出,实践框架十分严密。文章通过对美国酒店本科教育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研究,发现其培养体系随着行业需求的发展而变化,其特点是既满足了行业对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管理能力的要求,同时又兼顾了“通才”与“专才”之间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其对自身定位的专业细分,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既赢得了行业和社会的支持,同时也形成了行业与教育的良性互动。美国酒店本科教育不仅为行业培养了合格员工,而且也为行业储备了未来的管理者。

关键词:美国;酒店业;培养体系;能力本位教育

作者简介:陈为新(1978-),女,江西临川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与酒店教育、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65-07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酒店业急需大量高质量的管理人才,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却以找不到合适工作为由,大多不愿意留在酒店行业。然在酒店高等教育领域起步较早的美国,其酒店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进入了占旅游产业70%投资业和80%酒店业就业[1]。究其原因,乃是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的不同。因此,对美国现有酒店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借鉴与参考将具有重要意义。固然,引进先进国家的成果非常重要,但他国的成果与其实施培养的土壤、环境与社会背景往往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将对美国酒店本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酒店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其教学内容和特点作一概况與归纳,以期从中探索某种规律与经验,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若干借鉴与建议。

二、美国酒店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初期(20世纪20年代—70年代)

美国的酒店高等教育①源自康奈尔大学。1922年9月康奈尔大学在其位于纽约州立农学院内的家政学院设立了酒店专业。该专业设立之初,只有21名学生、一名教授(Howard B. Meek)和四门课程。这个专业在20世纪20年代引起了美国当时最著名的酒店大亨Ellsworth M. Statler(1863-1928)的注意。Statler一向主张“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但1927年,他造访康奈尔校园之后,对康奈尔大学的酒店专业却印象深刻。于是他联合美国饭店业联合会(American Hotel Association, AHA)共同支持该专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Statler基金会捐赠了100万美金用于修建Statler酒店,包括附属的教室、实验室、厨房、酒廊、教师办公室以及36间客房,并交由康奈尔大学酒店专业的学生管理[2]。至此,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酒店管理专业开始被推向了主流的学术领域。

紧随康奈尔大学的脚步,其他一些大学也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纷纷开设了酒店管理的本科专业,这些学校包括普渡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马萨诸塞大学等。到20世纪40、5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休斯顿大学也开始建立相关专业[3]。上述少数大学开设的专业占据了当时美国酒店高等教育的支配地位。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四年制的本科数量才翻倍增长。

截止1950年之前,除了少数几个四年制本科专业,美国酒店教育大都集中于在职技能训练。但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合格员工需求的不断增加,本科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但当时的重点还集中于关注操作知识的传授和商业技巧的掌握。

(二)转型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承上所述,美国的酒店教育是伴随着美国酒店的发展而受到重视的。美国酒店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对于有资质的管理者的需求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增长。至此,行业已无法通过自己的培养来提供足够多的管理人才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于是酒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就70年代以后酒店发展高等教育的背景来看,其又主要适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数量急剧增长。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造就了酒店专业数量的增加,而且也因为行业的复杂性,呈现了细分化的趋势,这就加剧了行业对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已经有了多达175个酒店本科专业,而且大部分都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之间成立的。但在整个1900年至1959年期间,美国的酒店本科总共才15个专业。其后在1960年至1969年期间新增了12个,1970年至1979年间新增了34个,1980年至1989年期间又新增了49个,1990年至1998年期间则新增了39个[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1970-1995年间,美国的酒店本科专业数量得到急剧增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增长最为快速,平均每年约新增5个。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趋于平稳,期间共新增相关专业39个,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

2.课程导向改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主要开设偏重职业技能的课程。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其课程理念和内容就开始发生转变,从原来的技能训练逐渐转向商业课程,同时在课程中加入了行业性的实习项目。到了20世纪80年代,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也即酒店本科课程尽管需要技能和技巧的实训基础,但行业本身却可以消化这些技能,因为行业会比大学更在行。而且在大学课程传授这些特定的技能还会导致课程“职业化”倾向,其对培养具有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的人才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5]。

3.专业细分化趋势。由于酒店的行业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且酒店专业数量的增多,其对学生生源和企业招聘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酒店专业的设置目的大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思考的,其同时采用细分战略,即希望通过重新定位来进一步取得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最终的细分结果是其中一些专业将重心放在学术研究,还有一些专业则把重点转向财务管理、社区学院讲师培养,更有一些专业则倾向于人力资源管理,以确保专业培养符合市场的期望要求。如华盛顿大学聚焦于餐饮业的快速服务市场、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则解决了娱乐与赌场经营的特殊需求、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又以其研究的深度而著名。简言之,对酒店教育进行自身定位、专业细分的思考十分必要,目的是要使教育适应其社会的需要,以保持其有效性的特征。一言以蔽之,教育者必须要设计教育,开发专业前景,由此使学生的持续学习可以改变他们个人的生活、所从事的职业,继而改变他们所在的社会。

4.校企合作日渐紧密。由于行业对人才的渴求,从事酒店服务的企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从事酒店培养的院校。自此,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一方面,酒店企业开始大规模地在校园招聘人才;另一方面,酒店企业亦开始对酒店教育进行经费上的支持及赞助。如有些大学的酒店专业就是以企业的投资人命名的,如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的William F. Harrah酒店管理学院、休斯顿Conrad N. Hilton酒店与餐馆管理学院等。与此同时,有些专业尽管没有以捐赠人命名,但是它们也接受企业对专业的资助,如由企业给学生提供奖学金、师资支持、企业经理给学生当职业导师等。自那以后,企业支持学校教育的形式就开始形成传统并延续至今。

(三)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1.课程继续偏向商业类管理课程。随着酒店行业领域的细分化而带来的复杂变化,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公司的兼并,使得大部分酒店成立了集团化管理的公司,如希尔顿、喜达屋等酒店管理集团。这种兼并趋势造成了企业对毕业生商业技能要求的提升,如要酒店专业的毕业生在加入酒店行业之前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商业和行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相关的竞争力和管理技能[6]。酒店的发展亦影响了酒店教育,它促使了其在课程上进行了重大变革。于是,大学的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开始和技能学校有了明显区别,他们开始既提供操作型的课程也提供商业管理类的课程。具体来说,包含有酒店、食品服务和旅游管理服务的酒店专业课程及其结构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源自家政学和食品服务管理的课程转向以商科为基础和酒店为导向的基础课程[7]。

上述趋势还可以从其所设置的学院名称的变化中有所反映。如美国的酒店专业一般根据其专业所属的学院而分成四种,即独立建院、商学院、家政学院及其他[8]。1992年,106所学院中有44所(41%)隶属于商学院,31所(29%)归属家政学院,27所(25%)是归为其他学院,4所(3.8%)是独立建院。1995年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专业要么设置于其他学院(42%),要么设置于商学院(33%)。其中家政学院减少到19所(17%),独立建院则增加到9所(8%)。而到了1997年,则有更多的专业被设置于商学院(34%)。而其他类型的数量也都有所增长[9]。目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发展中。如根据Shea和Roberts的研究证实,独立建院的酒店专业和那些附属于商科学院的数量从2006年的55%,上升到2008年的70%,到2012年则增加到了74%。相反,附属于其他非商科学院的酒店专业的数量则从2006年的45%下降到2008年的30%,而到了2012年,就只剩下26%了[10]。

2.课程内容兼顾了“通才”与“专才”的培养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酒店专业已开始出现了“通才”与“专才”之辩,也即该专业是要培养适应细分市场的酒店“专才”,还是希望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通才”[11]?为了培养出能够进行分析与思考的酒店经理人,同时考虑到随着酒店行业的细分趋势(如集市管理、展会管理、会议策划、私人俱乐部等)的发展,美国的酒店本科专业开始拓宽他们的课程。也即把培养目标不仅局限于酒店本身,而是扩大到其他领域。换言之,美国酒店本科专业培养将采用通识性教育的培养模式,来教授一些全行业都通用的理论及实践技能。但同时,学生亦必须要有选择地选修课程,并在行业竞争中的细分市场(如酒店、餐馆或会议策划)获取不同的工作经历,来获得一些行业的专业经验(详见本文第二部分的“美国酒店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框架”)。

3.专业认证日趋规范。在此阶段,专业的发展也随着认證机制的日益规范而呈现由第三方评判机构进行认证的特征。由于商科认证的设置较早,设置在商学院内的酒店专业一般系由成立于1916年的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AACSB)进行认证。然而,由于还有一些酒店专业并没有设置在商学院中,因此,美国酒店、餐馆和教育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otel, Restaurant and Institutional Education,ICHRIE)又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酒店本科专业评定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mmission for Programs in Hospitality Administration, ACPHA),对那些没有设置在商学院内的酒店本科进行专业认证,其行业规范化的特征逐渐得以彰显。

总体来说,美国的酒店教育是伴随着酒店业的发展而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到了21世纪,根据美国酒店、餐馆和教育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otel, Restaurant and Institutional Education,ICHRIE)的报告显示,美国已经有127家学校提供了酒店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位教育(不包括各种证书和学历教育)。其中,还有许多主要的州立大学也都能够提供大规模的酒店专业课程,一些专业的招生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人[12]。而这样的增长速度其实意味着酒店的专业培养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只有质量更好,才能提高社会的知名度。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每年出境的游客将达16亿,并总计花费2万多亿美元,而与之相对应的酒店专业人士的培养与需求也预计将会随之得到稳定的增长。

二、美国酒店本科培养体系的实践框架

美国酒店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既包含重要的课程体系,也包含强大的支持系统,这样才确保其培养体系的顺利运转。

(一)课程体系

美国酒店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修与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1.主修与选修课程。主修课程一般占据本科生课程的25-40%,其代表了本科生学习的真正核心内容。选修课程则由学生自由选择,其目的是扩大个人的视野及丰富教育经历。选修课程还可以用来进行高级技能的学习,它虽不是必修课程,但却可以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酒店管理、会议、餐饮、旅游)得到发展并提升专业学习的竞争力。

对于主修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一般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因为专业特点的不同而会有所侧重。大致来说其又有以下五种形式[13]:①技能导向。其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行业的操作技能,技能课亦是专业课程的主要部分(但其对象主要为大专生)。②旅游学科导向。其集中于旅游业的内容,如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也包括商科管理领域的一些课程。③食品和家政学导向。课程设置的重点大多集中在食品科学、营养、食品加工和传送系统、自然和社会科学方面。当然该导向也强调工商行政和管理方面的课程。④工商管理学科导向。专业通常设置在工商管理学院内,因此对管理学课程比较重视,对食品或客房管理课程重视较少。⑤混合导向。这类的专业通常集中了两个或多个专业类型,例如工商管理方向综合了家政学导向等,这类课程通常都设置于独立建制的学院内。

课程设置除了考虑所在学院的特殊情况外,美国现有的酒店本科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还主要基于的是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这种CBE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是指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等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这种方式在美国酒店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中非常常见。以下我们再以20世纪90年代中佛罗里达大学的酒店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变革为例来予以说明[14]。

20世纪90年代,由于行业的变化,对于学生管理技能的需求亦有了新的要求。但中佛罗里达酒店本科专业却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课程,就在1991年遭到了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合并,由此而降为学院的一个专业。这个转变带来了专业课课时的减少、学生生源及质量下降等各方面的问题。于是,该校酒店本科专业的教育决策者们就决定进行课程改革。他们首先邀请了酒店和旅游业的25位高管组成了行业咨询委员会,然后通过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请高管们确定了想招募的2000年级以后毕业的本科生的个性特点、所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最后产生了83种能力要求,而排名前十的能力都是关于通用管理知识的,而非特定的专业技能。如排名前十的能力类别分别是:(1)人事关系处理技巧;(2)创造性思维;(3)财务技能;(4)沟通技巧(包括书面写作和口头能力);(5)服务意识;(6)整体质量管理;(7)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聆听技巧;(9)反馈客户技巧;(10)个人和系统计算机使用技巧。之后他们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组织了第二次头脑风暴座谈会,得出的结论基本类似。

有了对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后,他们接下来开始组织专业教师讨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性质和类型。他们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Q-分类,即把课程介绍分成不同的主题,然后用Q-分类的方法把这些主题进行排序与整理,再然后通过比对去删除多余的课程。这次评估的结果是形成了6门核心课程和3门选修课程。

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对于行业所需的专业特定技能,基本上都由行业内部承担,但许多通用管理类的知识则需要在学校核心课程中去通过教学实现。以六门核心课程的两门客户服务管理Ⅰ和Ⅱ为例。第一门课程也称之为“顾客学Ⅰ”,这是从顾客的角度去研究组织的决策。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华特迪斯尼公司,他们不仅创造了上述术语,而且在这门课程的内容还上给了教师很多建议。第二门课程又称之为“客户-关系管理学”,其结合了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着重于会展和会议的策划。这门课程有多个教学目标,包括口头和书面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合作的案例分析,这些课程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写作能力也是一个贯彻于所有课程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课程的设置都得益于头脑风暴会议讨论的结果。

从以上案例介绍中,我们看到了美国酒店本科专业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紧跟了行业的需求,同时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并借助行业的力量,来精心设计课程。

2.通识教育课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通常被理解为就是人文类的学科教育,其在美国本科教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15]。但实际上通识教育又不等同于人文类的学科教育,因为需要确保学生理解技能,并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这就需要进行通识教育。所谓通识教育就是包括人文、社会、艺术乃至自然科学在内的通识性教育内容。

以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酒店本科专业的通识课程为例[16],其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写作、数学和批判性思维、人文与美术、基础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写作部分则有大学写作等5门课程;数学和批判性思维部分包括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线性代数、微积分、形式逻辑等17门课程。人文与美术部分又主要有各国历史、哲学史、建筑学史、艺术史、音乐等28门课程。基础科学部分主要有生物学、化学、营养科学、地理等32门课程。至于社会科学部分则主要有微观经济学、世界地理、法律与社会、世界政治等21门课程;其他部分也有3门课程,共计有106门课程。在通识课程中,大学对学生选课会有多样性的要求,即在每门课程中会标注有“全球化”和“国内”的字样,学生在选课时必须至少选一门标注有“国内”字样的课程和一门标有“全球化”名号的课程才算符合要求。

3.实践类课程。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要求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实验性学习模式已有很长的历史。酒店行业的实验性学习最早是由美国旅馆业的早期领导者Statler发起,他认为酒店的学生必须要有“亲自做”的经历,如此才能完全明白真实世界中的管理要求[17]。

美国的酒店本科专业非常注重实习,鼓励所有学生毕业之前就获得行业的工作经验,以便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有竞争力。其一般要求学生在四年制学习期间有两个阶段的实习,第一阶段是一般的行业认知实习,即要求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在酒店领域至少实习400小时。第二个阶段是管理实习,其又要求学生在修完专业的实习指导课之后,提前一学期和实习指导老师联系、讨论实习计划,然后在大三或大四学年完成270-540小时的基础管理岗位的实习。这个阶段的管理实习相当于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既有具体的实习课程目标,又有实习期间的平时作业以及与实习论文相关的考核要求。精心组织的实习可以使实习生在实习期内获得最有效的产出,即使得实习生在毕业后能继续在公司留用。学生实习也既可以满足当地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又能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

(二)支持体系

美国大学的酒店专业为了支持其强大的课程体系,亦需要具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如对学生选课、更新课程、科研就业以及来自校友、行业的支持等,如此才使得课程体系正常运转。

1.课程支持系统。如上所述,美国大学的酒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种类繁多,为使学生能在海量的课程中选到合适自己的课程,美国的大学都开发了支持学生的选课系统。其不仅有专门的选课指南,酒店专业还设有专职的选课指导老师,新学期开始后还有专设的选课指导课。学生还可以随时预约课程指导老师,该老师将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和课程要求,并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课程指导老师还随时关注学生的选课和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可能不能及时毕业的学生给予提醒并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尽管课程数量众多,但美国大学的各个学院都设置有课程委员会,以负责对该学院内的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更新,包括设置新课程、更改教学内容等与课程相关的事项。课程委员会成员通常由各个专业的一名教师代表、一名本科生代表和一名研究生代表组成,任期一年。而美国酒店专业的课程还定期接受外部专业协会的认证,以保证专业课程符合行业标准。

2.科研支持。美国酒店专业所在的学院一般设有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任务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支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比如利用数字处理软件来帮助研究者处理数据、帮助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指导,甚至有专门的实习生帮助科研者把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内容的。学校的图书馆也是科研工作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一般每个州的高校图书馆之间、乃至与当地的社区图书馆都形成联网,这样师生不仅可以免费借阅本校的图书,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借阅州内其他大学图书馆的资料(提出申请后,一般一周至十天就可以拿到)。图书馆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馆内资源的宣传,以方便师生进行科研工作。

3.就业支持。美国酒店专业所在的院校基本都设有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该中心的职能亦由过去单一的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举办招聘会以及统计毕业生就业信息而发展到全面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咨询、求职培训、能力测试、修改简历、模拟面试、社交网络等方面,甚至不仅学院有专门的指导中心,很多专业也在课程中设置必修的“实习就业指导课”,并由资深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

4.行业支持。美国酒店专业还经常举办专门的行业专家讲座,并邀请行业嘉宾做讲师。除此之外,美国酒店与旅游业中较大的行业组织还会在与之合作的大学中设置“学生部”。这些行业协会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学生亦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其协会,同时也有机会参与行业组织的年会或研讨会等。行业组织还给学生设立奖学金,如美国俱乐部经理协会(The Club Manag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CMAA)等。

5.校友支持。众所周知,美国高校的校友力量雄厚,这应归結于校友会组织工作的专业性。一般毕业生离校前,学校会鼓励他们保留学校的电子邮件地址,并加入校友群,成为会员。学校的校友会将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校友群网站,这样就可以让校友在校友会网站上创建和交换业务信息。校友会还会定期出版校友杂志,大到介绍校友的业务,小到更新校友的信息。每年校友会和每个校友分会还都制定有具体而详细的工作计划,而通过多年的运作后,校友会和每个校友分会都会在组织活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常规的年度活动,如校友年度长跑等。总之,专门的组织使得校友会有发展职业人脉的潜力,校友会亦乐意加入校友会组织、这样可以关注校友会信息并主动联系,以保持校友和学校的联系。

三、归纳与启示

纵观美国酒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目前的培养体系,不难发现,其本科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同时既满足教育的需求,又兼顾行业的发展。

(一)以学生为本的培养模式

从以上的介绍与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酒店本科的培养模式确实是以学生为本的,其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并尽力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表现为其实施“通才”教育模式,而且在具体的学制上也略见一斑。如美国酒店本科专业在挑选学生时,就尤其注重学生必须具有正确的服务客人的意识和态度。所以,选择热爱酒店的学生入学是酒店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其次,学生入学以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更换专业,使他们具有选择专业的自主权。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对该本科专业的认可与热爱。在进入第二阶段的行业管理实习阶段,基本上都能应聘到初级管理岗位,比如前台经理或餐厅经理等,在经历专业实习指导老师的实习指导后,学生在毕业时将普遍达到了美国酒店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酒店的中高级管理者”并初步具备“行业未来领袖”的潜质。

现在世界正处在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教育系统应培养出既能持续学习,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人[18]。美国酒店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就体现了既让学生成为“通才”又让学生成为专才的特征。

(二)紧跟行业发展思维

纵观美国酒店本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还不难发现,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亦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其一是表现在专业课程的内容变化。虽然美国大多数的酒店专业源自家政学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行业并购之风,其对人才的需求亦从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向企业管理类人才的转型,由此大学酒店本科的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从家政学科转向工商管理学科。这也可以从酒店专业所设置的学院变化而略知一二。其二是表现在专业设置体现了其各自的特点。比如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大学定位在赌场管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定位在游轮和度假胜地管理,这都是借助其独特的地域优势,由此形成了他们在酒店教育上的独特定位。

上述的培养特征也可以看出美国的酒店课程特别强调管理而非纯技能的培训,这和欧洲的酒店培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欧洲的酒店人才培养,特别餐饮和酒水专业,还是比较着重在课程中进行技能、任务和技巧的教学。而美国酒店的课程则直接立足于和酒店有关的企业,课程甚至覆盖整个产业链,即从投、融资、管理到具体的服务运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通用管理能力,又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如此的人才培养不仅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而且也为美国的酒店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总之,美国酒店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呈现特点鲜明、框架严密的特征,其既能满足当前酒店对于中高等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同时也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社会与个人的紧密而有机的结合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就现代中国而言,我们亦正在将要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就使得中国的酒店高等教育需要思考如何培养新型酒店人力资源的问题。其中不仅要考虑数量上的增长,更需要考虑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考虑如何紧密契合行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要。笔者以为,未来的酒店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培养优秀员工,提升更要注重培养一流的管理者,乃至行业的领导者。对此,美国酒店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注释:

①美国接待业专业(Hospitality Program)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旅游行业中的细分市场命名的,即“酒店专业”或“餐饮专业”等。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细分市场的不断增多,亦使得某些具体市场的名称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大部分的“酒店专业”或“餐饮专业”等就以某个细分市场命名的专业开始统一使用“接待业专业”作为其专业名称。美国酒店包括五个专门领域:住宿业、食品服务业、休闲业、旅行业和会展业。但实际上由于美国的大学中已经设有专门的休闲、旅行和会展专业,因此,现实的美国接待业专业主要集中在大学没有开设专业的住宿和食品服务的专业领域并为其培养人才。在中国与之最为接近的即为“酒店管理专业”。由于我国仍统一使用“酒店管理专业”,为便于理解,故在本文中仍使用“酒店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谷慧敏,牟晓婷.中国饭店高等教育的反思[J].旅游学刊,2005(4):32-33.

[2]Altschuler, G.C., & Kramnick I.. Cornell: A History, 1940-2015[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4:25-26.

[3]Barrows, C. & Bosselman, R. . Hospit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M]. New York: 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 Inc.,1999:9.

[4][7]Rappole, C.. Update of the 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Enrollment, Patterns, and Education Models of Four-Year, Master's and Doctoral Hospitality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ion, 2000,12(3):24-27.

[5]Powers, T.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for the 1980s[J].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80:45.

[6]Agrusa, J., Tanner, J., & Coats, W.. Hospitality, Restaura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gree Programs and the Issue of Student Preparednes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2004,16(1):56-63.

[8]Moree, P.J.. University Schools of Hotel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Description[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1983.

[9]Edelstein, S.. The Chro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Four-Year and Post-Baccalaureate Programs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D].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Houston, Houston,Texas, 1993.

[10]Shea, L. J., & Roberts, C.. Compensation Analysis: The 2012 ICHRIE Salary Study[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 2012,24(4):50-55.

[11]Pavesic, D. V.. Hospitality education 2005: Curricular and Programmatic Trends[J]. Hospitality Research Journal, 1993,17(1):285-294.

[12]Lee, M. J., Olds, D. A., & Lee, C. . Why Students Choose a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Program: A Pilot Study of U.S.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 2010,22(3):20-26.

[13][15]Riegel, C.D. & Dallas, M..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Careers in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A guide to College Programs in Culinary Arts. Hospitality, and Tourism[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14]Ashley R.A., Bach S.A., Chesser J.W., Ellis E.T., Ford R.C., LeBruto S.M., Milman A., Pizam A., Quain W.J.. A Customer-based Approach to Hospitality Education.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5,36(4):74-9.

[16]http://catalog-archive.kent.edu/archive/catalog/2016/eh/ug/hspm.html.

[17]Damonte, T., & Vaden, A. G.. Career Decision in Hospitality Management. Hospitalit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Journal[J]. 1987,11(2):51-63.

[18]吳遵民.倡导“成才之路”还是培养“合格公民”——兼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9-13.

责任编辑 吴学仕

猜你喜欢
酒店业培养体系美国
论我国酒店餐饮成本控制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国酒店一枝独秀
浅议现代酒店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