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趣事

2018-06-11 11:20张凡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扇叶电风扇扎染

张凡

在“有趣的扎染”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扎染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是扎染?要怎样操作?可以用来做什么?扎染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由此,我引领孩子们对扎染进行探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怎样才能了解关于扎染的知识。孩子们有的说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查阅,有的说可以去图书馆查找……部分孩子提议采用两种组织方式进行查找,一是认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爸爸妈妈共同去查找;二是对相同问题感兴趣的小朋友组成小组去查找。根据孩子们的提议,我让孩子们在周末开展寻找答案的活动,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周一,孩子们分别将自己查找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

通过查阅资料及与同伴、父母的分享和交流,孩子们对扎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扎染也更有兴趣、更好奇了。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实际操作。孩子们以问题为起点,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验证,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干布和湿布哪个扎染效果好

我们知道,扎染时干布不容易上色,而湿布能够很快地将染料晕染开来,所以干布比湿布的染色效果要差一些。为了能让孩子们获得成功,在扎染活动开始时,我告诉孩子们要将布浸湿再进行扎染,没想到这引发了孩子们的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把布浸湿呢?用干的布不行吗?看到孩子们很想一探究竟,我便鼓励他们自由选择湿布或干布进行实验。

孩子们开始了尝试。湿布组的孩子很快将布打好了结,而干布组的孩子在打结这个环节就花了较长时间。我问了干布组的孩子为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说刚打完结准备系皮筋时布就散开了,又要重新打结,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完成打结这一步后就进入染色环节。同样,湿布组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染色。干布组的孩子却又不太顺利,他们说颜料一滴在布上就顺着布滑下去了,不容易浸入布里,还浪费了不少颜料。我鼓励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最后大家都完成了任务。

接着,我让孩子们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请他们说一说干布和湿布染出来的效果是否一样。孩子们说用湿布扎染的图案漂亮,用干布扎染的效果要差一些;打结时干布总是散开,而湿布容易打结;干布不易上色,会浪费颜料,花的时间也长。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湿布扎染比较好。

●为什么扎染后有的地方没有花纹

接下来,孩子们一起探索三角扎染的方法,将正方形的布对折成三角形,再沿着三角形的中线连续对折,等折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再扎染。染完后,孩子们发现有一半的布还是白色的或者花纹不清晰。孩子们很疑惑,为什么这些地方没有浸染到颜料呢?他们又照样做了一次。这次,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他们发现当折叠层数多时染料就不容易浸透里层的布。那怎么办呢?孩子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让折叠的每一层布都浸到染料。于是,孩子们不断地尝试、思考,最后发现只要像折扇子一样来回翻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终于成功了。

●为什么同样的折法染出来的花纹不一样

这次,孩子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扎染方法,他们先将布折成正方形,接着从一角进行连续翻折,最后将折好的布卷起来扎染。染出来后,孩子们发现竟然有两种不同的花纹。为什么折法一样,染出来的花纹不一样呢?于是,孩子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沿着原来的纹路折回去才发现,翻折时所选的角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花纹。孩子们感叹扎染实在是太神奇了。最后,孩子们总结出从“大嘴巴”处开始翻折会染出像宝石一样的图案,他们给它起名叫宝石法。从两个“小嘴巴”处开始翻折会染出像电风扇一样的图案,他们给它起名叫电风扇法。

●方法完全一样,为什么扎染出来的效果还是不一样

有一次,几个孩子同样用“电风扇法”进行扎染,可是染出来的效果并不一样。有的“扇叶”比较粗,有的“扇叶”比较细,有的“扇叶”出现了点状花纹,这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孩子們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先开展讨论,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两种可能,一是与皮筋系得松紧有关系,二是与整块布是否全染上色了有关系。于是,他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实验。“皮筋组”的孩子第一次实验将皮筋系得很紧,第二次实验将皮筋系得较松,染完后观察效果,发现皮筋系得紧的布染出来的花纹比较细,而皮筋系得松的布染出来的花纹比较粗。“染色组”的孩子将一部分布完全浸透染色,将另一部分布不完全浸透,打开后发现完全浸透的布出现了条状花纹,没有完全浸透的布出现了点状花纹。

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在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与同伴和教师合作解决问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扇叶电风扇扎染
扎染对对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神奇的扎染
飞转的电风扇
风的力量
电风扇
VALENTINO TIE & DYE 扎染系列限定展览登陆北京 SKP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不要玩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