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丽香
现代阅读理论指出,文本的意义,实质上是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对话中逐步建构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目前对话教学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新的景观。”然而,深入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轻视了对话教学的本质与目的,导致课堂对话出现浅表化、空泛化的状态。那么,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开拓学生阅读的心灵空间,引导学生用心灵和作者、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文本的世界之中,就成为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准确把握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本质与目的
无论教师有意还是无意地轻视对话的本质和目的,都是由于教师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意义、对话的目的要求缺乏明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只有准确掌握对话阅读教学的实质和目的,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高中对话阅读教学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实质是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与对话理论,在阅读中坚持“对话精神”,在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四者之间开展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话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要让学生在充满对话性、情境性、实践性、合作性和综合性的语文阅读活动中,逐步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能力。
二、积极引领对话的向度
深入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借个性化解读的名义,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阅读教学中教师霸权的对话、缺位的对话占对话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实质就是在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中,教师缺乏对话向度的正确有效的引领。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对话向度的引领作用,要在明确阅读教学对话的三重向度的前提下,根据每重对话向度的特点和要求切实发挥积极引领的作用,做到不过度、不缺位。
如,阅读课堂上,教师对《囚绿记》有多种解读:有人说,《囚犯绿皮书》是为了庆祝七七事变后的华北民众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精神;有些人则从顽强与执著精神的角度,认为“为生命的尊严作辩护”才是陆蠡的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也有人认为,作者写“囚绿”,目的是想让我们理智地去爱。不管有多少种解读,陆蠡的《囚绿记》这篇文章,都有其原本最想表达的意义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积极的、理性的、不屈的、顽强的。因此,这一对话向度的引领,不能为了多元的解读而把文本的意义延伸到无边无际,当然也不能自我束缚和限制,使对话出现浅表化。
三、优化对话话题设置
阅读对话教学,是围绕话题而展开的,所有脱离文本、缺少语文味的对话都是缺少深度的。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对话资源,拓宽对话的渠道,善于设置有探讨价值的对话话题,引发师生、生生对话,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荆轲刺秦王》一文,在易水,荆轲与众人告别之后却迟迟不肯出发,而太子怕他一时改变主意,便直言快语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荆轲听到之后,对太子十分气愤,并在怒斥了太子后独自离去。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一矛盾点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荆轲迟迟不出发的原因”。学生通过再次解读文本,不仅得出了太子不信任荆轲的真正原因,而且体悟到荆轲那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性格和风骨。这样,教师抓住这一矛盾点,巧设对话话题,使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有效调控引领
真正的对话是动态的、交互的,学生是对话的核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重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理解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阅读。当然,自主与独立并不是“排它”与“自我”,更不是漫无目的,需要教师在对话阅读的实施过程中智慧地加以调控与引导。
总之,高中语文阅讀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话是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有效的对话有助于扩大语文阅读课堂的对话主题,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对话艺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