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他人的读者

2018-06-14 02:03夏振彬王彬戴先任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8年4期
关键词:聋哑真人馆藏

夏振彬 王彬 戴先任

事件要点

因为一条没有被及时看到的短信、几通接起来却没有声音的电话,聋哑外卖员的故事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引起了广泛关注。事件始于网友分享的一段“离奇”经历。他一连接到几个电话,然而每次接听,对方都默不作声、快速挂断。这是恶作剧,还是骚扰电话?直到他清理手机短信时.才恍然大悟——打电话的是外卖小哥.而他是一位聋哑人。

观察角度

原来,聋哑外卖员在送餐前会提前给用户发短信,告知外卖送到时会给用户打电话再挂掉;但因为很多人没及时看到短信,“无声电话”引起不少误会,甚至招致差评和投诉……

“他们太不容易了”“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敬佩”“希望大家能多点理解,多点关爱”……如果不是这个误会,很多人还不知道,原来在庞大的外卖大军里还有一部分残障人士,更无法体会他们在工作中经历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艰辛。暖心的是,当“无声电话”误会解除后,不少人对自己的“任性”差评懊悔自责,而呼吁对聋哑外卖员多一分理解。

面对“无声电话”,在暖心之余其实值得反思的还有更多。

先看技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便利?当前在部分外卖平台,用户会在外卖送达后直接收到来自平台的语音提醒,根本不用外卖员亲自发声;如果此路不通,可以为聋哑外卖员提前录制好相关声音,需要时直接对着手机播放;还有,外卖平台不妨在用户下单时就给个温馨提醒,表明为其提供配送服务的可能是聋哑人士,提醒用户注意查看短信,对他们的特殊状况给予支持……总之,“无声电话”带来的误解和尴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重点在于用人单位对其的暖心、细致,不断为其扫清障碍、创造便利。

再看“意识”。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残障人士活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不断为残障人士就业做加法,很多人得以灵活就业,在电商、微商、物流等领域获得机遇、奋力打拼。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残障人士也是社会劳动力中的重要一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形成这种自觉意识,才能多一些理解、包容,进而营造对残疾人友好的就业氛围、工作环境有所裨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机会”。外卖平台雇用残障人士,引得网友一片叫好。而这也提醒我们,残障人士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激励和引导工作,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选择,让他们在更多的舞台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事件要点

已从四川大学毕业4年的王芬没有料到,因为所学专业“对外汉语”于2012年在教育部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中变更为“汉语国际教育”,她在教师招聘中遭遇挫折。去年,王芬参加河北省邯郸市市直学校教师公开招聘,但其报考的语文教师岗位所列的专业中并不包含“对外汉语”,只有更名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最终她在面试环节被淘汰。

观察角度

教育部在2012年对该专业名称进行变更是事实,但是,具体名称的变更只是表面上的动作,实质上的专业内容是不变的,如此,名称的不同便不会影响相关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的对口工作。这样的话,地方的人社部门和招聘单位就应该兼顾这一实情,不必拘泥于具体专业名称,做出妥当安排。

《河北参考目录》将那几个新旧专业名称并存,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相关学生因专业名称而受限的情况,考虑比较得当,也通情理。可邯郸市的相关单位却恰恰相反,就只认“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个名称,还将名称符合与否作为决定考生去留的关键因素,把原本的“得当”和“通情理”给击碎了。

这样的专业标准设定以及执行,实际上就是在抠字眼,是对专业名称变更遗留问题的错误疏解。只重视表面上的所谓规范,而忽视了考生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这种真正重要且需要细致考量的方面,这本身已处于一种“走偏”的状态。往好听了说,是不懂得合理变通;往实在了说,难掩“死板机械”之嫌。

更无语的是,面对考生和舆论的质疑,当地教育局却回应,注意到了问题,但今年只能这样了,在以后招聘中会注意,下次征求学校意见,给学校建议。只是轻描淡写地表个态,连错也不认,只顾以后,不管当下,明明就是不想为,这还把考生的诉求放在心上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追求又在哪里?怕是不仅没有,还难扯掉“懒政不作为”的标签。说白了,这既是对上面政策的一种曲解和无视,也是对考生的不负责。

专业名称变更所引发的求职遭拒问题,并不是个案。就拿我最熟悉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来说,其名称改为“广播电视学”后,小小两字之差就给诸多学子求职添堵。由此看,正确的疏解点应该放在用人单位招聘专业设定对专业名称变更这一情况的更合理承接上,这便需制度化的细致调整。比如,用人单位的相关设定可以大类专业为主,而整体上,也可用严格细化的规范,促使专业目录在教育部、人社部、高校和用人单位等相关方的备案实现相对统一。不过,这也离不开上下皆“唯实”的合力助阵。

事件要点

近日的一个夜晚,上海徐汇区图书馆自助阅读空间“书香部落”会聚了一群读者,《新闻夜线》主持人臧熹成为这里“真人图书馆”最新的“馆藏资源”。与一般的讲座不同,真人图书馆更重视个体生命经验的分享。臧熹这本“真人书”,分享的是他的航天梦。

观察角度

“真人图书馆”这一概念源起于北欧,它是以个人经历为书,让读者与“出借”各种有特殊职业、兴趣、经历、观念的真人“图书”面对面交流。国内2012年左右掀起过真人图书馆之风,但几年过后,不少真人图书馆因难于维持日常运营销声匿迹。

此次上海徐汇区的真人图书馆开馆有逆势而上之势。真人图书馆注重交流互动,如读者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输入数据库中,形成一本本“真人书”,当阅读率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故事的写作者将被纳入真人图书馆的“馆藏”。

该真人图书馆并不只青睐“大咖”.未来他们将引进“大咖说”“达人秀”“凡人歌”三个系列的“真人书”馆藏资源,分别对应各行各业的专家、匠人、手工艺者和有故事的普通人,这就能避免真人图书馆变成“成功人士”的专场,让普通人也有机会被“馆藏”,这是对普通人的尊重,也有助于丰富馆藏资源,同时也能促进读者与真人图书馆的交流互动,增加读者的黏性。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通过与活生生的人进行交谈、交流,会获得比阅读纸质书更直接的感受。眼下,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宅,人们可能近在咫尺也难以与身边的人沟通交流。真人图书馆则不同,它让人们走出家门、走出心门,能与他人多进行思想与情感的沟通、交流,这有利于治疗人们的孤独症,能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了解和互动,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歧视,增进彼此的信任与了解。

徐汇区图书馆的真人圖书馆令人期待,也希望能够多一些真正激发人与人之间交流欲望的真人图书馆。其关键是面对这个人情淡漠、人与人之间隔膜与设防愈深的社会,人们有更多欲望去倾听与倾诉自己与他人的故事,多与他人、社会“抱团取暖”。从而让社会上无处不是“真人图书馆”,无人不是他人的“读者”,人的孤独、社会冷漠现象变少。

猜你喜欢
聋哑真人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真人秀F2
变色龙
这只铃铛不是猫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