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晶 李金庭 叶嘉辉 陈甘海 莫海军 林燕金 李笑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东莞 523960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多由颅脑疾病(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所致,上述疾病的发生致使颅内容物体积增大,颅内空间相对变小,致使颅内压增高,并引发诸多临床症状[1]。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疝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对颅内压进行有效监测对其临床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3]。近几年,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鉴于此,本研究纳入48例颅脑损伤患者,探讨TCD在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本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8~63岁,平均(38.65±7.56)岁;9例为摔伤,21例为意外车祸伤,18例为建筑工地压砸伤;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并无其他合并症或脏器损伤,剔除超声无法穿透颞窗病例;本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全部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前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初步对症性处理;全麻下行常规开颅手术,将脑外伤所致的颅内血肿、损伤脑组织等清除干净,术中将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美国强生公司生产)放置于病灶旁脑硬膜下或脑实质内,最后以骨瓣去除或复位术结束开颅手术,术后将传感器探头连接至Codman(美国强生公司生产)颅内压监护仪,行床旁监护。手术第2d,在患者床旁应用由美国SonoSite公司生产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M-Turbo,发射频率2MHz)经患者颞窗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采集患者的频谱图像;为患者行超声检查时,由专人负责记录当即颅内压值,并做好病情恶化应对措施。
根据颅内压分级标准[4]分组:(1)颅内压正常组,12例,5mm Hg<颅内压< 15.0mm Hg;(2)轻度颅内高压组:11例,15.0mm Hg≤颅内压< 20.0mm Hg;(3)中度颅内高压组:14例,20.0 mm Hg≤颅内压<40.0 mm Hg;(4)重度颅内高压组:11例,颅内压≥40.0mm Hg。
手术第2天,统计全部患者的MCA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参数指标: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s-Vd)/Vs,搏动指数(PI)=(Vs-Vd)/Vm;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的频谱图像差异。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轻度颅内高压组的频谱图像与颅内压正常组的图像基本一致,中度颅内高压组TCD频谱图像中部分D峰前切迹加深,重度颅内高压组S2峰下降速率加大,S1峰更加尖锐,呈现单尖峰状。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压明显增高症状,均给予TCD复查及对症处理,其中颅内压正常组、轻度颅内高压组各2例,中度颅内高压组8例,重度颅内高压组3例。见图1 ~ 5。
图1 颅内压=13.0mm Hg时频谱图像
图2 颅内压=17.0mm Hg时频谱图像
图3 颅内压=33.0mm Hg时频谱图像 中度颅内高压
图4 颅内压=37.0mm Hg时频谱图像 S2峰变低
图5 颅内压=48.0mm Hg时频谱图像 单尖峰(即S1)状
表1 各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 ± s)
表1 各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 ± s)
注:t1、t2、t3分别表示轻、中、重度颅内高压组与正常颅内压组比较
分组 n Vs(cm/s) Vm(cm/s) Vd(cm/s) RI PI颅内压正常组 12 129.15±28.60 89.26±18.90 65.62±7.39 0.47±0.06 0.71±0.11轻度颅内高压组 11 121.02±21.48 78.51±11.40 60.49±10.83 0.53±0.08 0.80±0.12 t1/P 0.765/0.0628 1.632/0.065 1.154/0.137 2.046/0.055 1.877/0.061中度颅内高压组 14 127.01±21.35 53.71±17.49 38.50±12.36 0.57±0.08 1.63±0.65 t2/P 0.218/1.022 4.983/0.000 6.640/0.000 3.554/0.001 4.830/0.000重度颅内高压组 11 110.42±29.88 36.30±12.95 18.68±9.89 0.76±0.15 2.90±1.35 t3/P 1.536/0.073 7.765/0.000 12.969/0.000 6.267/0.000 5.611/0.000
Vs、Vd、Vm均随颅内压的增高而下降,下降幅度Vd>Vm>Vs,而RI和PI随颅内压的增高而上升。见表1。
TCD是一种新型颅内压监测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关于该监测技术的报道,相比于临床常用的脑实质/脑硬膜外测压、脑室测压等有创性颅内压监测技术,TCD更具临床应用优势,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5-6]。主要原因在于TCD行颅内压监测无需开颅监测,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减轻患者疼痛与负担,同时也避免了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多种并发症,患者更愿意接受这种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7]。
本研究结果显示,颅内压正常组频谱图像表现与健康人群的典型TCD频谱图像基本一致(图1)。颅内压越高,S1峰越趋于尖锐,而D峰则越是降低。颅内压轻度升高时,其TCD频谱图像相较于颅内压正常组,并无明显变化(图2)。颅内压中度升高时,TCD频谱图像中部分D峰前切迹加深,且呈不规律性加深(图3),所以,当观察到部分D峰切迹加深,可能提示颅内压已明显升高,甚至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颅内高压,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明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性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8]。TCD频谱图像走向对应着心动周期,下降支切迹则提示主动脉瓣关闭,此时主动脉血液向左心室方向逆流,当主动脉回缩,脑血管血流速度历经心脏收缩期后再次加快,因此TCD频谱图像上便出现了D峰,实际上是一个舒张期峰[9-10]。颅内压中重度升高时,对脑血管造成压迫,使TCD对心动周期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敏感度明显降低。所以,当观察到S2峰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图4),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至中重度。颅内压重度升高时,Vd显著下降,近乎为0,频谱中S2峰逐渐降低,且随着颅内压继续增高S2峰和D峰逐渐消失,呈现单尖峰状,即只有S1峰(图5)。所以当频谱中S2峰消失,仅有S1峰(单尖峰状)时,表示患者已出现重度颅内高压,必须马上采取综合性降颅压处理措施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术后因颅内压升高复查TCD,其图像显示与重度颅内高压组患者TCD频谱图像基本一致。观察TCD各项参数变化,Vs、Vm、Vd均随着颅内压的增高而逐渐下降,其中Vd的下降幅度最小,差异并不显著;PI、RI随颅内压增高而出现依赖性上升。重度颅内高压组中Vd显著下降,与正常颅内压组比较,轻度颅内高压组RI、PI、Vd、Vm、Vs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颅内高压组Vs的变化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重度颅内高压组RI、PI、Vm、Vd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杨立丰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应用TCD对颅内高压进行监测,只有当颅内压较高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中Vs对颅内压变化敏感性较低,不能作为颅内压改变的反映指标。所以当TCD参数提示颅内压开始增高时,实际上颅内压已经较高,此时需行头颅CT复查,明确颅内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降颅压治疗[12]。
综上所述,采用TCD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有其明显优势,对颅内压监测有着积极意义,当颅内压明显增高时会作出提示,且相比于血流动力学参数,频谱图像更加直观反映颅内压变化情况,但不足之处是TCD无法在颅内压早期升高时作出明显的提示,不能为早期颅内压增高提供诊断依据。
[1] 安红伟,王群.经颅多普勒无创性监测颅内压的研究进展 [J].医学综述,2013,19(20):3766-3768.
[2] 赵恺,王胜,牛洪泉,等.TCD在监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18(3):101-103.
[3] 孙世心,何颜霞.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无创颅内压监测中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11):826-830.
[4] Cardim D,Czosnyka M,Donnelly J,et al.Assessment of non-invasive ICP during CSF infusion test: an approach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J].Acta Neurochirurgica,2015,158(2):1-9.
[5] Wakerley B R, Kusuma Y, Yeo L L L, et al. Usefulness of Transcranial Doppler‐Derived Cerebral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J].Journal of Neuroimaging,2015,25(1):111-116.
[6] 李跃群,宋国红,刘尚伟,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的应用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5):442-445.
[7] Yohanna K,Wakerley BR,Sarkar N,et al.Transcranial Doppler Derived Pulsatility Index is a Reliable Marker for Monitor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3, 36:50-50.
[8] 何立华,何立明,任彦斌. TCD监测脑血流及脑血管反应性在脑损伤病人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9):1033-1036.
[9] 江志静,李兵,胡世颉,等.经颅多普勒在颅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监测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13(5):434-437.
[10] 邢英琦.专题综述: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4,9(3):197 .
[11] 杨立丰,王守臣,徐小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70-2771.
[12] 杨立丰,王守臣,徐小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脑外伤后椎基底动脉痉挛动态监测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347-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