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摘 要: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如不改变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珍珠,也未必能“点石成金”。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知爱行爱”的学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情感教育
一、做有温度的教者
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最起码的天职的人,不求面面俱到,至少对所任教的班级,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摸索学生的性情,了解生活和学习上有特殊情况的孩子及家庭,这看似是一个很平常的做法,但其实是彰显一个老师爱岗敬业的前提。爱这份职业,才能把它当成事业。一旦教书成为自己的事业,便真正的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的点滴,喜忧,哀惧,冷暖,爱憎等等才能真正融入老师的血液。
“南风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这则故事,小而启迪生活。当下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教师那样,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老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但不代表老师无计可施。我们完全可以转变思路,无需体罚。体罚是一种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好的那一种,一定不是责打。
记得以前教过一个学生,由于家庭的缘故,父母离异,孩子厌学情绪很高,不敢回答问题,更不要提和老师交流了。班里的同学也比较疏远他,渐渐地脾气暴躁,连作业也不写了,更甚至面对课代表的批评,他一气之下把语文书考试卷全都撕了。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此情此景,语文老师内心先是气愤,然后是同情,最后竟是自责。他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竟过早地背负家庭的苦果和重负,迎来的是本不该属于他的童年。于是,老师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一次班会课上极力地表扬了这个孩子,并买来胶带号召全班同学,把他气愤之余撕坏的语文书,试卷给他粘了起来。从那以后,孩子完全变了,他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巴特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二、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看着一双双主动求知的亮晶晶的眼睛,我们听到了真正属于孩子的怒放的心。一张张昨天还是木然的脸今天却变的生动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们已找到了一片开启孩子心灵的新钥匙。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亲身经历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师生共同搭建丰富的情感世界。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美。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审美陶冶,思想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把具体的信念转化为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比如手工课做一些自己拿手的小礼物,送给父母老师等;参观敬老院,献爱心等。总之教育,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每个学期可以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养花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沉稳的性格。教者的大胸怀,决定了学生的情感境界。
三、爱,是一次平等的旅行
作为教师必须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承担的工作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在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只有认识到位,并树立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才能热爱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有爱心,是增强班主任角色魅力的重要一环。班主任的爱心应体现在从心底里关怀学生,从行动上帮助学生。要把爱心与教育统一于尊重学生的自由爱好、愿望和选择之中。许许多多优秀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真诚之心。有爱心作基础,老师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人;有了爱心作基础,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学生;才能像对待优秀生一样平等地对待后进学生,给予这些学生以心灵的呵护,宽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深处上进的愿望,帮助他们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不接受差生的说法,他只是被放错了地方的金子。当所有人都向一个成绩有偏颇的孩子投去质疑与不屑的目光时,请老师能平等的和一个孩子站在一起。像妈妈的亲切,像老师的鼓励,像姐姐的叮咛,像亲人的呵护。即使这样,他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若干年后,想起这段读书的岁月,依然可以温暖一个孩子心。至少可以帮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择一城而居,爱一群人为乐,守一份事业终老。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
参考文献:
[1]赵冰倩.以情感之眼看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余文锦.青少年生命情感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