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娟 魏兴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1]。目前,全国约有100所高校开设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业调整后有许多高校教师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杨晓霞等[2]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西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不足,并给出人才培养计划。杨君等[3]以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新专业建设、不同学校专业发展与教学等方面阐述了专业教学改革的课程体系设想和模块构建。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某一专业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如那太音对遥感类课程[4],李文梅等对专业地图学[5],吕君对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范式的研究[6]等。少数老师对某一专业的教学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如朱佩娟等[7]对规划课程CAD的教学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探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展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喜爱和满意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接受偏好,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体系。
采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教学方法与采用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喜爱和满意程度。
选取喜爱度、满意度等指标,喜爱度(喜欢与不喜欢) =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与基本满意)=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对教师授课教学方法与采用考核方式的态度。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从调查结果看(表1),在大一学生中,有18.42%的学生依然喜欢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二至大四学生只有不到7%的学生希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采用案例讨论型教学和启发讨论型教学方式。这一结果说明大一学生还没有脱离以前固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案例讨论型教学,其次是启发讨论型教学。结果说明正在推广的各类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地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加大力度。此外,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诸如:软件学习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上课的老师能多与学生交流,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看着课件给学生授课,这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毫无兴趣去学习;上课与实际案例结合,多给学生发挥机会;系师生相互探讨,分析案例;课前或课后老师发课程清单给学生,课程清单内容为当堂所讲的重点知识点;老师可以多布置实践类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进专业知识;对于启发讨论型教学方式,除学生准备资料以及PPT外,课后能针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相互交流解决问题思路,进行二次讨论。这些意见对于教学方式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考核方式的喜爱度方面(表1),与单一的理论考试相比,学生更喜欢理论闭卷考试与实践作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无论从教学方式还是考核方式均可以看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喜爱,这也提醒老师可以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另外,考核方式的改变上,也要求学校的考试政策更加灵活,赋予老师更多的选择权,让老师有机会、有途径选择更适合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表1 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喜爱度调查结果
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基本满意的态度,而大一、大二学生有15-20%的学生不满意(表2),这也反映出学生对部分公共基础课老师的教学有意见。而大四学生基本接触的是专业老师,不满意度为零。学生喜欢的授课老师:讲课清晰,思路缜密,重点突出;老师热心;课堂气氛好。而不喜欢的老师:教学模式太死板;较少的师生互动;老师讲解不详细;光讲理论,不能获取真知识;应多给实践应用指导;讲课思维太跳跃,对一些学生造成听课负担,没有考虑到兼顾文理;较无趣,容易走神。
表2 对现有老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1)“教”与“学”相辅相成,对于高等教育阶段,教学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学生是最终决定教学质量的主体,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掌握他们喜欢的授课类型,是强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爱好的关键。
(2)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考核方式学生都更关注实践内容的融入,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所在和方向指引,任课教师要把握这个需求,在任课过程中合理的融入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增加相应的实验、实习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3)在考核方式上,要求学校在制定相关考试政策时考虑到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命题方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让老师有机会、有途径选择更适合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1]杨晓霞,杨庆媛,邱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4):211-216.
[2]魏兴琥.基于学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76-79.
[3]杨君,刘沛,周清,王翠红,彭建伟,谢红霞,廖超林.新要求下的农业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34(12):92-96.
[4]那音太.遥感类课程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位及其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149-151.
[5]李文梅,江畅,张海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地图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下),2015(5):23-23.
[6]吕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5-67.
[7]朱佩娟,李艳.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满意度研究——以规划设计CAD课程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3):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