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威,王长荣
(1.贵州省黎平县龙额镇农技服务中心,贵州 黎平 557300;2.贵州省黎平县农业局能源办,贵州 黎平 557300)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加强技术的创新,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水稻种植而言,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而且还是确保我国农业稳定的主要技术,因而必须在抗病技术上不断的创新,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较多,若忽视对其的处理,将给整个水稻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进而影响种植效益,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其的分析,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处理的针对性。目前在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稻瘟病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其特点是发病时间与发病部位无规律可循,因而在防治难度上较大,而如果忽视对其的处理,又将导致水稻减产,影响大米的质量。结合水稻日常生产的情况来看,常见的有苗、叶、谷粒类的稻瘟病,尤其是给稻穗颈部与稻节部位造成较大的危害。初期病害的稻节中有着诸多黑色小点,若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就会导致稻节上的黑点越来越多,情况也会变得恶化,对水稻正常生产带来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其绝收。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其生产环境中的湿度与光照度对其来的影响较多,所以,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就是确保其光照度充足的基础上,确保其湿度适中,并在种植水稻前,在药水中需要做好浸种工作,以促进种子自身抗病能力的提升。而在播种环节,应采用健康的壮苗来栽植,并加强对其的施肥管理,强化病虫害的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对病害进行控制,确保其防治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图1 稻瘟病
图2 纹枯病
图3 细菌性条斑病
此类病害也是由于真菌导致的病害,主要是在水稻茎秆和叶子上出现斑点,其主要与种植密度以及施肥情况相关。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应切实加强对其种植密度的控制,并确保施肥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并加强对病害的喷药防治和避免病害蔓延的情况出现。
此类病害属于植物检疫性的病害,对叶片带来的危害最大。病害最初是暗绿色的水浸小斑,但是随着在叶脉之间的扩散,从暗绿色变成黄褐色细条斑,大小是1毫米×10毫米,病斑的两端为浸润类绿色,病斑中有诸多串珠状的黄色菌脓,在干后成为胶状小颗粒。严重发病时,条斑融合为不规则的黄褐色到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图1、图2和图3分别是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症状。
目前,在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类型较多,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能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在水稻种植抗病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我们切实朝着环保、绿色方面的发展,因为在当前绿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下,为减少农药的使用,必须切实在抗病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从2018年全年的水稻防控趋势来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18年全国的水稻病虫害面积将高达13.2亿亩次,所以为促进重大病虫害防治出率目标和总体防治效果有效的提升,切实满足绿色防控的需要,需要提高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面积,实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零增长的总体目标。作为基层农技员,需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加强对稻农的种植技术指导,切实加强病虫害预防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对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应在抗病新技术方面加大对其的开发与创新力度,才能更好地研发出更多与本地实际需求相符的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其产量,同时兼顾其绿色环保性。
针对目前农业部推广的各种水稻抗病新技术,首先农技员要加强对其的学习,并在试点中,结合实际加强对其的应用,结合其试点的效果,采取从点到面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推广和应用,才能确保抗病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
在整个抗病技术创新中,不仅要加强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比如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打造生态工程、稻鸭共育等措施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对关键时期的药剂防治进行控制,确保种子处理得到普及,实施带药移栽,强化穗期保护等技术措施,以不断的促进种植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其抗病性能,从根本上促进产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水稻种植中,常见的抗病技术较多,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对其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在抗病技术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才能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