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VC管遇到沙水游戏

2018-06-11 11:20冯晓英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透明胶漏水管子

冯晓英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一些农村幼儿园尽管没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但在“去小学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努力发挥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浙江平湖市林埭镇中心幼儿園就是这样一所幼儿园,他们基于现有的条件,努力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保证游戏时间,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和游戏需要,以支持孩子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

沙水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大二班的孩子之前很喜欢在沙池里“挖渠”“开河”,可最近,教师发现孩子们似乎有点意兴阑珊了。为什么孩子的游戏热情突然降低了呢?回顾孩子近段时间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发现仅有的铲子、耙子等成套购买的玩沙工具,限制了孩子在游戏中的探索和想象。教师设想,也许可以投放一些新的材料,重新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将游戏中的学习引向深入。于是,教师就尝试投放了一些长短粗细不一的PVC管。

当PVC管遇到沙水游戏,孩子会出现怎样的游戏行为呢?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支持,教师从孩子前期的游戏经验出发,预测了他们可能会出现的游戏行为,例如,把PVC管当作工具,用来运沙、塑型,用PVC管来搭桥、建城堡,借助PVC管来引水,等等。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只要能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探索的热情,就说明材料的投放是有价值的。

●管子漏水了

PVC管投放后,L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沙水区。孩子们看见新材料,“呼啦”一下忙开了:有的将管子竖起来埋进沙里,假装在种树;有的不断往管子里灌沙并压实,再将管子提起来,形成一个个小沙柱;有的利用PVC管把沙子运到大轮胎里……L老师看到几个男孩合力将粗细不同的PVC管连了起来,并埋进沙子里(见图1),然后往管子里灌水,马上想到,这似乎是之前“挖渠”“开河”游戏的“进阶版”,便开始持续关注这组孩子的游戏进展。

孩子们在PVC管的一端利用漏斗把水灌进管子,然后到另一端观望,等待水流出来。但是,水并没有从另一端流出来,而是从管子之间的缝隙里渗了出来。看到水从管道中部的沙子里渗出来,孩子们急忙用更多的沙去堵,然后继续往管子里灌水,可是水还是不断渗出来,刚填上去的沙子又被冲开了。孩子们又把碗盖在漏水的地方,想要阻止水漏出来,但还是没有成功。孩子们从这一端跑到那一端,又从那一端奔到这一端,他们或用手,或用沙,或用其他工具重复着按、压、覆盖的动作,试图阻止水从中间漏出来。

15分钟过去了,管子还在继续漏水。孩子们自动分成了两组,一组负责倒水,一组负责堵水。孩子们尖叫着、嘻笑着,音量不断提高,奔跑间还时不时发生肢体的碰撞,有的孩子甚至开始用脚踢沙子了。L老师有点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引发肢体冲突,要不要提醒一下孩子呢?正当L老师在纠结时,鑫鑫跑过她身边,她下意识地拉住他,说:“鑫鑫,你去把沙子挖开来看看。”鑫鑫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正在堵水的同伴们,犹豫了片刻后,朝着漏水的地方走去。他凑过去想用手将沙挖开,一旁的超超拉住他,喊:“你干吗呀!”鑫鑫说:“老师叫我挖开看看。”超超愣了一下,松开了手。随着鑫鑫渐渐挖开原本覆盖在PVC管上的沙子,孩子们终于发现了漏水的秘密(见图2),惊讶地喊起来:“这里有个洞,这里有个洞!”周围的同伴很快围了过来,循着这一发现继续开展游戏。

游戏有了新的发展,L老师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但她也作了反思:刚才也许我还是太着急了些,如果我再耐心地等一等,孩子们会不会自己发现漏水的秘密呢?如果我不把幼儿引向对漏水原因的思考,游戏的发展会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更令人惊喜的走向呢?

●把管子连起来

孩子们把沙子耙开,露出了埋在里面的管子后,大家清楚地看到两根管子由于粗细不同,交接处的缝隙中源源不断有水流出来。一开始,孩子们的直觉反应仍是“把它堵上”,比如用沙去填缝隙。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了管口粗细的匹配问题。鑫鑫说:“这两个管子一个大、一个小,所以才有个缝,要拿一模一样的。”于是,鑫鑫、超超马上分头去找合适的管子,但是他俩找来的管子还是一根细、一根粗,匹配不了。这时一直在边上观看的良良跑过去找来了一根和鑫鑫那根一样粗细的,大家一边说着“就是这根”,一边开始连接(见图3)。

他们很快又找来了几根长短不一但粗细相同的管子,试图把它们口对口连到一起,结果发现很难对齐而且不容易固定,管子总是会错位(见图4)。鑫鑫又跑去材料筐里一阵翻找,偶然发现有两根粗细相差无几的管子正好嵌套在一起。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伴们,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将稍粗一些的管子套在稍细一些的管子外面,使之成为一个组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清晰地看到了孩子的探究和思考。首先,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漏水问题的症结——互相连接的管子粗细不匹配。在寻找相匹配的管子的过程中,他们的目测和估算经历了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过程。在匹配成功后,他们又发现大小相同的管子反而难以连接在一起,于是,有了第二阶段的探索——怎么使管子连起来。孩子采用的是粗细管子组合嵌套的方法。从管子连接在一起的状态来看,这似乎和最初孩子把它们埋在沙里时大同小异,但其实孩子一开始的连接是下意识的,而现在是在有意识地寻找粗细相差无几的管子使之组合相套,其背后折射出的孩子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虽然后来在孩子往管子里灌水时,水还是会从管子的连接处往外漏,但是孩子们对于漏水问题的思考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一个多小时的游戏结束了,孩子们显然意犹未尽。L老师在思考,这是孩子们的第一次游戏,漏水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那么下一次游戏时,孩子们会继续探究吗?在下一次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L老师决定和孩子们讨论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在对当天的游戏作了交流分享之后,L老师抛出问题:“怎样连接管子才能不漏水呢?”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用布包住,用绳子扎起来,用宽的透明胶带缠住,找几个口子大小刚好的接在一起……讨论之后,L老师也对这些想法的可行性作了分析:透明胶带沾到水会不会很快失去黏性?孩子有系绳的经验吗,用绳子能把管子系住吗?如果直接给孩子提供现成的PVC管接口会不会太简单了?考虑到孩子的游戏就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不断提出假设并验证,通过不断试误建构新的经验。从尊重和满足孩子游戏意愿的角度出发,L老师决定投放各种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以实现自己的想法。

●管子通水了

第二次游戏时,L老师在材料区新投放了布条、绳子、透明胶带、粗细不同的PVC管接口等材料。孩子們分成了两组。鑫鑫等孩子有上一次游戏的经验,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PVC管接口,而这次才玩PVC管沙水游戏的那组孩子则选择了布条和透明胶带。L老师原本以为第一组肯定“马到成功”而第二组必将遭遇“滑铁卢”,结果却出乎意料。

第二组孩子选了粗细相同的几根PVC管在沙地上连接好,然后用布条缠绕并打结。他们觉得还不够牢固,又用宽的透明胶带缠绕固定(见图5)。同组的两个女孩缠透明胶带的手法很娴熟,她们把透明胶带绕着管子一圈又一圈牢牢固定住。随后,他们用水桶打来水,缓缓倒入PVC管一端,不一会儿,水从另一端流出来了。这真是出乎教师的预料。成人从经验出发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孩子却让它变成了现实。真庆幸,教师尊重了孩子的意见,没有以自己的判断去干涉孩子的游戏。当孩子们不断往管子里灌水,水缓缓渗透布条,从透明胶带的缝隙中漏出来,而从出水口出来的水越来越少时,L老师选择了耐心等待,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讨论、尝试。

选择了现成的PVC管接口的那一组孩子,三下两下就顺利地将管子连接好,并打来水往管子里倒。奇怪的是,等了一会儿水并没有从另一端流出来。孩子又检查了一遍,发现中间并没有漏水,大家面面相觑(见图6)。这时,一直在另一端负责倒水的齐齐说:“原来你们这里没放歪啊!你们得放歪一点水才会流啊,你们这个不像一个斜坡,对不对?”齐齐完整参与了这两次游戏,在两次游戏中所做的事情也是相同的——取水、倒水,他虽然没有直接动手参与PVC管的摆放和连接,但他还是一直和同伴一起在观察和思考。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但他用自己的语言提出了“歪”“斜坡”等关键词,成功地让同伴理解了他的意思。于是,孩子们把管子进水的一端垫高,使整组管子呈现倾斜的姿态。水终于顺利地流出来了。一个意外的结果触发了新的问题,孩子们基于“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已有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制造“喷泉”

PVC管漏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游戏并没有结束。当孩子们又一次来到沙水游戏区时,PVC管与沙水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几个孩子把两根PVC管连接成了L型。两个孩子将其倒了过来,把管口抵住沙地,另外两个孩子在另一端的管口接了个转弯向上的接口并加了一个漏斗,往管子里灌水。在灌了一些水后,他们把管子提起,管口一离开沙面,水便涌了出来。孩子们说,他们在制造“喷泉”(见图7)。玩了几次之后,孩子们渐渐地有了分工:有负责倒水的,有负责扶住管子的,有负责压紧管口的……到后来,他们发现大家越是步调一致、配合默契,让管子里的蓄水尽可能达到最大值,提起管子后出现的泉水喷涌的势头就越大。于是,两个孩子合作将两桶水一起倒进去,然后大家一起喊“一、二、三——”,把管子提起来。通过多次尝试,孩子们团队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增强。

制造出“喷泉”后,孩子们很兴奋,但在游戏后交流时,远远提出了异议:“我看到过的喷泉是往上的。”由此,孩子们的探究转向了“怎样做一个往上的喷泉”。

这天,彬彬、远远等一群小伙伴开始尝试制造“真正的喷泉”。他们找了几根管子连接成U形,彬彬打开水龙头,在一端注水,大家盯着管子的另一端,期待水能够喷出来(见图8)。但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远远思考了一会儿说:“可能是灌水的这根管子太矮了,而那根太高了。”他们再次调整PVC管的组合,将出水的一端改低(见图9),果然,水慢慢地流出来了。但是,孩子们对这样的效果还不满意,他们说:“喷泉的水应该要往上‘喷出来才行。”怎么让水“喷”出来呢?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的思考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将PVC管运用于沙水游戏中,开展了多样的探究活动。我们看到,孩子面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有一种本能的探究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乐此不疲,创意层出不穷。

为什么把PVC管引入沙水游戏后游戏如此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团队教研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当孩子的游戏变得乏味从而停滞时,教师顺着孩子游戏的经验和兴趣寻找新的支持性材料,能使游戏重获新生。在投放新材料时,教师基于对孩子的了解预测了孩子可能出现的游戏行为,这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在观察时有所侧重。这也为后续的游戏支持提供了基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针对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和需要提供材料,支持孩子进一步探究,这是推进游戏深入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

猜你喜欢
透明胶漏水管子
巧取乒乓球
创新透明胶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下雨时才漏水
做试验
扎不爆的气球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