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站乐(大班)

2018-06-11 11:20陈艳郭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一格方位底板

陈艳 郭源

目标:

1.学习理解图示和符号,在平面上感知上下左右等空间方位。

2.理解游戏规则,积极验证游戏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准备:

1.一块8×8的格子底板。

2.难度为1星、2星、3星的卡片若干套,每套包含翻牌本、提示卡、答案卡、反面有答案的问号提示卡。

3.不同特征的立体小人24个。

4.格子底板、立体小人、红色大箭头的后面均有磁贴。

玩法一:单人游戏

游戏前,幼儿根据翻牌本上表示难易程度的星星数量,选择相应难度的提示卡一套。先将红色大箭头放于底板中的任一位置,但要注意避开四个角落。翻牌本只能从前往后逐张翻,幼儿按照每张提示卡上的图示选择相应的立体小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例如,如果第一张卡片是  ,就表示  的位置是在红色大箭头的上面一格;如果接着翻到的第二张卡片是      ,就表示

在  的左边一格的上面一格,然后找出立体小人  放在正确位置上。依次类推,直到翻完所有的卡片,并把每张卡片所示的立体小人都放到正确的位置上。最后拿出对应的答案卡,仔细比对、验证每个立体小人的位置是否正确。

规则:

1.每个箭头出现一次默认为走一格。例如,“↑”表示“往上走一格”,“←”表示往左走一格,等等。

2.每次游戏结束后才能使用答案卡来验证。若底板上每个立体小人的位置和答案卡上完全一致,则为赢;若不一致,就要返回翻牌本自行修正。

玩法二:双人游戏

游戏前双方协商,选择一张答案卡并找出相对应的问号提示卡一套。两人按照答案卡所示,先将所有立体小人全部对应放于底板的位置上。一名幼儿抽取一张卡片,先描述卡片上立体小人的特征让另一名幼儿猜猜是谁,再描述人物的方位并进行提问。例如,等对方通过猜测确定是穿蓝色衣服的黑发男孩后,再描述所需寻找的方位:“穿蓝色衣服的黑发男孩在哪里?他左边一格的下面一格是谁?”幼儿轮流根据对方的描述,找到正确的立体小人并归为己有,若猜错则需把立体小人放回原来的位置。游戏依次进行,直至底板上的立体小人被全部取走。游戏结束,双方清点各自的立体小人数量,多的一方为胜。

规则:

1.答案卡和问号提示卡一定要配套,箭头出现一次默认为走一格,箭頭旁写着数字几就表示走几格。例如,“→2”表示“往右走2格”。

2.一方抽取的问号提示卡不能给对方看到,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人物特征和方位。

3.如果抽取卡片的一方对立体小人的特征描述不恰当,导致答案不明确,可以直接在底板上指出立体小人位置,然后让对方以此为参照物找到所描述的方位。

评析:

为了发展大班幼儿的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教师设计了“站站乐”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难度,自主解决每一张提示卡所呈现的问题,或自己设计提问,一次次确定立体小人的位置,完成各种挑战性任务。

在“站站乐”游戏中,教师为了方便幼儿操作,把提示卡制作在可翻动的旧台历上,让每一张卡片得以清晰呈现。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幼儿能否把相同难度的一套卡片整理归类后再进行游戏,从中观察幼儿是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游戏前幼儿能否把所有材料摆放整齐,方便自己拿取,游戏过程中摆放的立体小人是否正确,从中观察幼儿是否有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辨别空间方位时,确定“基准”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首先用红色大箭头帮助幼儿确定起始的位置,此后每一个被确定位置的立体小人都是一个凸显的“基准”,幼儿依据这个“基准”不断放置立体小人,充分感知方位的相对性和连续性。

双人游戏时,幼儿要学习描述人物特征和方位,这对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随着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增强,他们已能与同伴互相学习。游戏中两名幼儿轮流进行描述、操作、验证、再描述……感受彼此合作和不断接受挑战的快乐。

自制游戏材料给了教师更大的设计空间。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把人物换成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可以逐步增加立体小人的数量;可以从无间隔排列逐步过渡到间隔排列。需要提醒的是,图示、符号的设计要清晰明了,游戏规则可以和幼儿一起商定。

猜你喜欢
一格方位底板
板上叠球
板上叠球
跳房子
Word Fun
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分析
不止多一格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
方位介词
更正
“10”应在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