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引擎

2018-06-13 10:38李建强
中国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南平市特色小镇绿水青山

李建强

[摘 要]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全新载体,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变的新引擎。南平市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推进闽北“水美城市”建设,走出一条“生态领先、产业支撑、特色发展、旅游养生”的闽北特色小镇的路子。

[关键词]南平市;特色小镇;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020

1 前 言

南平市地处闽江源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8%,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绿色生态是闽北最大的亮点和优势,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南平增添了无与伦比的“金山银山”发展态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推进闽北“水美城市”建设,把保护、修复良好生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走出一条“生态领先、产业支撑、特色发展、旅游养生”的闽北特色小镇的路子。

2 南平市特色小镇建设中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2.1 提高认识,统筹推进力度需要加大

南平市特色小镇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委市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设置市级特色小镇的标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设立相应的机构,加大推进水美城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力度。

2.2 做强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产业是特色小镇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南平市的目前的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特色小镇来看,以市场为主体、产业为动力并不明显,而且以传统类特色产业为主,缺少信息类等“高大上”的特色小镇。除了光泽圣农小镇外,都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有些特色产业如建瓯徐墩根艺小镇的根艺产业、政和石圳白茶小镇的白茶产业等产业总量都不大,产业价值含量、附加值都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规模小。

2.3 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加固

特色小镇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试验田,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生态绿色理念要加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最具闽北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

2.4 深入挖掘,讓特色小镇有名有实

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神”与“魂”,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比如政和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但是,走进石圳白茶小镇却看不到白茶的生产、闻不到白茶的芳香也品尝不到政和白茶的中国味道,白茶小镇也就成为有名无实的了,又如何吸引更多人来品尝政和白茶的中国味道。

3 南平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

3.1 规划引领,坚持高端设计高效推进

3.1.1 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

市委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特色小镇承载着发展的期望和美好的前程,做到抓好一个主导产业、规划一张好的蓝图、完善一套扶持政策、健全一个推进机制、保护一方绿水青山这“五个一”。尽快下发关于南平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配套办法和措施,完善绿色政策顶层设计,通过会议、培训和研讨等方式进行宣传和辅导。

3.1.2 科学规划,确保特色小镇建设高起点

一要创新观念,高起点设计。在规划设计上要与闽北独特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闽北独特的文化传承相结合、与闽北的旅游区位资源相结合、与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的优势传统产业相结合。二要聘请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按照规划主体专业化要求,聘请诸如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中建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确保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三要回避美丽乡村建设中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充分考虑小镇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元素等优势,使小镇外在风格、功能内涵与文化品位协调统一,避免同质化。

3.1.3 创新思路,高规格宣传推进小镇建设

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让特色小镇理念深入人心,为打造特色小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政府要加强联系协调,引入一些大型的宣传推介活动在特色小镇举办,举办全国性的大型旅游、体育等盛会,扩大小镇的对外影响,以此来推介小镇。

3.2 锁定产业,突出特色小镇的自身优势

3.2.1 产业定位科学精准

特色小镇都要以独特的产业定位为核心,南平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的基本出发点,产业选择须兼顾“特色”与“绿色”。结合市场需求,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养生、健康养老、茶叶竹产业、生物工程、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绿色业态。

3.2.2 特色产业拓展延伸

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与产业转移、特色园区、企业退城入园、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围绕特色优势补足链条、延伸链条。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点面结合,努力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方方面面。

3.2.3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也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这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利用闽北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建设闽北特有的融旅游观光、农作物加工、旅游服务为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特色小镇。利用生态循环农业,开发特色食品、健康食品,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体验式休闲度假小镇。

3.3 挖掘文化,突出产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3.3.1 突出独特的人文底蕴

很多特色小镇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特色文化传统,每个特色小镇都有自己的文化标志,五夫小镇的朱子文化、白茶小镇的茶道文化等,这些都需要进行一次再发现、保护、传承、提升和利用。特色小镇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对全国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对后续深挖意义重大。

3.3.2 挖掘传承地域文化的“文化内核”

文化是特色小镇独具特色的灵魂,有没有文化特色、文化精神与文化自信,直接影响到小镇有没有灵魂、魅力、真实感和长久吸引力。要挖掘每个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将文化基因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文化与产业有机融合,依据文化历史传统特点加以延伸,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这就需要有一批真正理解、懂得本地历史传统的“文化人”“乡贤”,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和品牌营造的重要责任,为该地区持续培育出独特、真实、美好、有品质、有细节、能为本地生活与生产持续注入活力的“有根的”地方文化。

3.3.3 在建设中注重对文化的保护

在建筑传承、故事传承、空间体验和内容设计上,把传统文化遗产转化成真正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创新的地标和空间。做到不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以及破坏具有历史印记的地物。真正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建设一批以传统村落格局和优美自然山水为本底,以经典文化和产业为特色,极具历史韵味的传统文化特色小镇,如和平古镇、桂林乡的写生小镇等。

3.3.4 以特色小镇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原有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更高标准的设计规划、整体提升,着力打造升级版,走出一条以特色小镇引领,以新业态为支撑,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如作为福建省首批生态乡镇的邵武市桂林乡,在充分利用和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美丽的山水田园特色,建设一个绿色和古色相融的“双色”写生休闲小镇。让绿水青山转化成可看的画,可赏的景,可听的旋律,可游的山水,可食的美味和可谈的课题,让人们参与其中,感受其中,发展其中。以文化力量融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通道。

3.4 融入绿色,彰显闽北特色小镇的生态优势

3.4.1 利用生态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小镇

南平市可以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围绕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康体美容等项目,形成健康养生、休闲观光、文化内涵发展等旅游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如武夷山可以根据桐木关森林覆盖率极高,内生态良好,拥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开启物种生物基因库钥匙”等美誉,负氧离子达十万之多,是天然氧吧,可以设计为高端的健康休闲氧吧小镇或健康养生小镇。

3.4.2 利用小镇建设,重构青山绿水的新画卷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镇最宝贵的资源,保护好生态就可以进一步放大小镇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潜力。因此,圣农小镇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走绿色、集约、循环、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和谐生产、宜居生态,将是一座富有生活情趣的活力小镇,一座承载地域生态文化的魅力的小镇。

3.4.3 注重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目的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所以特色小镇要有吸引人才的环境,要适宜人才定居,有创新、创业的良好空间,闽北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与闽北独特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设相结合,一是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土物种的保护等,生态的保护应成为建设规划的前提条件;二是要对现实环境需要进行治理,變得宜居;三是在未来有了产业和居民后,环境运营管理也是基础,真正使特色小镇有山有水有文化,宜居宜业又宜游。

猜你喜欢
南平市特色小镇绿水青山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南平市妇女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