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烽
广东省揭西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广东揭西 515400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使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失语以及肢体瘫痪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临床上认为脑梗死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随着机体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形成斑块,血管重塑使斑块破裂,出血后斑块体积不断增加,从而造成血栓以及血管狭窄等现象。若在斑块形成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2-3]。同时张绍刚等专家提出,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具有一定关联[4]。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非脑梗死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50例,女46例,年龄42~71岁,平均(58.3±2.4)岁;对照组男47例,女41例,年龄43~72岁,平均(59.1±2.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研究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的血脂情况比较( ± s,mmol/L)
表2 研究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的血脂情况比较( ± s,mmol/L)
组别 n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组 51 5.7±1.8 2.8±0.8 1.5±0.4 3.7±1.2血清尿酸正常组 45 5.4±1.7 1.7±0.5 1.7±0.5 2.8±0.9 t 0.836 7.952 -2.175 4.112 P 0.405 0.000 0.032 0.000
纳入标准[5]:(1)研究组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以及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均经过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依从性较好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2)合并其他严重肿瘤或者神经系统感染者。(3)具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清晨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取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9 ~ 13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枕头置于颈部后方,使患者颈部完全暴露,扫描双侧颈总动脉,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检测有无斑块,并观察其斑块状况。
记录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尿酸以及血脂水平,分析血清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按照我国血清尿酸水平标准判定[6]:男≥420.0µmol/L,女≥360.0µmol/L属于高尿酸血症。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数值<1.0mm分为正常组,数值在1.0~1.5mm之间分为增厚组,数值≥1.5mm分为斑块形成组[7]。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看出,研究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 ± s)
组别 n 血清尿酸(µ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研究组 96 362.4±16.5 1.5±0.4对照组 88 283.6±12.7 0.8±0.2 t 36.063 14.805 P 0.000 0.000
经过观察研究组患者血脂情况看出,其中两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尿酸血症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血清尿酸正常组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血清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过观察研究组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看出,其中正常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比其他两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比较( ± s,µmol/L)
表3 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比较( ± s,µmol/L)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组别 n 血清尿酸正常组 28 315.2±16.7增厚组 35 358.5±19.2*斑块组 33 390.4±23.5*F 105.74 P 0.000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我国脑梗死发病率日趋增长,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受到医疗界相关人士广泛关注。脑梗死是指患者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形成斑块,临床上可经过观察斑块状态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8-9]。
临床上认为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过度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均属于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武广晔等[10]认为高尿酸血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转归情况。随着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加,直接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尿酸属于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若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高时,极易使尿酸结晶析出后堆积在血管壁中,可能直接牵连血管内膜受损,造成炎症反应,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且高尿酸可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产生过氧化反应,伤害内皮细胞,并被脂质激活,从而分泌内皮素以及粘附因子,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11-12]。结合本研究结果看出,研究组血清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提高(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内膜中层厚度明显较正常者提高,可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其中高尿酸可能影响患者血脂代谢障碍,尿酸在肾脏内大量堆积,使其肾功能逐渐衰退,分泌大量高密度脂蛋白,而载脂蛋白A水平减少,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堆积,明显促进高密度脂蛋白产生氧化反应,牵连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粥样硬化成为患者脑梗死疾病产生的基础[13-14]。从上述表格中看到,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血清尿酸正常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血清尿酸正常组低(P<0.05);且脑梗死患者中内膜中层厚度正常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较增厚组以及斑块组低(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并属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伤害内皮细胞功能、粘附血小板以及刺激平滑肌等方式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15]。因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清尿酸可成为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关联性,其中血清尿酸检测可广泛应用于脑梗死诊断中,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1] 许寅宏,徐恩,林清原,等.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24-1126.
[2] Cohen,Elad,Aviram,et al.Huma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protein components decrease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rate in macrophages through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regulation[J].Biofactors,2015,41(1):28-34.
[3] 余勇,袁肖征,胡中文,等.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352-354.
[4] 张绍刚,吴均超,符秋宗,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a)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7):14-16.
[5] 陈孝丽.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6,5(2):117-119.
[6] 林春艳,吕原峰,张治东,等.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1):67-69.
[7] 靳宗伟,党福欣,代金占,等.血清尿酸、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6):14-16.
[8] Thornhill RE,Lum C,Jaberi A,et al.Can shape analysis differentiate free-float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thrombus from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patients evaluated with CTA f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Acad Radiol,2014,21(3):345-354.
[9] 顾汉沛,葛剑青,王光胜,等 .血浆 Lp-PLA2、HCY、尿酸与血脂对稳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5):613-616.
[10] 武广晔,田亚琼,黄娅,等.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8):1247-1249.
[11] 徐东升,韩利坤,胡玲玲,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2):124-127.
[12] 葛叶波,占刘俭,陈英,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867-870.
[13] 张艳茹,张丽敏,曹向辉,等.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4):265-267.
[14] 韩西娟,任守英.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36-39.
[15] 冯小云,莫雪安,覃华宏,等.梅毒性脑动脉炎性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7):66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