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农民 陶邦银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炎炎夏日,车辆的使用环境变得更加苛刻,许多用户在车辆停车时,需要长怠速开空调。此时冷却模块位置热回流现象非常严重,进而降低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效率,用户最直观感受就是空调性能的下降。本文从怠速热回流角度,分析冷却模块不同密封位对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进风量、进气温度的影响,总结了密封冷却模块密封的注意事项,从而指导设计。
某车型在进行温度场CFD分析时,怠速时,冷却模块与FEM(前端框架)之间、FEM(前端框架)外部都存在比大的热回流,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前进风温度偏高。空调系统、冷却系统、中冷系统性能受到影响。
图1 怠速热回流流线图
表1 车辆基本参数
FEM(前端框架)外部空间结构复杂,解决热回流成本大、周期长、工艺复杂。为了节省项目开发周期、节约成本,采用密封冷却模块与FEM(前端框架)间隙的方案减小热回流,提升怠速工况时空调系统、冷却系统、中冷系统的性能。此次问题优化共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对比。
方案一:
(1)冷凝器两侧与散热器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方案二:
(1)冷凝器两侧与散热器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2)冷凝器两侧与FEM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3)冷凝器上端与FEM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方案三:
(1)冷凝器两侧与散热器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2)冷凝器两侧与FEM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3)冷凝器上端与FEM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4)散热器两侧与FEM之间采用海绵密封。
怠速工况下三种密封方案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前进风量结果见表3,进风温度的结果见表4。
中冷器前进风量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冷凝器前进风量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表2 密封方案
表3 进风量(kg/s)分析结果
表4 进风温度(℃)分析结果
散热器前进风量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原因分析:
(1)散热器及冷凝器的进风阻力随随着密封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进风量逐渐减小;
(2)随着密封条的增加,中冷器后部热回流减小。原先由热回流流经散热器的空气量需要中冷器前位置的空气量补充,因此中冷器前进风量随密封条的增加而增加。
中冷器前进风温度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冷凝器前进风温度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方案一>方案三
散热器前进风温度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原因分析:
(1)随着FEM和冷却模块之间密封条的增加,中冷器和散热器热回流减小,低温的外部空气量增加,进风的温度出现和预期一样,逐步降低。
(2)随着FEM和冷却模块之间密封效果的加强,冷凝器前空气温度出现了和预期相反的现象,未完全密封的方案二效果优于完全密封的方案三。通过排查发现,方案三中,散热器下部超出冷凝器范围的位置,增加的和FEM之间的密封,导致怠速时整个散热器前的进风分布比较均匀,主要是FEM外部的自然风、FEM外少量的热回流和经过冷凝器和中冷器后的风量。而方案二中,散热器下部超出冷凝器范围的位置,散热器和 FEM之间未进行密封。导致散热器下部风阻小,和冷凝器重叠的上部范围风阻大。怠速时,散热器前的进风量由流经冷凝器的空气、流经中冷器的空气、散热器下部热回流三部分组成。由于方案二中散热器下部的热回流大于方案三,导致方案二中流经冷凝器的FEM外部热回流减少。方案二中冷凝器前进风由外部自然冷空气组成,因此方案二的密封方式最有利于空调性能的提升。
考虑到车辆怠速时,负荷小,对散热器性能要求低。发动机怠速转速低于增压器介入转速,因此对中冷器性能要求低。然而随着发动机转速的降低,空调性能也随之下降,但是夏季怠速时要求有较好的空调性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综合空调系统、冷却系统、中冷系统在怠速工况的性能需求,本车型最终选取方案二的密封优化方式。
在工程设计中,不能盲目进行密封、阻隔解决机舱热回流现象,应综合考虑冷却系统、中冷系统、空调系统的性能,进行效果分析,兼顾成本控制、生产工艺现状,选择适当的密封位置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