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界
摘要: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的“一把手”,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乡镇党委书记的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育管理和培训与实践相脱离、工作机制和制度不完善、不善于协调关系和统领全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要想使乡镇党委书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必须在强化教育培训、改进任用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班子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自身素质
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的“一把手”,其能力大小、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同时还影响党的形象和声誉。在中央下大力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地方经济的繁重任务,对乡镇党委书记把握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对于乡镇党委书记来说,带领地方百姓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目前有不少乡镇党委书记抓经济工作的视野不宽、思路不清、办法不多,不利于善于抢抓机遇,缺乏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精神。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些乡镇党委书记面对经济困境常常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对乡镇党委书记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加强文化建设需要以人为本,但有的地方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文化建设需要全面协调发展,但有的地方重单项建设,轻整体建设;文化建设需要长期不懈地抓,但有的地方重阶段性抓,轻长期连续抓;文化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相融合,但有的地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脱节,不善于将本地特色文化做成品牌转化为生产力,不善于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搞好本地文化建设。
(三)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乡镇党委书记把握依法执政规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得不透,常常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虽然热情高、干劲足、决心大、动作快,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更差。二是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不善于依法行政。有的民主意识不强,该实行民主的没有充分体现民主;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处理矛盾纠纷不以法服人、依法处事,而是以权压人,简单粗暴,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不断,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不愿依法行政,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常常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导致领导班子内部矛盾重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复杂多样的群众利益诉求,对乡镇党委书记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建设和谐农村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突出表现为:一是群众观念不牢。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只依靠上级不依靠群众,疏远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二是群众感情不深。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思想上不尊重群众,感情上不贴近群众,行动上不深入群众,听不到群众心声,与群众产生隔阂。三是关心群众利益欠缺。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不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怨什么,凭主观臆想办事,漠视群众切身利益。
四是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弱化。对群众矛盾纠纷处理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做工作不够耐心细致,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使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许多上访事件就是由此而生。
(五)中央提出的加强班子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对乡镇党委书记把握班子建设规律、增强抓好班子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一是乡镇党政“一把手”关系不和。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影响了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乡镇长把政府范围的工作当作自己的领地,不容乡镇党委书记过问,缺乏配合互动的意识。二是发挥班子集体作用不够好。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不善于协调关系,统领全局。三是解决班子自身问题能力不够强。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对班子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该提醒的不提醒、该制止的不制止,追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深。
二、影响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提高的原因分析
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中存在的执政能力不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组织部门工作不力方面的原因,还有体制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只有对存在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探索出加强乡镇党委书记能力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教育管理和培训与实践相脱离
主要表现为教育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目前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核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目前,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具有年纪轻、思维活跃、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阅历较浅,实践经验少,未经多岗位锻炼,驾驭全局、协调关系、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以及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这也是组织部门在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教育培训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工作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一是乡镇党委书记选用和“出口”
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群众公认”还没有真正成为乡镇党委书记“能上能下”的重要评判标准,导致群众满意、能力强的干部上不去,而群众不满意、能力差、工作不胜任的乡镇党委书记,不到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很难“下”。
二是调整交流机制不够完善。有的调整太频繁,有的交流不规范。许多地方不是根据乡镇党委书记的政绩、能力以及乡镇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交流,存在平衡、照顾的现象。三是有关管理乡镇党委书记的规范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群众满意度测评、民意调查等长效机制。有的地方名义上建立了各种制度,但实施起来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不善于协调关系和统领全局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一把手”,在班子中担当着指挥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应该具有统领全局工作的能力,善于协调各种关系,推动全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有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习惯于“大包大揽”的办事方式,民主作风差,往往个人说了算,做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难免与乡镇长产生磨擦,影响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受到副处级干部职数的限制,除极少数表现出色的乡镇党委书记能够得到晋升外,绝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的职务难以提拔,即使交流到县直单位,往往也得不到重用。这种职位晋升上的“天花板现象”(即看得见但够不着),客观上会影响到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状态、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会对乡镇工作产生或大或小、或显性或隐性的负面影响及危害。此外,经济激励难到位,也是影响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镇,乡镇党委书记较低的工资收入、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不易解决的实际困难,都会影响到乡镇党委书记的事业心和积极性。
三、加强乡镇党委书记能力建设的对策选择
提高乡镇党委书记执政能力是固本强基工程的关键所在。要想使乡镇党委书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一)坚持强化教育培训与严格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的自身素质一方面,培训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的党性修养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意识,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要务”
的自觉性,提高其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方法上,要坚持主阵地与多课堂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调查研讨相结合。相关部门可以党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拓宽渠道,与普通高校联合培训,也可委托培训。在培训管理上,应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和用优制度,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培训工作要适应岗位职责需要,着重提高乡镇党委书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是互补性锻炼。可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互相交流锻炼,使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使贫困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的能力,增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责任感。二是见习性锻炼。可组织选派贫困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到经济发达的同类型地区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借鉴他人经验,提高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能力。
三是补课性锻炼。可让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乡镇党委书记到上级综合部门进行锻炼,提高其把握全局、宏观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从机关下派到乡镇拟任党委书记的人选,应经过一段时间副职岗位的实践体验,逐步进入一把手角色,缩短其能力与岗位职责的适应期。
(二)坚持严格程序与改进任用方式相结合,确保政治强、本事大、作风硬的人才充实到乡镇党委书记队伍中来首先,必须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充分发扬民主,真正把群众信得过的人推选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来。要认真落实群众对选用乡镇党委书记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把人选准选好。其次,必须克服凭印象“点人头”的弊端,严格程序用好人。党委会讨论干部任用,必须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再次,必须克服“近亲繁殖”、平衡照顾的弊端,推进交流配好人。应重点调整交流三种类型的乡镇党委书记:一是互相拆台型,即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不团结、互相拆台的;二是平庸无为型,即那些任职时间较长但政绩平平,工作缺乏冲劲闯劲,精神状态萎靡不振的乡镇党委书记;三是结构欠缺型,即年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组合不合理的党委书记。
(三)坚持优化工作环境与完善配套政策相结合,为乡镇党委书记提高执政能力营造高效施政的环境首先,要注重政策配套,实行责任与权力对等。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管理体制的调查和研究,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结构,尽可能做到乡镇党委书记的责任与权力对等。对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众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现状,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确保责任真正到位。其次,要注重实事求是,实行负担与财力相适应。要“放水养鱼”,适当增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适当加大税费在乡镇的留成比例,培育乡镇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注重优化环境,实行服务与管理互动。在任命垂直管理的站所负责人时,要重视乡镇党委的推荐权、建议权,同时发挥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监督作用。
(四)坚持落实个人责任与搞好集体领导相结合,努力增强乡镇党委书记抓自身、领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乡镇党委书记的职责,切实搞好相互配合。其次,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使党委/政府分工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再次,要发挥乡镇党委书记“一把手”的表率作用,建设战斗力强的党政班子。一把手要当“班长”不当“家长”,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带动、凝聚好一班人。
(五)坚持注重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促使乡镇党委书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约束施政行为的自觉性首先,要科学考核实绩。要根据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以实绩考核为重点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施政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其次,要充分运用考核成果,激励乡镇党委书记自觉勤政。在精神激励方面,对那些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要及时表彰宣传,授予其荣誉称号;在政治激励方面,对执政能力强的乡镇党委书记,应予以提拔重用。对在乡镇工作十年以上、表现好的乡镇党委书记,可给予提高职级奖励;在物质激励方面,可根据各地的工资水平和财政能力情况,探索统一发放乡镇干部尤其是党委书记的年薪工资。对在经济条件较差乡镇工作的的党委书记,可考虑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补助。对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党委书记,可考虑给予重奖。再次,要强化管理监督,促使乡镇党委书记优政廉政。应通过采取各项举措,努力促使乡镇党委书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使其成为乡镇工作的合格带头人,为固本强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构建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