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勇
【摘要】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分割开来。德育需要建立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师德教育 道德水准 自身素质
德育需要建立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因此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就应增强德育意识,将德育要求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引入课堂教学的目标中。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应渗透德育工作,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
一、师爱是德育的基础。
所谓师爱,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关心、真诚、热情、尊重、理解、信任和严格要求等诸多师德行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学生因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而乐于接受其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关心和尊重,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去亲近学生和他们交知心朋友,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教师摸清学生的思想脉络和症结,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和方法进行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最佳的德育效果。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真理。在共同探索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清除心灵上的不纯之处,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时代期望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改进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德育教学要从文明礼貌抓起。礼貌的本质是尊重人,它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合作、互助、和谐的关系。尊重人应从师生之间做起。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学会尊重教师,尊重同学,尊重他人,文明习惯的培养才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做起。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要与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加强联系,形成教育网络,发挥整体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呼唤、能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忠于职守,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做人的起码准则,也最体现德育工作的成果。学校要让学生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在师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改进师生关系,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在德育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加强管理。对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学校教育毕竟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每位教师又同时是一个德育工作者,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学生德育管理的关键。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在世界有竞争能力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格魅力。
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师德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从德智体诸方面去培养学生,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每个环节。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维护集体利益,关心他人,克己奉公。成为一个对人类有所作为和贡献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征服自然、建设祖国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创造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德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兼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于一身。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博闻强识知识丰富的人,一个思维敏捷而周密的人,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要通过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等形式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广泛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為人师表,在向学生传授道德的基础上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给学生如何做人,以自身的规范行为熏陶感染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应是一个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人。
总之,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以情感为基础,先有感化后有理喻,通情才能达理。教师要有爱心。在思想学习关心,生活常事上体贴,要热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学生的本质和主流充满信心,诚心接受学生的不足,并耐心的帮助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