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情
良性前列腺增生又被称之为前列腺增生,是临床泌尿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1],中老年男性为该疾病的主发人群,且该疾病的发病率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的时代背景之下呈上升趋势[2]。而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发病初期患者大多不会在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3]。为此,及时给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是必要的[4]。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非那雄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现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对象共有78例,均是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所接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共39例,年龄区间为51~82岁,平均年龄为(66.5±5.7)岁;治疗组人数共39例,年龄区间为52~82岁,平均年龄为(66.8±5.6)岁。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一般资料上两组并不具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对比。
研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接受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进行治疗,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H2000681,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使用剂量为: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1粒。治疗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联合非那雄胺药物进行治疗,非那雄胺(J20150143,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的使用剂量为:采用口服方式,每日服用1次,每次5 mg。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分)、MFR(ml/s)、AFR(ml/s)、PVR(ml)、前列腺体积(ml)情况。
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百比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本次研究与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在最终治疗结果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39,±s)
表1 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39,±s)
组别 IPSS(分) MFR(ml/s) AFR(ml/s) PVR(ml) 前列腺体积(ml)治疗组 10.5±6.3 13.6±2.8 8.3±3.2 16.6±11.0 32.9±6.7对照组 20.8±7.3 8.7±2.1 6.3±2.2 47.3±13.5 41.2±6.6t值 6.563 8.603 5.425 26.579 7.873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临床学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所做出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5],据当前所做出的研究来看,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可知的是增生组织会使患者的尿道横切面体积缩小,以此延长患者的尿路,进而导致患者下尿路梗阻现象的发生[6]。而下尿路梗阻的方式会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量残余等临床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7]。
研究选取了本院近年来所接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来对非那雄胺这一药物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性做出了相关分析。经分析后发现,该药物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与单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相比较,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的IPSS评分,减小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并缩短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8]。对于男性而言,前列腺是其进行雄性激素分泌的主要器官,男性前列腺增生在出现与发展的过程中,雄性激素有着重大作用,雄性激素会对男性前列腺增生产生刺激性作用,5-α还原酶则会对男性的睾丸酮产生作用,使男性的睾丸酮转化为双氢睾丸酮[9]。若是采用能够抑制5-α还原酶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则可以使睾丸酮难以转化为双氢睾丸酮,进而起到抑制前列腺增长的效用[10]。而非那雄胺是一种能够对人体体内5-α还原酶起到抑制作用的药物,将该药物应用在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的临床症状,减小前列腺体积[11-12]。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可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非那雄胺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