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超 鲍健波 夏春燕
[摘 要]文章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和全球价值取向的角度得出和谐价值观,从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以及三地各自发展需求差异性的角度,论述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一带一路”价值观;和谐;文化产业;京津冀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50
通过在文化产品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将本土文化向外传播,能够获得别国的文化认同,不仅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大限度地争取国际话语权。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不仅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也体现出全世界的普遍认同。[1]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8]和谐,不仅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9-15]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和谐的价值观更是产业整合,产品创造的核心理念,对于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 和谐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经过中国共产党提炼的新时期思想精华。在国家核心价值观层面,宏观地概括了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和谐观的总宗旨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的远景和需求。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新时期伟大征程中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创新。和谐观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理念。
和谐理念具有鲜明的“新时期”特色。一方面,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跨越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的矛盾,和谐的理念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同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的国际环境变化多样,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国际间的互信水平降低。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中国政府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利益共同体、命運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旨在重新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国内的过剩产能,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在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和谐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关于和谐思想的经典论述,见于道家与儒家思想精华。
在道家思想中,追求人与天和,即“天人合一”。道家思想推崇摆脱尘世的种种外在枷锁,返璞归真,与自然在“道”的统一下合为一体,以通晓宇宙之真理,生命之真谛。“天人合一”便是一种“无我”“忘我”的理想,一种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追求。道家的和谐思想左右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世界观。它启发华夏子孙探索生命之无穷,形成超脱、超越之人格。道家的和谐思想也衍生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价值品格,使追求意境之美贯穿于诗、书、画、乐等文艺创作和艺术审美的始终。总之,道家的和谐思想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的智慧。
在儒家思想中,追求人与人和,即“和而不同”。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社会、族群的和谐,核心范畴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中庸之道。和谐的精神观念,外化成“仁”“义”“礼”“智”“信”的处事原则,目的就是让社会各成员之间能够和谐共处。从“施仁政”“与民同乐”“民为贵”等理想的施政纲领中,体现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和谐理念;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理想的为人准则上,体现出个体平等基础上的仁爱、共生理念。儒者精神古往今来已扎根于中华民族的骨髓,刚健、正义、中庸、宽容的君子人格,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毕生追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和谐观念,在儒道互补的源流中流淌至今,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核心理念,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
3 和谐是全球价值取向的最大共识
和谐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在东西方文明中都能梳理出思想发展的脉络。自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以来,西方形成了完善的科学、理性、人文关怀的思想品格,衍生出“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念。虽然,在具体的意识形态领域,以资本主义自由化为主导的思想观念与消除剥削、消除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存在差异。但在求同存异的原则指导下,探求西方和谐价值观念,发现在最本源的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的追求,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理想是一致的。和谐的思想,能够在世界范围实现最广泛的认可。中国的和谐观念与西方普世价值在普遍人性上并不矛盾。
和谐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指导在尊重他国国情、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加强互信,包容合作。
4 和谐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理念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依,民俗相通,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与人文背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和谐价值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京津冀三地面对相同的制度问题。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固有的体制、机制不能继续适应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三地同时需要继续将改革彻底推进。这是历史发展带来的必然机遇。因此,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制度建设层面上,三地共同解决现有体制的弊端,使三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
第二,京津冀三地面对相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煤炭、钢铁行业的过度依赖,虽然短期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水、土壤的污染。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显然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当务之急是加速三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北京的人才、技术优势资源,天津的制造业优势资源,河北的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为三地实现优化配置,互通互补提供了必然条件。
第三,京津冀三地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相融相同的人文基础。地处华北平原腹地的京津冀三地,自古以来是北方文化的传承者。燕赵文化特色为京津冀三地赋予了豪爽和豁达。然而,三地各具民间特色。北京彰显了千年帝都的博大精深,天津极具市井繁华的景象,河北富有祥和厚重的底蕴。但三地人民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从北京曹氏风筝、天津杨柳青年画、河北武强年画这三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中体现出对吉祥、家国兴旺的愿景;从京剧、相声、评剧中表现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情趣。京津冀三地传统民俗文化虽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但体现出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就是对国家、社会、居民和谐、繁荣的追求。
5 和谐是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观念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产业的竞争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在于将三地的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的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识别度。在最新公布的《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中,北京市重点企业27家,天津市重点企业10家,河北省重点企业1家,北京市重点项目18项,天津市重点项目6项。在总量上,京津冀三地居于全国前列。然而,京津冀三地的格局却极不平衡。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天津市作为直辖市,也拥有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相比之下,河北省的文化产业稍有逊色。针对这一现状,和谐价值观应着重作用于指导京津冀三地成立跨地区的产业合作平台,用以整改各地的资源,共享文化产业信息。目前,已成立的多家平台机构,如京津冀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京津冀设计产业联盟等已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凸显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价值。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所经地区文化多样,其中包括东南亚-南岛文化圈,中亚-突厥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中东-穆斯林文化圈,地中海-希腊文化圈,东欧-斯拉夫文化圈。人文背景差异导致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然而,解决“重口难调”的问题,只能从最本源的价值理念入手。京津冀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应注重挖掘普适性的文化观念——对和平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至善的信仰,获得最大的价值认同。在文化产品表现形式上,借鉴美国、韩国等国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强化京津冀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最大化受众的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段立国.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战略意蕴[J].探索,2016,31(3):169-174.
[2]刘丽莉,周建超.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5(1):39-42.
[3]李建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原则与方法[J].理论视野,2017,24(3):10-17,33.
[4]吴爱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创新及其意义[J].湖湘论坛,2017,30(2):59-65.
[5]刘旺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J].红旗文稿,2017,55(3):20-21.
[6]刘卓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建设[J].学习与探索,2017,38(2):27-31.
[7]张宗峰,焦娅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认同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32(1):57-62.
[8]周凱.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构建传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反思与对西方文化产业的借鉴[J].东岳论丛,2012,33(9):5-14.
[9]葛春娱,黄明理.和谐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及其践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4):17-23,89-90.
[10]季乃礼.和谐:京津冀共同的文化价值[J].人民论坛,2017,25(15):130-131.
[11]贺祥林,邹新.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概述与核心价值观的有序凝练[J].湖北社会科学,2017,30(4):179-184.
[12]谭顺,温立武,郭乾.和谐价值观: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弘扬与发展[J].管子学刊,2016,29(4):74-78.
[13]吴猛.中国梦与中西价值观对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6):50-57.
[14]刘娟,杨文娟.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思想渊源[J].学术交流,2016,31(5):56-60.
[15]贾新奇,金银润.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