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芳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技术越来越成熟,凭借其优势在新生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为进一步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实用性、安全性,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分别采用常规静脉注射以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现将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21例;患儿年龄1~28 d,平均(6.4±4.2)d。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患儿年龄1~27 d,平均(6.5±4.1)d。两组新生儿性别、年龄等资料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差异对比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静脉注射,常规消毒、排气,合理选择好固定、弹性好的粗直血管,以5~10°的角度进针,回血后将针头放平,穿刺进入后将针柄固定,并将调节器、止血带松开[3]。液体滴注畅通后,将针头固定,并对新生儿肢体采取适当限制措施。实验组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选择24G×19 mm/Y-G号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穿刺置管选择新生儿耳后、手背、颞浅、前额正中、前臂中下段等静脉作为穿刺部位,检查新生儿常规穿刺部位的血管状况选择最合适的穿刺血管,常规清洁、消毒穿刺部位[4]。以30°角度把外套管、针芯穿刺于血管中,若有回血可稍微调低穿刺角度至10°左右,同时向血管内刺入2 mm左右[5]。连接肝素帽利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延长管、留置针,合理调节调速器,控制流速。
1.2.2封管静脉滴注完后将输液器撤掉,把3 ml生理盐水注射液慢慢推注到静脉中,一边推一边拔针,确保封管液将留置针充满。留置针夹子放在最低处,每12小时封管1次[6]。
1.2.3留置期护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3~5 d左右,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采用透明薄膜覆盖,每天1次,连续5 d为1 个疗程[7]。
1.2.4拔针拔针时,套管针纵轴应平行于穿刺血管纵轴,然后将留置针慢慢拔出,快拔出时将针头快速拔出来,轻轻按压穿刺点两分钟,确定无出血后即可。
统计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统计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18.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n,%)表示,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差异,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对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比较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新生儿静脉穿刺一直以来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可以更好的保护新生儿血管,降低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8]。高荣华等[9]研究报道指出,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保护新生儿浅表静脉,减轻新生儿痛苦,新生儿治疗时更容易耐受,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5%,实验组新生儿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这和李春华等[10]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应动态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加强巡查,仔细观察新生儿穿刺点有没有出现红肿[11]。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询问新生儿家属新生儿是否出现不适感,告知新生儿家属一旦新生儿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拔管。通常情况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3~5 d左右,最长留置时间为7 d,若留置时间太长容易刺激血管,导致静脉炎[12]。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干预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安全性,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对新生儿血管的损伤,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